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危险特性及应急处置方法。

题目

论述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危险特性及应急处置方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有机过氧化物的危险特性。


正确答案:(1)分解爆炸性。 由于有机过氧化物都含有极不稳定的-O-O-结构,遇热、震动、冲击或摩擦作用时都极易分解,其危险性和危害性较其他氧化剂更大。 (2)易燃性。 有机过氧化物不仅极易分解爆炸,而且易燃。有机过氧化物因受热、与杂质(如酸、重金属化合物、胺等)接触或摩擦、碰撞而发热分解时,可能产生有害或易燃气体或蒸气。许多有机过氧化物燃烧迅速而猛烈,当封闭受热时极易由迅速的爆燃转为爆轰。 (3)伤害性。 有机过氧化物的危害性是易伤害眼睛。

第2题:

论述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应急处置原则。


正确答案:(1)应迅速查明燃烧范围、燃烧物品及其周围物品的品名和主要危险特性、火势蔓延的主要途径,燃烧的危险化学品及燃烧产物是否有毒。 (2)正确选择最适合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安全地控制火灾。火势较大时,应先堵截火势蔓延,控制燃烧范围,然后逐步扑灭火势。 先控制,后消灭。针对危险化学品火灾的火势发展蔓延快和燃烧面积大的特点,积极采取准确判断,科学决策;统一指挥,协同作战;以快制快;冷却降温,控制火势;筑堤堵截,阻击蔓延;消防装置灭火与工艺灭火相结合;集中兵力,围歼火灾;消灭残火,防止复燃等处置火灾事故的对策。 消防队伍到场后,必须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冷却和灭火。 加强冷却。首先,确定危险部位(即易发生物理爆炸的容器),切断火源对这些部位的辐射,加大对该处的冷却强度。组织可靠的供水线路,保证不间断供水。 为防止火灾危及相邻设施,需对周围设施及时冷却,并迅速疏散受火势威胁的物资。 控制火势蔓延。在加强冷却的同时,必须对燃烧强度进行控制,先消灭外围火灾,如地面火灾、建筑火灾等。然后集中力量,控制主要火源。对于可燃气体或液体火灾,在不具备灭火的条件下,主要用水来控制和冷却,使其在一定范围内燃烧。 围堤堵截。有些火灾可能造成易燃液体外流,这时可用砂袋或其他材料筑堤拦截飘散流淌的液体或挖沟导流将物料导向安全地点。用毛毡、海草帘堵住下水井、阴井口等处,防止火焰蔓延。贮罐区发生液体流淌时,要及时关闭堤内和堤外雨水阀、切断阀,防止物料沿阴沟外溢。 确定主攻方向,有效实施灭火。根据危险化学品泄漏的位置及火势情况,确定主攻方向。如果是由于罐底阀门泄漏造成的火灾,可燃物来源在罐底,火势主要集中于罐底,火直接从底部加热罐体,情况最为危险。因此,主攻方向为罐底。如果容器上部阀门泄漏引起燃烧,火焰向下辐射,主攻方向在罐体上方。此时,应用水枪将火焰托起,控制燃烧。如果罐体已经开裂,火焰可能从几个方向辐射其他容器,此时的主攻方向应以破裂罐为中心,分不同方向进攻。 集中力量,围歼火灾。当灭火条件成熟时(对于气体火灾,已经实施堵漏或可以堵漏时,对于液体火灾已具备足够的灭火剂时),应及时集中力量,围歼火灾。 进行火情侦察、火灾扑救、火场疏散人员应有针对性地采取自我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面具,穿戴专用防护服等。 (3)对有可能发生爆炸、爆裂、喷溅等特别危险需紧急撤退的情况,应按照统一的撤退信号和撤退方法及时撤退。撤退信号应格外醒目,能使现场所有人员都看到或听到。 (4)火灾扑灭后,仍然要派人监护现场,消灭余火。对于可燃气体没有完全清除的火灾应在上、中、下不同层面保留火种,直到介质完全烧烬。火灾单位应当保护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协助公安部门调查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责任,未经公安部门的同意,不得擅自清理火灾现场。

第3题: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的主要危险有氧化性以及()。

A、助燃性

B、爆炸性

C、毒害性

D、凝固性


正确答案:ABC

第4题:

