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阐述地膜覆盖黑色马铃薯丰产栽培技术的田间管理有哪些注意事项?

题目

请阐述地膜覆盖黑色马铃薯丰产栽培技术的田间管理有哪些注意事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论述尾叶桉速生丰产的栽培技术。


正确答案:尾叶桉具有早期速生,于形通直,出材率高、萌芽力强等特点,据桂林林科所引种介绍,3年生树木高10米,胸径10.4厘米,每亩蓄积量达3.36立方米,5年可采伐利用。采伐后采取萌芽更新经营第2代林木,可减少造林成本,缩短经营周期。尾叶桉是短期工业用材林主要造林树种。
1、造林地选择:
宜选择交通方便,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宜林荒山荒地作为造林地。
2、造林整地:
宜在每年的秋冬季节至翌年春2月底前进行整地,整地越早,土壤风化程度越高。越利于桉树生长。
整地时,应先将林地中的杂草、灌木砍割倒,并集中烧掉,然后进行挖坎,长、宽、深为60×60×40厘米。
3、造林密度:
造林密度一般采用株行距为3×2米,即每亩111株。
4、挖坎和回土要求:
挖坎时,应将表土和心土分别堆放于坎的两边,并将杂草,树根,石块捡干净。将基肥(复合肥)0.4公斤放入坎中再回土,先回表土再回心土,当回土至半坎时,将基肥与填土拌匀,然后将回土填满坎直至略高于坎面即可。
5、种植方法:
造林季节,一般选择2—4月阴雨天造林,不仅成活率高,而且生长迅速。造林最迟不宜超过5月,6—8月高温干旱,造林成活率低,且易受病虫为害。
定植时,先在坎中间挖一种植坑,然后剥掉容器或塑料薄膜袋,将营养苗轻轻放入植坑内,填满细土,压实泥土,再复一层细土至苗木根痕以上2厘米即可。如果营养苗土被弄碎而成裸根苗时,种植时要将填土及苗土压实,但营养杯苗种植时不能压踩苗木部位。
6、抚育营理:
(1)补苗:造林后一、二个月内要进行补植,凡造林未成活或病虫危害而死亡的植株,应及时补种,保证成活率。
(2)追肥:种植后第一年于7一8份进行一次除草、松土、扩坎、追肥工作。施肥要根据土壤条件、树势决定施肥量,一般每株追复合肥0.25公斤,井将坎边半径0.6米范围内的杂草铲除干净。追肥时结合松土,肥应离苗根茎20一30厘米,否则易发生烧苗现象。种植后2—3年内分别于5—6月份进行一次除草、松土、扩坎、追肥工作,施肥要根据土壤条件、树势、树龄决定施肥量,一般每株追复合肥0.5公斤,并将坎边半径1米范围内的杂草铲除干净,追肥时结合松土。

第2题:

请阐述胡麻栽培技术选地整地、施足底肥、种子处理的技术要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选地整地: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保水保肥力强、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前茬以玉米、小麦、大豆、甜菜为好,实行4~5年以上轮作。前茬收后及时深耕,耕后及时耙耱,清除残茬,使土壤细碎、疏松、保墒,利于胡麻出苗、保苗。
2、施足底肥:胡麻根系细弱,吸肥能力低。结合整地每亩施农家肥2000~3000kg、尿素10kg、过磷酸钙50kg、硫酸钾4~6kg,在整地前1次性施入。
3、种子处理:对种子进行精选、晾晒,提高发芽率;每100公斤种子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0.5公斤拌种,可防治苗期病害。

第3题:

毛竹丰产栽培技术措施?


正确答案:⑴科学营造毛竹林 ①选地:据毛竹生态要求,应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透气性能良好、保水能力强、不积水、酸碱度适中(ph值为45?7.0)、背风向阳的山坡中下部或平缓的山谷地带的造林地。②细致整地:包括清山、劈杂,翻土。一般在栽植前一年的秋冬季进行全面开垦,做到深耕挖大穴,亩栽20?30株,穴规格:120×60×50cm。③母竹选择与挖掘:母竹应选择生长健壮、枝叶繁茂、竹节正常、鞭芽饱满、无病虫危害,胸径4?6cm的1~2年生新竹。正确判断竹鞭走向,挖好母竹,竹蔸及鞭根要多带宿土,最好做到随挖随运,及时栽植。④精心栽植:选择11月至翌年2月期间雨后阴天进行。种植之前,需在穴内施入基肥,将母竹放入穴中,母竹鞭根与穴长方向平行放置,使根舒展,深度以竹蔸根盘表面低于穴面3~5cm左右为宜,先覆盖表土,后填心土,分层填土、踏实,使鞭根与土壤紧密结合,避免损伤鞭根,浇定根水,再覆盖松土。⑵精心做好毛竹的幼林抚育管理 ①科学养护幼竹:新种毛竹应及时除去细小竹笋,每株留下2~3个粗壮竹笋形成新竹株,同时要及时防治病虫害,竹林内严禁放牧。②除草松土:新造竹林每年安排锄草、松土2次。③水肥管理:新竹种植后久旱不雨要浇水,保持土壤湿度,对低洼山谷地,还要注意防止积水。及时施肥,第一次在5~6月,每株施尿素100~200g,可采取环沟施或用水冲施;第二次在9~10月,这时可施有机肥或化肥,每株可施放有机肥3~5kg或化肥200~300g。④进行林地套种,以增加短期收入,改善土壤肥力。⑶做好毛竹成林的抚育管理 ①科学调整竹林结构:材用竹林合理的立竹密度为3000~3600株/顷,毛竹林合理的竹龄结构由一、二、三、四度竹组成,其比例应为3:3:3:1。②科学的经营管理:做好劈杂垦复、锄草松土、竹林施肥、科学的采伐合理留养母竹。③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

