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膜免耕二茬小麦栽培技术种植有哪些注意事项?

题目

留膜免耕二茬小麦栽培技术种植有哪些注意事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夏玉米免耕贴茬种植的好处是()。

  • A、省工节本、增产增收
  • B、抗旱高温、保苗促穗
  • C、壮苗抗倒、增肥增效
  •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D

第2题:

少免耕的优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不翻动土壤,有利于保墒。
(2)不破坏土壤的耕层构造。
(3)可以节省劳动力,节约成本。

第3题:

同一田地里,一年内接连种植二茬或更多茬作物的种植方式称()。


正确答案:复种

第4题:

三茬复种马铃薯的种植有哪些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 1、精选种薯,培育壮苗:麦收前7~10天,将种薯出窖精选,剔除杂薯病薯,去芽,臵于室内摊平、晾晒,催芽。
2、抢墒早播,合理密植:“春争日,夏争时”。小麦成熟后,要抢时收割,落雨后要抢墒早播。播种方式,用窄镢或小铲在旧膜中间开穴播种。播深5~8cm为宜。播后要踩实,使种薯和土壤密切接触。合理密植,干旱山区缺雨,宜稀不宜稠。一般每垄种2行,株距32~37cm,亩留苗3000~3500株为宜。
3、施肥:麦收后暂时无雨,采用开穴灌肥,亩灌施人畜粪尿800~1000kg,施肥穴相距70~90cm,种穴与肥穴相距10~20cm。施肥与播种的先后,根据降雨的迟早而定。降雨早,先播种,降雨迟,先施肥,见雨即播。苗期乘雨追肥,亩施硝铵20~30kg,离苗10~20cm穴施。
4、及时放苗中耕培土:出苗期要及时检查放苗,以免地膜烫伤幼苗,造成缺苗。现蕾前要及时中耕培土,以防结薯太浅,块茎风吹日晒变绿变涩,品质下降。培土用垄间土,要注意保护地膜,培后要整好膜并压实,保证发挥旧膜节水保墒的作用。
5、适时收获:旧膜复种马铃薯,收得越迟,产量越高,淀粉含量越高。收获前后,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温度正常无寒流,可迟挖,寒流来要早挖,否则会因冻减产。一般在立冬前后收获比较合适。
6、其它管理措施与常规栽培技术相同,要重视病虫害防治,尤其是晚疫病的防治。

第5题:

荞麦栽培技术种子处理有哪些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 1、种子精选:选用饱满、整齐的种子,剔除破碎粒、小粒、瘪粒、杂粒、空粒、草籽和杂质。
2、温汤浸种:用35℃温水浸种15分钟后捞出晾干备用。
3、晒种:播前7~10天选择晴天,将种子摊在向阳干燥的地面或席子上,连续晒2~3天。
4、药物浸种播前用0.1~0.5%的硼酸溶液或5~10%的草木灰浸出液浸种15分钟后捞出晾干备用。

第6题:

玉米、小麦都施用覆膜栽培技术,可抗旱抗寒产量高。


正确答案:正确

第7题:

一个县农业局的推广人员到农村办小麦免耕栽培技术培训班是()。

  • A、人际传播
  • B、集群传播
  • C、组织传播
  • D、经营传播
  • E、新闻传播

正确答案:B,C

第8题:

全膜玉米双垄沟播栽培技术选用良种、种子处理有哪些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 选用良种: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特征,选择株型紧凑、抗逆、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品质优良、增产潜力大的粮饲兼用型杂交玉米品种。一般海拔2000米以下的区域,选择先玉335、长城706、五谷704、金穗2号、登义2号等中晚熟品种;海拔2000~2200米的地区,选用金穗3号、金穗7号、酒单4号、农大3315等中早熟品种;海拔2200~2400米的区域选用利玛59、新玉10号等极早熟品种。
种子处理:原则上要求统一使用包衣种子,对于少数未经包衣处理的,播前必须进行药剂拌种。用50%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重量的0.1%~0.2%拌种,防治地下害虫;用20%粉锈宁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乳油150~200g加水1.5~2.5kg,拌种50kg,防治瘤黑粉病等病害。

第9题:

旱地马铃薯全膜高垄侧播栽培技术的病虫害防治有哪些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 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防治原则。在晚疫病发生的初期,要及时发现清除病株,并对中心病株周围30~50米范围内的植株,喷洒化学药剂,以后视情况每隔7~10天喷药一次,一般喷2~3次,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药品可选择58%甲霜灵锰锌、64%杀毒矾、大生M-45、72%杜邦克露、69%安克锰锌等。发病普遍时,可采用下列杀菌剂或配方进行防治:25%双炔酰菌胺悬浮剂1000~1500倍液;60%氟吗〃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800~1000倍液,交替使用。每7天左右喷1次,连喷3~7次。青枯病发病初期用72%农用链霉素14~28g/亩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灌根,隔10天灌1次,连续灌2~3次。环腐病可用50mg/kg硫酸铜浸泡薯种10分钟。发病初期用72%农用链霉素14~28g/亩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蚜虫可用25~40g/亩的5%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或10~20g/亩的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40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金针虫、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虫可用0.38%苦参碱乳油500倍液,或50mL/亩的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65~130g/亩的80%的敌百虫可湿性粉剂,用少量水溶化后和炒熟的棉籽饼或菜籽饼70~100kg拌匀,于傍晚撒在幼苗根的附近地面上诱杀。

第10题:

小麦膜侧种植技术的主要技术要点是什么?请阐述整地施肥、选用良种、适期播种、合理密植、田间管理有哪些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 1、整地施肥: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力中上的梯田地,精心整地,播前结合浅耕亩施优质农家肥3000~4000㎏,尿素15~20㎏,过磷酸钙50~60㎏。
2、选用良种:适合我县膜侧小麦种植的山旱地品种主要有静宁10号、静麦1号、中梁24号、兰天10、16号等品种。
3、适期播种:由于膜侧种植保墒好,增温快,生长势强,因此播期应比当地露地推迟5~7天。
4、合理密植:亩播量为12~15㎏。选用膜侧播种机进行起垄、覆膜、播种一次性完成。以55~60cm为一垄带,垄底宽25~30cm,高10cm,用宽35~40cm的膜,亩用量2.5~3㎏,保持种植沟宽30cm,小麦行距20cm,
要求达到条宽一致,地膜两边压实,每隔3~4m压一土腰带,以防大风揭膜。
5、田间管理: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缺苗断垄在20cm以上的行段,就需要用同一品种催芽补种。出现过稠的圪塔苗要进行疏苗。同时要加强护膜。该技术增温效果明显,返青要比露地早7~10天。因此要及时进行顶凌耙耱保墒,保住返浆水。肥力不足的地块,可在返青期进行追肥,每亩施尿素5~7㎏。其次,膜侧小麦生长势强,密度比露地大,白粉病易发生,拨节后要及早防治,后期要加强麦蚜和锈病的防治,采取“一喷三防”技术,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