论述易(自)燃物品危险特性及应急处置方法。


正确答案:易燃固体和自燃物品的主要危险特性如下: (1)易燃易爆性 易(自)燃物品大部分具有较强的还原性,燃点低,接触空气后能迅速被氧化,放出热量,达到其(自)燃点而着火,接触酸、氧化剂等氧化性物质反应更加强烈,甚至引起爆炸。如黄磷、烷基铝等自燃点低,在空气中能够很快氧化升温并自燃起火,为防止自燃,黄磷需存放在水中,烷基铝需存放在苯中,以隔绝空气。 某些易(自)燃物品热稳定性差,在较低的温度下就能分解,放出热量,若积热升温达到其燃点便引起燃烧。在分解或燃烧过程中可能产生有毒、有刺激性或可燃性的气体。如脂族偶氮化合物、芳香族硫代酚肼化合物、亚硝基类化合物和重氮盐类化合物等自反应性物质,分解或燃烧过程中能产生NOX、SO2等有毒有害气体。硝化纤维制品(胶片、废影片、X光片等),由于本身含有硝酸根,化学性质很不稳定,在常温下就能缓慢分解,若分解热量无法散失,便会自动升温达到其自燃点而燃烧,燃烧过程中能产生NOX等有毒有害气体。 某些易(自)燃物品机械稳定性差,受摩擦、震动、撞击等能起火燃烧甚至爆炸。如2,4-二硝基萘酚钠、1,4-丁炔二醇、五硫化二磷、红磷、发泡剂N(2,2

第5题:

