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稻光合作用描述错误的是()

题目

关于水稻光合作用描述错误的是()

  • A、水稻积累的物质大约有90%左右来自光合作用
  • B、在穗分化期以前,水稻积累的物质主要用于根、茎、叶和分蘖的生长
  • C、稻株在抽穗后光合作用生产的物质约占20%—30%
  • D、在穗分化后,除继续用于营养器官的生长外,在茎秆与叶鞘中贮藏大量淀粉等物质,到抽穗时达到最高峰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水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稻是目前全球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
B.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研制出世界首例杂交水稻
C.《诗经》中的“彼黍离离,彼稷之苗”一句中提到了水稻
D.袁隆平的研究小组在海南岛找到的野稻对杂交水稻培育意义重大

答案:A,B,C
解析:
目前全球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是玉米而不是水稻,A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我国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试验获得成功,成为世界上首例获得成功的杂交水稻品种,B项错误。黍指黄米,稷指高粱,并没有提到水稻,C项错误。袁隆平的研究小组在海南找到野稻,并进行试验,对杂交水稻培育意义重大,D项正确。

第2题: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的理解中,错误的是()

A地球上出现最早的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是真核生物

B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出现以后,大气中才逐渐积累了氧气

C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为水生生物向陆生生物进化创造了条件

D生物体在新陈代谢方式上的进化顺序为:无氧呼吸一光合作用一有氧呼吸


A

第3题:

以下关于稻田养鱼主要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只可以获得高的经济效益

B、控制田间杂草的发生

C、改善稻田水土环境

D、减轻水稻病虫害


标准答案:A

第4题:

下列关于蓝藻与光合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蓝藻有叶绿体,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 B、蓝藻是植物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
  • C、蓝藻虽然是原核细胞,但是有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和色素
  • D、蓝藻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正确答案:C

第5题:

某生物的体内不具有叶绿体但能进行光合作用,它最可能是()

  • A、蕃茄
  • B、水稻
  • C、蓝细菌
  • D、酵母菌

正确答案:C

第6题:

下列关于数学模型实例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光合作用图解描述光合作用的主要反应过程
B.动植物细胞模式图
C.细菌分裂生殖数量变化模型建构
D.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答案:C
解析:
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对研究对象的生命本质和运动规律进行具体的分析、综合,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如数学方程式、关系式、曲线图和表格等来表达,从而依据现象作出判断和预测:例如细菌分裂生殖数量变化模型建构。A项为概念模型(通过分析大量的具体形象,分类并揭示其共同本质,将其本质凝结在概念中,把各类对象的关系用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来表述,用文字和符号突出表达对象的主要特征和联系),B、D项为物理模型(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故选C。

第7题:

关于玉米和水稻各自的杂交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玉米雄花位于顶端,雌花位于下方
  • B、玉米去雄技术含量较低
  • C、水稻属于雌雄同花
  • D、水稻去雄可以使用传统人力途径解决

正确答案:D

第8题:

海水稻是指耐盐碱高产水稻的简称,由我国最早发现和培育。关于海水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海水稻可在环境恶劣的海边滩涂和盐碱地中生长,保持较低的产量
B.海水稻富含大量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C.海水稻具有不需施肥和抗病虫以及耐盐碱等独特生长特性
D.海水稻对资源节约的绿色农业生产大有裨益

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科技常识并选错误项。第二步,在水稻家族中,有这样一个群体,它们可以在恶劣的盐碱地中生长甚至结实、繁衍后代。这一特殊群体被称作耐盐碱水稻,也被形象地称为“海水稻”。2017年9月28日,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在白泥地试验基地试种的首批耐盐碱水稻迎来测产考,在测产现场获悉,6‰盐度的耐盐碱水稻的小面积测产最高产量:620.95公斤/亩。“海水稻”亩产一般情况下不低于300公斤。所以产量低是错误的。因此,选择A选项。

第9题: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的分解发生在叶绿体片层结构的薄膜上
  • B、光反应和暗反应都有许多酶参与
  • C、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需要在黑暗处进行
  • D、温度降到0℃,仍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正确答案:C

第10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隆平在培育超级杂交水稻时,专门挑选叶片直、窄、厚的水稻植株,其目的是()

  • A、促进植物的呼吸
  • B、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 C、加快蒸腾作用
  • D、叶片互不遮挡,两面受光,增加光合作用功效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