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汽轮机经济性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题目

提高汽轮机经济性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提高蒸汽初参数、降低蒸汽终参数均可提高机组的热经济性,其受哪些主要条件限制?


正确答案: 提高蒸汽初温主要受金属材料的制约。金属材料的强度极限,主要取决于其金相结构和承受的工作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金属材料的强度极限、屈服点以及蠕变极限都要随之降低,高温下金属还要氧化,甚至金相结构也要变化,导致热力设备零部件强度大为降低,乃至毁坏。
提高蒸汽初压主要受蒸汽膨胀终了时湿度的限制,而且提高蒸汽初参数还会影响电厂钢材消耗的总投资。
降低蒸汽终参数主要受凝汽器的设计面积、管材和冷却水量的限制。

第2题:

提高汽轮机单机功率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提高新蒸汽参数、降低终参数;
(2)采用高强度、低质量密度的合金材料;
(3)采用多排气口;
(4)采用低转速;
(5)提高机组的相对内效率;
(6)采用给水回热循环;
(7)采用中间再热循环。

第3题:

影响汽轮机经济性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参考答案:汽耗率:汽轮发电机组每发1kw*h电所消耗的蒸汽量,称为汽耗率d,单位为kg/(kwh*h)。
热耗率:汽轮发电机组每发1kw*h电所消耗热量称为热耗率q。

第4题:

单元制机组装置再热器的目的有()。

  • A、提高机组的经济性;
  • B、提高机组的安全性;
  • C、提高汽轮机排汽湿度;
  • D、可以提高蒸汽干度,使低压级蒸汽湿度减少。

正确答案:A,B,D

第5题:

提高机组运行经济性的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1)维持额定的蒸汽参数.机组蒸汽参数降低,其效率降低,经济性就降低.
(2)保持最佳真空,提高真空可以增加可用焓降,减少凝汽损失,提高循环效率.为此应保持凝汽器铜管的清洁,提高传热效率,保持真空系统有良好的严密性等.
(3)提高给水温度,充分利用各加热器,使其经常投入运行.给水温度提高可减少工质在锅炉中的吸热量,从而节省了高品位的热能,同时还减少了排汽损失,  提高了机组的经济性.
(4)合理分配负荷,尽量使机组在经济工况下运行.注意凝汽器水位,减少过冷度;注意加热器疏水方式,使其处于合理状况等.

第6题:

什么是汽轮机的极限功率,提高汽轮机单机功率的措施有哪些?有的核电汽轮机为何采用半速机?


正确答案: 极限功率:在一定的蒸汽初参数和转速下,单排汽口凝汽式汽轮机所能发出的最大功率提高单机功率措施:
1)提高新蒸汽参数
2)采用高强度、低质量密度的合金材料
3)采用多排汽口
4)采用低转速
5)提高机组的相对内效率
6)采用给水回热循环
7)采用中间再热循环
在核电站汽轮机中,因为新蒸汽的体积流量很大,为了解决末级排气的困难,采用半速汽轮机。

第7题:

提高机组经济性的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1.维持额定的新蒸汽参数。
2.维持额定的再热蒸汽参数。
3.维持凝汽器的最佳真空。
4.减少凝结水的过冷度。
5.合理运用加热器,提高给水温度。
6.减少厂用电率。

第8题:

提高汽车燃料经济性的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主要从使用方面和改善汽车结构两方面来提高燃料的经济性。在使用方面,如运输企业的载货汽车应优先选用柴油机;在车辆吨位的构成上,专业运输公司应倾向于重型车辆和拖挂质量,以提高质量利用系数;行驶过程中最好使经济车速常处于常用车速范围内;在既能用高速档又能用低速档时,尽可能使用高速档行驶;柴油机的换挡时机应提早;尽量采用列车运输;保持发动机良好的技术状况;提高驾驶技术等。在结构方面,尽可能提高压缩比;注意改善汽车的外形,采用子午线轮胎;根据当地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采取合适的节油装置等。

第9题:

提高机组经济性有哪些措施?


正确答案: (1)锅炉加强燃烧调整,避免投油助燃现象。
(2)在高于烟气酸露点的前提下尽量降低锅炉排烟温度,加强空预器吹灰和锅炉吹灰。
(3)汽机运行在经济真空值,加强真空系统查漏,安排合理的循环泵运行方式。
(4)机组负荷300MW以上时,主汽温、汽压、再热汽温保持额定值,“压红线”运行。
(5)加强磨煤机一次风量、送风量调整,降低飞灰、渣中可燃物含量。
(6)高、低压加热器保持100%投入运行。
(7)采取各种降低厂用电的措施,如采用变频调速技术。
(8)杜绝热力系统、设备的跑、冒、滴、漏。
(9)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机组启、停,检修加强设备维护,运行及时发现设备缺陷。
(10)燃料严把进煤关口,确保燃煤质量,合理掺烧。
(11)严格执行“两票三制”,保障安全生产,是经济运行的前提和基础。

第10题:

汽轮机运行节能工作反映机组经济性的主要参数和指标有哪些?


正确答案: 汽轮机运行节能工作反映机组经济性的主要参数和指标有有主蒸汽压力、温度,再热蒸汽温度,给水温度,高压加热器投入率,凝汽器端差、背压,加热器上、下端差,机组补水率及厂用电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