论述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危险特性及应急处置方法。


正确答案: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主要危险特性如下: (l)易燃易爆性 易燃气体的主要危险性是易燃易爆,某些有毒气体也具有易燃性。所有处于燃烧浓度范围之内的可燃气体(爆炸性混合物),遇着火源都能发生燃烧或爆炸。如氢气以及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乙炔等轻烃泄漏后,扩散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着火源发生燃烧或爆炸。 爆炸极限是衡量可燃气体危险性的主要指标,不同的可燃气体,其爆炸极限不同。爆炸极限下限越低,形成爆炸的条件越容易;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形成爆炸浓度的机会越多,火灾或爆炸危险性也就越大。 易燃气体都具有较小的最小点火能。最小点火能越小,火灾危险性越大。 某些稳定性差易分解的可燃气体,当温度或压力达到一定值后就会自然发火,即使不与其他助燃性气体混合也能被点燃和使火焰传播,甚至发生爆炸性分解。如乙烯、乙炔、环氧乙烷等。 具有氧化性的气体,如助燃气体氧气、压缩空气和有毒气体中的氯气、氟气等,这些气体本身都不可燃,但氧化性很强,都能使可燃气体燃烧或爆炸。如氯气与乙炔、氯气与氢气、油脂与氧气等,其混合物均具有燃烧或爆炸的危险。 (2)扩散性 气体在空气中具有扩散性,其扩散速度与压力、温度以及气体的密度等物性因素有关。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温度越低,气体的密度越大,也就越不易扩散。 多数压缩气体或液化气体的密度都比空气大,只有少数如氢、甲烷、氨等例外。压缩气体或液化气体的扩散具有如下特点: ①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倾向于在低位区扩散和聚集,具有燃烧、爆炸或中毒的危险或局部区域缺氧导致窒息。 ②密度比空气小的蒸气,当其温度低于环境温度时仍可能在低位区扩散和聚集,具有燃烧、爆炸或中毒的危险或局部区域缺氧导致窒息。低温气体泄漏亦可导致低温伤害。如液化天然气、液氨等。液化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由于储存温度低,且泄漏后急速气化使环境温度降低,因此温度低的蒸气云仍在低位区扩散和聚集。 ③高度缔合的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或蒸气,在未被空气稀释前仍在低位区扩散和聚集,具有燃烧、爆炸或中毒的危险或局部区域缺氧导致窒息。氟化氢(HF)的密度比空气小,但高度缔合时,氟化氢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未被空气稀释的HF蒸气云仍在低位区扩散和聚集。 ④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在装置或通风不良的建筑物的高位区聚集。如氢气。 ⑤热气由于“热推举”而上升,一般会扩散至大气。 掌握压缩气体或液化气体的相对密度及其扩散性,对评定其危险性大小,正确选择通风口位置、确定防护间距以及采取防止事故蔓延的措施都有实际意义。 (3)膨胀性 气体的体积随温度或压力的变化而收缩或膨胀,其收缩或膨胀的幅度较液体大得多。当压力一定时,温度越高,气体的体积越大;当温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气体的体积越小;当体积一定时,温度越高,气体的压力越大。 在一定压力下盛装压缩气体或液化气体的容器(钢瓶),当受到高温、暴晒等热源作用,容器内的气体就会急剧膨胀,产生较原来更大的压力,当压力超过容器的耐压强度时,就会引起容器的膨胀或爆炸,造成伤亡事故。 实际工作中,导致容器破裂的主要原因有: ①因高压气体内的化学反应(燃爆、分解、聚合等反应)放出反应热,或因相态转化而放出相变热,致使温度升高、气体压力急剧增大引起容器破裂。 ②因容器内的液态物质向气态转化而使体积迅速膨胀、压力急剧增大引起容器破裂。 ③因容器损伤、腐蚀或机械的作用等导致容器破裂。 (4)带电性 气体如氢气、乙烯、乙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在高速流动时,与阀门、喷嘴、管道或缝隙间的相互摩擦都会产生静电,在没有采取有效地导除静电措施的情况下,静电就会聚集并产生放电,当放电能量达到足以点燃可燃气体时,就会导致火灾或爆炸事故。 气体的流速越快,产生的静电荷越多;气体中所含的液体或固体杂质越多,多数情况下产生的静电荷也会越多。 可燃压缩气体或液化气体,在容器或管道破损时,或放空速度过快时都易产生静电,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 (5)腐蚀性、毒害性和窒息性 某些气体除了具有易燃性外,还具有腐蚀性,能腐蚀设备,削弱设备的耐压强度,严重时可导致设备裂隙、漏气,引起火灾等事故。 除氧气和压缩空气外,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大都具有一定的毒害性和窒息性,其中有些气体兼有易燃性。如硫化氢、液氨除了具有易燃性外,还具有腐蚀性和毒害性。装在高压容器内的不燃无毒的气体,如氮、二氧化碳等,一旦泄漏可导致现场人员窒息。 扑救压缩气体或液化气体火灾时,一般应采取以下处置方法: (1)可选用的灭火剂很多,通常可选择雾状水、泡沫、干粉、蒸气、氮气及二氧化碳等。 (2)深入易燃气体扩散区时应佩戴隔绝式空气呼吸器,穿防静电隔热服。深入毒区时应穿全封闭式消防防化服。进入低温泄漏场所应穿防寒服。 (3)稀释驱散,防爆降毒。使用喷雾、屏封水枪或设置水幕、蒸气幕,稀释、驱散积聚的气云(团),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和降低毒性危害。 (4)关阀断料,堵漏排险。在进料阀门尚未损坏时,可协助专业人员关闭阀门切断泄漏途径,消防人员负责用开花或喷雾水枪掩护并协助操作。关阀无效时,可采用堵漏器具对泄漏点实施封堵。 (5)输转倒罐。利用车载式或移动式转输泵,或使用氮气等惰性气体,通过气相阀加压,或利用水平落差将事故罐内的液化气体输转到其他容器或储罐,降低危险程度。实施现场或异地输转倒罐时,管线、设备必须做到良好接地,必须由专业人员实施操作,消防人员负责用开花或喷雾水枪掩护并协助操作。 (6)引流燃烧。有火炬点燃系统的可通过火炬点燃。没有火炬系统的可以通过临时管线,引流到安全地点点燃。对于罐体燃烧或爆炸后的稳定燃烧,应用水枪对罐体及比邻设施进行冷却保护,控制燃烧范围。失控状态下的燃烧一般不应扑灭,一旦熄灭,应继续点燃。

第6题:

简述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火灾的处置方法。


正确答案:
(1)迅速查明着火的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以及其他燃烧物的品名、数量、主要危险特性、燃烧范围、火势蔓延途径、能否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等扑救。(2)尽一切可能将不同类别、品种的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与其他非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或易燃易爆物品分开、阻断,以便采取相对应的灭火措施。(3)能用水或泡沫扑救时,应尽可能切断火势蔓延方向,使着火源孤立起来,限制其燃烧的范围。如有受伤和被困人员的,应迅速积极抢救。(4)不能用水、泡沫、二氧化碳扑救时,应用干粉、水泥、干砂进行覆盖。用水泥、干砂覆盖时,应先从着火区域四周开始,尤其是从下风处等火势主要蔓延的方向覆盖起,形成孤立火势的隔离带,然后逐步向着火点逼近。(5)由于大多数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遇酸类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爆炸,如过氧化钠、过氧化钾、氯酸钾、高锰酸钾、过氧化二苯甲酰等。因此,专门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这类物品的单位和场所,应谨慎配备泡沫、二氧化碳等灭火器,遇到这类物品的火灾时也要慎用。