第4题:

荞麦栽培技术种子处理有哪些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 1、种子精选:选用饱满、整齐的种子,剔除破碎粒、小粒、瘪粒、杂粒、空粒、草籽和杂质。
2、温汤浸种:用35℃温水浸种15分钟后捞出晾干备用。
3、晒种:播前7~10天选择晴天,将种子摊在向阳干燥的地面或席子上,连续晒2~3天。
4、药物浸种播前用0.1~0.5%的硼酸溶液或5~10%的草木灰浸出液浸种15分钟后捞出晾干备用。

第5题: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机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 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
1、保温增温春季低温期间,采用地膜覆盖白天受阳光照射后,表土层可升温1-6℃,最高8℃以上。夜间地膜下的土壤温度只比露地高1-2℃。增温效应因覆盖时期、覆盖方式、天气条件及地膜种类不同而异;
2、保墒由于薄膜的气密性强,地膜覆盖后能显著地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使土壤湿度稳定,并能长期保持湿润,有利于根系生长;
3、有利于土壤养分的分解由于地膜覆盖有增温保湿的作用,因此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增殖,加速腐殖质转化成无机盐的速度加快,有利作物吸收;
4、有利于改良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地膜覆盖可以避免因灌溉或雨水冲刷而造成的土壤板结现象,可以减少中耕的劳力,并能使土壤疏松,通透性好,使土壤中的肥、水、气、热条件得到协调。可防止返碱现象发生,减轻盐渍危害;
5、能改善产品质量地膜覆盖后,中午可使植株中、下部叶片多得到12-14%的反射光,比露地增加3-4倍的光量,因而可以使树干下部的苹果着色好;
6、防草、虫害地膜与地表之间在晴天高温时,经常出现50℃左右的高温,致使草芽及杂草枯死。覆盖地膜后由于植株生长健壮,可增强抗病性,减少发病率。覆盖银灰色反光膜更有避蚜作用,可减少病毒病的传播危害。

第6题:

旱地马铃薯全膜高垄侧播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的技术要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对于全膜覆盖栽培,出苗期间注意观察,发现苗与播种孔错位,应及时放苗,以防烧苗。在马铃薯出苗后视情况查苗补苗,拔出病苗。全膜覆盖栽培可在两株间打孔追肥,在植株封垄前,将留下的10㎏尿素采用追肥枪施到根部。追肥要视墒情而定,干旱时少用或不用,墒情好、雨水充足时适量施用,可保证植株生长健壮,以获得丰产。同时根据地下害虫情况,可以结合施肥拌入5%甲基异柳磷1㎏,防治蛴螬等地下害虫。上述措施在开花前完成。马铃薯对硼、锌微量元素比较敏感,亩用0.1~0.3%的硼砂或硫酸锌,或0.5%的磷酸二氢钾,或尿素水溶液交替进行叶面喷施,一般每隔7天喷一次,共喷2~3次,亩用溶液50~70㎏即可。

第7题:

简述烟草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正确答案: 地膜覆盖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一般覆盖法:起垄高15-18厘米、宽60-75厘米,垄面呈半圆拱形,栽烟后即行覆盖,再用剪刀将烟苗处的薄膜剪成T字形,使烟苗外露,用湿土封严周围,薄膜四周压封严实,以保湿、防除杂草。另一种是改良覆盖法:挖深达12-14厘米,栽完一行后随即盖膜,压封紧密。约在栽后10天,在烟苗上方膜面处扎些小孔,以利降温换气。当气温达20°C以上时把烟苗掏出,用碎土封严烟苗四周。此法保温防霜冻效果好。

第8题:

黑色马铃薯有哪些功效及价值?


正确答案: 黑色马铃薯是集营养保健、观赏于一身的彩色马铃薯新品种,除具有细腻、可口的上佳品质外,还有色泽鲜艳的独特外观,有预防癌症、美容等功效。种植销售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第9题:

茶园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有哪些优点和作用?


正确答案: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优点和作用;
A.投资少,技术简便;
B.秋冬或早春覆盖地膜,能有效保持和提高地温,保护茶树安全越冬,有利春茶早发;
C.在夏秋干旱季节,地膜覆盖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中的有效水分,增强茶树抗旱能力;
D.杂草旺盛生长季节前进行地膜覆盖,可以抑制杂草生长,减少地力消耗,消除一些茶树害虫寄主等。

第10题:

旱地马铃薯全膜高垄侧播栽培技术的病虫害防治有哪些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 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防治原则。在晚疫病发生的初期,要及时发现清除病株,并对中心病株周围30~50米范围内的植株,喷洒化学药剂,以后视情况每隔7~10天喷药一次,一般喷2~3次,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药品可选择58%甲霜灵锰锌、64%杀毒矾、大生M-45、72%杜邦克露、69%安克锰锌等。发病普遍时,可采用下列杀菌剂或配方进行防治:25%双炔酰菌胺悬浮剂1000~1500倍液;60%氟吗〃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800~1000倍液,交替使用。每7天左右喷1次,连喷3~7次。青枯病发病初期用72%农用链霉素14~28g/亩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灌根,隔10天灌1次,连续灌2~3次。环腐病可用50mg/kg硫酸铜浸泡薯种10分钟。发病初期用72%农用链霉素14~28g/亩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蚜虫可用25~40g/亩的5%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或10~20g/亩的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40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金针虫、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虫可用0.38%苦参碱乳油500倍液,或50mL/亩的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65~130g/亩的80%的敌百虫可湿性粉剂,用少量水溶化后和炒熟的棉籽饼或菜籽饼70~100kg拌匀,于傍晚撒在幼苗根的附近地面上诱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