水体水期代码中平水期表示为()。

题目

水体水期代码中平水期表示为()。

  • A、F
  • B、K
  • C、P
  • D、H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项目地下水评价等级为一级,位于黄土地区,未搜集到近3年的水质及水位资料,本项目应监测的时段是:

A: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的水位
B:枯水期、丰水期的水质
C: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的水质。
D:枯水期、丰水期的水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地下水导则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频率。具体见导则书2019版124页表5-4。表格中要求的两期为枯平丰三期中的任意两期。题干中的应,意思表答为必须监测时期,故BC均错,D少了平期,故D错。

第2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面水环境》,地表水预测中,水体自净能力最小的时段通常在()。

A:枯水期
B:平水期
C:丰水期
D:凌汛期

答案:A
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面水环境》规定,地面水环境预测应考虑水体自净能力不同的各个时段(水期)。通常可将其划分为自净能力最小、一般、最大三个时段(如枯水期、平水期和丰水期)。海湾的自净能力与时期(水期)的关系不明显,可以不分时段。

第3题:

(2014年)已知某弱潮河口不同时期的海水入侵平均长度大致为50km、20km、10km,则对应的水期排序是( )。

A.平水期、枯水期、丰水期
B.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
C.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
D.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

答案:B
解析:
2019版教材P68,河流的径流越小,海水入侵的长度就越长,枯水期河流的径流量最小,故入侵长度最长,平水期次之,丰水期最短。

第4题: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受影响地表水体类型为河流、湖库,评价等级为二级,评价时段至少()。

A.丰水期
B.平水期
C.丰、平水期
D.枯水期

答案:D
解析:

第5题: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受影响地表水体类型为入海河口(感潮河段)中的河流段,评价等级为水文要素影响型三级或水污染影响型三级A,评价时段为()。

A.丰水期
B.平水期
C.枯水期
D.至少枯水期

答案:D
解析:

第6题:

已知某弱潮河口不同时期的海水入侵平均长度大致为50km、20km、10km,则对应的水期排序是()。

A:平水期、枯水期、丰水期
B: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
C: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
D: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

答案:B
解析:
海水入侵一般指由于淡水层的过量开采,使淡水与海(成)水之间的水利平衡遭到破坏海(成)水从海洋一侧向内陆运移,造成淡水水源地水质恶化变成,可能最终报废的现象。天然条件下淡水与咸水间一般能保持某种程度的动力平衡,人为地破坏这种平衡或使咸海水发生联系,因而出现海水入侵。因此,根据海水入侵的机理可知,海水入侵平均长度50km、20km、10km分别对应的应为该弱湖河口的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

第7题:

根据《环境影晌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建设项目评价等级为二级,受影响地表水体类型为河流,下列关于评价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
B. 至少丰水期和枯水期
C. 枯水期
D. 丰水期和枯水期

答案:D
解析:
表 3 评价时期确定表

第8题:

已知某弱潮河口不同时期的海水入侵平均长度大致为50km、20km、10km,则对应的水期排序是( )。

A.平水期、枯水期、丰水期
B.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
C.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
D.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

答案:B
解析:
海水入侵一般指由于淡水层的过量开采,使淡水与海(咸)水之间的水利平衡遭到破坏海(咸)水从海洋一侧向内陆运移,造成淡水水源地水质恶化变咸,可能最终报废的现象。天然条件下淡水与咸水间一般能保持某种程度的动力平衡,人为地破坏这种平衡或使咸淡水发生联系,因而出现海水入侵。因此,根据海水入侵的机理可知,海水入侵平均长度50km、20km、10km分别对应的应为该弱潮河口的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

第9题: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受影响地表水体类型为河流、湖库,评价等级为一级,评价时段为()。

A.丰水期
B.平水期
C.枯水期
D.至少丰水期和枯水期

答案:D
解析:

第10题:

一般情况,河流一级评价调查时期为一个水文年的()。

A:平水期和枯水期
B:丰水期和枯水期
C: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
D:丰水期和平水期

答案:C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