第7题:

论述爆炸品危险特性及应急处置方法。


正确答案:爆炸品是炸药和爆炸性药品及其制品的总称。其主要危险特性如下: (1)爆炸性 爆炸品的化学组成和化学结构决定其爆炸性,具有速度快、放出大量的热和产生大量气体产物的特点。如TNT(2,4,6-三硝基甲苯)、硝化甘油(丙三醇三硝酸酯)、硝化棉(硝化纤维素)等等。 爆炸品一旦发生爆炸事故,爆炸中心的高温、高压气体产物会迅速向外膨胀,剧烈地冲击、压缩周围的空气,使其压力、密度、温度突然升高,形成很强的空气冲击波并迅速向外传播。冲击波在传播过程中有很大的破坏力,会使周围设施、建筑物遭到破坏,人员遭受伤害。 衡量爆炸品爆炸性的指标主要有爆速、每千克爆药爆炸后产生的气体量和敏感度等。 (2)敏感度 敏感度是指爆炸品在受到热、撞击、摩擦等外界能量(起爆能)作用时发生爆炸的难易程度。显然,起爆能与敏感度成反比,起爆能越小,敏感度越高。可用最小起爆能表征爆炸品的敏感度。 不同的爆炸品对不同形式的外界作用的敏感度是不同的。对摩擦、撞击敏感度越高,分解速度越快,爆炸危险性越大;对温度越敏感,危险性越大。如泰安(季戊四醇四硝酸酯)的撞击敏感度较苦味酸(2,4,6-三硝基苯酚)高,而苦味酸的撞击敏感度较TNT高。 爆炸品除具有对热、撞击、摩擦等敏感性外,某些爆炸品对光照敏感,受光照易于分解爆炸,如叠氮银、雷酸银等。某些爆炸品对一些特定的化学品敏感,如与酸、碱、盐或与金属及其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敏感性更高、更易爆炸的产物,如苦味酸遇某些碳酸盐能反应生成更易爆炸的苦味酸盐,雷汞遇盐酸、硝酸、硫酸会分解或爆炸,苦味酸与铜、铁等金属作用发生爆炸。 (3)殉爆 殉爆是指炸药A爆炸后,能够引起与其相距一定距离的炸药B爆炸,这种现象称为炸药的殉爆。能引起从爆药百分之百殉爆的两炸药之间的最大距离称为殉爆距离,而百分之百不能引起从爆药殉爆的两炸药之间的最小距离称为殉爆安全距离。殉爆安全距离大于殉爆距离。在实际工作中殉爆会扩大事故,造成更大的损失。 (4)毒害性 很多爆炸品本身都具有一定的毒性。绝大多数爆炸品爆炸时能够产生诸如CO、CO2、NO、NO2、HCN、N2等有毒或窒息性气体。毒性物质可以由呼吸道、食道或皮肤进入人体内,引起中毒。 发生爆炸品火灾时,一般应采取以下处置方法: (1)常用的灭火剂是水,亦可用空气泡沫(高倍数泡沫较好)、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剂施救。禁止用沙土类的材料进行盖压,不可用蒸汽和酸碱泡沫灭火剂灭火,不可用窒息法灭火。 (2)扑救有毒或燃烧产物有毒的爆炸品火灾时,应佩戴隔绝式空气呼吸器,深入毒区时应穿全封闭式消防防化服。 (3)对爆炸品堆垛冷却或灭火时,应避免水流直接冲击堆垛,造成堆垛倒塌引起再次爆炸。应在水枪的掩护下搬移着火源周围的爆炸品。 (4)应积极采取自我保护措施,利用现场的地形、地物作掩体和采用低姿射水;消防设备、设施及车辆不要停靠离爆炸品太近的水源处。

第8题:

简答有机过氧化物的主要危险特性。


正确答案:(1)分解爆炸性 由于有机过氧化物都含有极不稳定的-O-O-结构,遇热、震动、冲击或摩擦作用时都极易分解,其危险性和危害性较其他氧化剂更大。 (2)易燃性 有机过氧化物不仅极易分解爆炸,而且易燃。 (3)伤害性 有机过氧化物的危害性是易伤害眼睛。

第9题:

