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后的錾子进行淬火时,头部加热到暗橘红色后,首次吃水时深度为(

题目

锻造后的錾子进行淬火时,头部加热到暗橘红色后,首次吃水时深度为()mm。

  • A、1~3
  • B、4~6
  • C、7~9
  • D、10~12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钳工錾子淬火一般用乙炔焰加热到暗樱桃红颜色,温度为()。

A.550℃-580℃
B.650℃-680℃
C.750℃-780℃
D.850℃-880℃

答案:C
解析:

第2题:

钢件经锻造及重新加热淬火后发现裂纹,金相检验如何区分该裂纹是锻造裂纹还是淬火裂纹?


正确答案: 若裂纹在锻造时已形成,重新加热淬火时裂纹两侧将有明显的氧化脱碳,反之,淬火裂纹两侧应保留正常淬火组织。另外从裂纹形态也有差别,淬火裂纹刚直,尖削,一般穿晶扩展。

第3题:

在选择()时,要保证毛坯温度均匀颁布,在考虑锻造温度时,要考虑到毛坯与工模具接触过程中的温降,要对模具进行预热。

A、加热方式

B、加热温度

C、加热速度

D、锻造温度


参考答案:A

第4题:

錾子刃部淬火后,可利用上部热量进行余热回火。錾尖呈()色时,将錾子放入冷水中冷却最适宜。

  • A、黄
  • B、蓝
  • C、灰

正确答案:B

第5题:

使用錾子(凿子)时,錾子头部呈蘑菇状时,应用砂轮磨掉后再使用,否则锤击时碎片易伤人。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当錾子的材料为T7型和T8型钢时,可把錾子切削部分约20mm长的一端,在加热炉内加热到()后迅速取出,并垂直地把錾子放入冷水内冷却即完成淬火。

A750~780℃

B650~750℃

C600~650℃

D550~600℃


A

第7题:

錾子淬火后切不可回火。


正确答案:错误

第8题:

鏨子经过锻造、初磨后,刃口经热处理才能获得所需的硬度和韧性。錾子的热处理包括淬火和回火两个过程。()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9题:

两把用T12A钢制造的车刀,分别加热到780℃和900℃淬火, 回答下列问题  1、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的马氏体组织粗大? 2、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的马氏体含碳量高?  3、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的残余奥氏体量多?  4、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的未溶碳化物较多?   5、你认为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合适?为什么?


正确答案: 1、900℃
2、900℃
3、900℃
4、780℃
5、780℃更合适。因为在正常Ac3+30~50℃淬火加热,限制了奥氏体的含碳量,获得细小均匀的奥氏体,淬火后,减少了残余奥氏体量,可获得均匀细小的马氏体和未溶粒状渗碳体,有利于提高硬度和耐磨性。

第10题:

当錾子的材料为T7型和T8型钢时,可把錾子切削部分约20mm长的一端,在加热炉内加热到()后迅速取出,并垂直地把錾子放入冷水内冷却即完成淬火。

  • A、750~780℃
  • B、650~750℃
  • C、600~650℃
  • D、550~600℃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