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题目

电力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国家电力公司安全生产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总体目标是:防止发生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对资产造成重大损失的七种事故:
①人身死亡;
②大面积停电;
③大电网瓦解;
④电厂垮坝;
⑤主设备严重损坏;
⑥重大火灾;
⑦核泄漏。

第2题:

1994年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与重要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从1994处1月1日起,作为外汇管理改革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成果之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得到突破性改进,人民币汇率开始向市场汇率过渡,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次外汇体制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实行银行结汇制与售汇制;
(2)汇率的形成机制发生变化;
(3)人民币汇率进入管理浮动制时代。这是我国汇率形成机制的重大转变,是向市场化方向迈出的实质性的一大步。

第3题:

(3)农村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先锋,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什么?从此,农民告别了什么制度?


参考答案: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民公社制度


第4题:

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控制工作的要求是:
(1)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个有效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的组织机构的任务要明确,有合适的控制技术,有管理权限,原则上向领导机关负责。
(2)控制系统应适合管理人员的个别情况。控制系统的建立,是为了协助管理人员行使控制职能的。它应适合每个管理人员的情况以及个人特点,使管理人员能够理解和掌握。
(3)控制工作要确定客观标准。管理过程中有许多主观因素的参与,并有一定作用。如果全凭主观臆断进行控制,肯定会影响准确性,因此有效的控制工作要求有客观的准确的标准。
(4)控制工作要具有灵活性。为了使控制工作在计划出现失常、或预见不到的情况下仍保持有效性,就应使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具有灵活性。
(5)控制要讲究经济效益。管理人员要慎重选择控制技术和控制方法,能够以最低的费用,及进发现出现的偏差。
(6)控制工作要有偏差的的措施。控制工作最后要落实在纠正偏差上。
(7)控制要具有系统性、全局观点。管理人员在控制时必须有全局观点从组织的整体利益出发,保证组织的系统性。。
(8)控制工作要面向未来。用发展的眼光,能够对未来做出科学的预测,尽可能早的发现偏差或者防止偏差的出现,使偏差所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第5题:

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采用科学、统一、与国际接轨的棉花检验技术标准体系,在棉花加工环节实行仪器化、普遍性的权威检验,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科学权威的棉花质量检验体制。主要内容为:在加工环节实行公证检验;采用快速检验仪进行仪器化科学检验;制定仪器化检验棉花质量标准;采用国际通用棉包包型;规范棉包重量;实行信息化逐包编码;发展棉花专业仓储;改革公证检验管理体制。

第6题:

电力基本建设热力设备化学监督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电力基本建设热力设备化学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热力设备的出厂检查,热力设备进入安装现场的保管、安装、水压试验、化学清洗、机组启动前的吹管、整套启动试运行过程中的水汽质量标准、水汽品质调整控制、汽轮机油和抗燃油质量要求以及热力设备停(备)用防锈蚀。

第7题:

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正确答案:通过深化改革,力争在3到5年内,建立基本满足国家需求、功能先进、结构优化的多轨道、集约化、研究型、开放式业务技术体制,增强气象业务和服务能力,提升气象科技水平。

第8题:

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案:
解析:
①到2020年,现代乡村治理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村基层党组织更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党组织为领导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村民自治实践进一步深化,村级议事协商制度进一步健全,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②到2035年,乡村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乡村社会治理有效、充满活力、和谐有序,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9题: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阐明了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规定了改革的任务、性质和各项基本方针政策,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第10题:

电力体制改革后锅检工作的管理模式是什么?


正确答案: 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谁负责。增强自律行为、解说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和社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