论述易燃液体危险特性及应急处置方法。


正确答案:易燃液体在常温下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其主要危险特性如下: (1)易燃易爆性 易燃液体的燃烧是液体表面挥发出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点火源发生燃烧或爆炸的过程。易燃液体实质上就是指其蒸气易燃。 易燃液体的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蒸气的爆炸极限下限越低,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火灾危险性也越大;液体的饱和蒸汽压越大或沸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液体的点火能量越小,火灾危险性越大。此外,液体的暴露面越大,流动的速度越快,蒸发量也就越大,也就更具有火灾危险性。 易燃液体都具有较低的闪点、较高的蒸汽压和较小的最小点火能。因此,易燃液体都具有高度的易燃易爆性。同时,易燃蒸气可以任意飘散,或在低洼处聚积,这就使易燃液体具有更大的火灾危险性。如乙醛、丙酮、乙腈、乙醇、丁醛、丙烯腈、苯、甲苯、石脑油、原油、正丁醇等等,泄漏后其蒸气可以任意飘散,或在低洼处聚积,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点火源发生燃烧或爆炸。 大部分易燃液体与氧化剂会发生反应,遇明火、高热易引起燃烧或爆炸。 (2)受热膨胀性 易燃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冷却时体积缩小。液体的受热膨胀性可用体膨胀系数表征。储存于密闭容器中的易燃液体受热后,自身体积膨胀同时蒸气压力增加,若超过该容器所能承受的压力限度,就会造成容器膨胀以至爆破。 (3)流动性 液体的流动性用粘度表征。液体的粘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温度升高粘度减小,流动性增强。 易燃液体的流动性增加了火灾危险性。易燃液体泄漏会很快向四周流淌,并由于毛细管和浸润作用,扩大其表面积,加快挥发速度,使空气中易燃蒸气的浓度增大,造成火势迅速蔓延。 (4)带电性 易燃液体的带电能力取决于介电常数和电阻率。一般地说,介电常数小于10F/m(特别是小于3F/m)、电阻率大于106?·cm的液体都有较强的带电能力。 在输送易燃液体过程中,易燃液体带电性还与管道材质、管道内壁粗糙度和流速有关。非金属管道较金属管道产生的静电荷多;管道内壁越粗糙,流经的弯头、阀门、过滤网愈多,产生的静电荷愈多;流速愈大,产生的静电荷愈多。 多数易燃液体在搅拌、沉降、灌注、输送、喷射过程中能够产生静电,当静电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放电现象,具有火灾或爆炸的危险。 (5)腐蚀性、毒害性 大多数易燃液体都具有毒性,有些还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易燃液体对人体的毒害性主要表现在蒸气上。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内,造成人身中毒。蒸气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中毒越深。如乙腈、丙烯腈、苯、甲醇等都具有很强的毒性。如乙酰氯、乙基二氯硅烷等有机氯硅烷具有易燃性、腐蚀性,且与水起作用产生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的HCl气体。 扑救易燃液体火灾时,一般应采取以下处置方法: (1)易燃液体火灾主要是根据易燃液体相对密度、水溶性、与水的反应性能和燃烧面积大小,选择灭火剂进行扑救。 对于比水轻且不溶于水或微溶于水的烃类化合物,如石油、汽油、煤油、柴油、苯、乙醚、石油醚等液体的火灾,可用普通泡沫、干粉灭火剂扑救;对于重质油品,有蒸气源的也可以选择蒸气扑救。 对于比水重又不溶于水的液体,水能覆盖在这些易燃液体的表面上使之与空气隔绝,如二硫化碳起火时可用水扑救,但水层必须要有一定的厚度。用泡沫、干粉扑救也有效。 对于能溶于水或部分溶于水的易燃液体,如甲醇、乙醇、乙腈、丙酮、丁酮、乙酸乙酯等液体着火时,可用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等灭火剂进行扑救。 具有水溶性的液体,如甲醇、乙醇、乙腈、丙酮等,虽然能用水稀释扑救,但要使液体闪点消失,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的水,也容易使液体溢出流淌,是火势蔓延。 对于能与水起作用的易燃液体,如乙酰氯、有机氯硅烷等禁用含水灭火剂,可使用干粉、干砂扑救。 (2)大多数易燃液体都具有毒害性或燃烧产物毒害性较强,深入易燃蒸汽扩散区时应佩戴隔绝式空气呼吸器,穿防静电隔热服。深入毒区时应穿全封闭式消防防化服。 (3)加强冷却,控制火势。冷却和疏散受火势威胁的周围设施和可燃物,同时,必须对燃烧强度进行控制,先消灭外围火灾,如地面火灾、建筑火灾等。然后集中力量,控制主要火源。在不具备灭火的条件下,主要用水来控制和冷却,使其在一定范围内燃烧。 (4)稀释防爆,围堤堵截。设置水幕或开花水枪、喷雾水枪稀释、驱散易燃液体蒸气。储罐、管道或容器内液体外泄时,应在适当部位组织筑堤围堰,拦截飘散流淌的易燃液体,并在液体表面上覆盖泡沫层,控制易燃液体蒸发量,防止易燃蒸气被引燃。 (5)关阀断料,堵漏排险。在进料阀门尚未损坏时,可协助专业人员关闭阀门切断泄漏途径,消防人员负责用开花或喷雾水枪掩护并协助操作。关阀无效时,可采用堵漏器具对泄漏点实施封堵。 (6)输转倒罐。不能有效堵漏时,应控制减少泄漏量,采取“输转倒罐”的方法将其导入其他容器、储罐或槽车,降低危险程度。实施现场或异地输转倒罐时,管线、设备必须做到良好接地,必须由专业人员实施操作,消防人员负责用开花或喷雾水枪掩护并协助操作。 (7)扑救闪点不同粘度较大的介质混合物,如原油、重油等具有沸溢和喷溅危险的液体火灾,必须注意观察发生沸溢、喷溅的征兆,估计可能发生沸溢,喷溅的时间。发现危险征兆应迅即作出准确判断,及时撤退至安全地带,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和装备损失。

第10题:

论述遇湿易燃物品危险特性及应急处置方法。


正确答案:遇湿易燃物品的主要危险特性如下: (1)易燃易爆性 遇湿易燃物品的共同特点是,遇水后发生化学反应,夺取水中的氢氧根(OH-)与之化合,放出可燃气体和热量。遇湿易燃物品都具有还原性,遇氧化剂或酸类等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更易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可燃气体和热量。因此,遇湿易燃物品遇水(或在潮湿环境)、氧化剂、酸后,因外来火源作用或在密闭容器中,易引起着火或爆炸事故。遇湿易燃物品的还原性越强,这种化学反应越剧烈,着火或爆炸的危险性越大。如金属钠遇湿放出氢气和热量,电石(碳化钙)遇湿放出易燃的乙炔气体和热量,磷化钙遇湿放出能自燃的剧毒PH3气体和热量等等,放出的热量使温度达到易燃气体的自燃点时即能自动燃烧或爆炸,或放出的易燃气体遇点火源引起燃烧或爆炸。 有些遇湿易燃物品还兼有自燃性,如碱金属、锌粉、铝镁粉、硼氢化合物等,放置在空气中也能自燃。 (2)腐蚀性、毒害性 某些遇湿易燃物品本身就具有毒性或腐蚀性。有些遇湿易燃物品遇水产生有毒或剧毒和有腐蚀性气体或液体产物。如三氯硅烷本身具有腐蚀性,遇湿放出有腐蚀性的HCl气体。磷化铝、磷化锌等金属磷化物本身具有毒性,遇湿或遇酸放出能自燃的剧毒PH3气体。 对遇湿易燃物品火灾,一般应采取以下基本处置方法: (1)扑救遇湿易燃物品火灾,首先应切断火势蔓延途径,控制燃烧范围。将着火源周围的危险物品转移至安全区域。如果危险物品较多,一时难以转移时,应对这些危险物品应进行冷却保护。 (2)扑救遇湿易燃物品火灾时,宜选用干粉、干砂灭火剂扑救,禁止用水、泡沫等湿性灭火剂,慎用二氧化碳、氮气、卤代烷等灭火剂。 扑救遇湿易燃物品的粉末(尘)火灾时,禁止使用有压力的灭火剂进行喷射,这样极易将粉末(尘)吹扬起来,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而导致爆炸事故的发生。 (3)对于碱金属、碱土金属及其化合物这类遇湿易燃物品,如锂、钾、钠、铷、铯、锶及其化合物等物品,由于化学性质十分活泼,且燃烧时产生相当高的温度,可能与二氧化碳、氮气、卤代烷等发生化学反应,结果会使燃烧更加猛烈,因此应慎用二氧化碳、氮气、卤代烷等灭火剂扑救此类物品火灾。 (4)大部分遇湿易燃物品本身毒性,或燃烧后产生有腐蚀性、有毒气体或烟尘,或遇湿后产生易燃、有毒气体,可用雾状水稀释、驱散有毒的腐蚀性气体。灭火人员应佩戴隔绝式空气呼吸器,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全身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