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间腐蚀经常发生在奥氏体不锈钢容器中这种腐蚀形态表现为()

题目

晶间腐蚀经常发生在奥氏体不锈钢容器中这种腐蚀形态表现为()

  • A、表面为针孔状
  • B、仍保持金属光泽故
  • C、表面形成腐蚀坑
  • D、壁厚均匀减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对奥氏体不锈钢容器应严格控制氯离子的含量,并避免在不锈钢敏感温度下使用,防止晶间腐蚀的发生。()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2题:

铁素体一奥氏体型不锈钢和奥氏体型不锈钢相比具有的特点有( )。

A:其屈服强度为奥氏体型不锈钢的两倍
B:应力腐蚀小于奥氏体型不锈钢
C:晶间腐蚀小于奥氏体型不锈钢
D:焊接时的热裂倾向大于奥氏体型不锈钢

答案:A,B,C
解析:
2019版教材P6
铁素体奥氏体型不锈钢。这类钢其屈服强度约为奥氏体型不锈钢的两倍,可焊性良好,韧性较高,应力腐蚀、晶间腐蚀及焊接时的热裂倾向均小于奥氏体型不锈钢。

第3题:

奥氏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和铝合金构件通常易出现____。

A、晶间腐蚀

B、化学腐蚀

C、小孔腐蚀

D、氢脆


答案:A

第4题:

减少奥氏体不锈钢中的含碳量,是防止晶间腐蚀最根本的方法。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倾向是由于()而引起,所以奥氏体不锈钢必须经过()、()热处理。


正确答案: Cr23C6析出,固溶、稳定化

第6题:

奥氏体不锈钢中含碳量越高,晶间腐蚀倾向越大。()


参考答案:正确

第7题:

何谓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对晶间腐蚀有要求时,热加工后应进行什么热处理?


正确答案:腐蚀局限在晶界和晶界附近,而晶粒本身腐蚀比较小的一种腐蚀形态称为晶间腐蚀。产生晶间腐蚀的原因,是由于温度升高时,碳在固溶体中的溶解度增大,再将钢由高温缓增冷却或在敏化温度范围内时,奥氏体中过饱和的碳将与铬化合成Cr23C6沿晶界沉淀析出。由于铬的扩散速度比较慢,这样生成Cr23C6所需的铬必然要从晶界附近获取,从而造成晶界附近区域铬含量降低,即产生贫铬。
在焊接18~8不锈钢时,邻近焊缝的部位都有被加热至450~800℃的区域,同样会引起晶间腐蚀。所以在腐蚀介质中长期工作的焊接接头,应进行稳定化热处理;目前采用的工艺为860~880℃保温6小时,于空气中冷却。

第8题:

奥氏体不锈钢容器发生晶间腐蚀,表面仍能保持金属光泽,晶间腐蚀可导致韧性破裂。()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9题:

奥氏体不锈钢主要的腐蚀形式是晶间腐蚀。


正确答案:正确

第10题:

简述奥氏体不锈钢产生晶间腐蚀的原因。


正确答案: 奥氏体不锈钢产生晶间腐蚀的原因,一般认为是由于碳化铬析出造成晶间贫铬所致。因为奥氏体铬镍不锈钢具有很高的耐腐蚀性能,主要原因是钢中含有高成分的铬。而碳在奥氏体中溶解度随着温度降低而减少。室温下溶解度只为0.02%故碳在奥氏体中呈过饱和状态,这是一种不稳定状态,当经受450~850℃敏化温度区间的热作用时,过饱和碳就会优先与晶粒边界的铬形成碳化铬,而此时的铬难以由晶内向晶界补充,从而使晶界室中铬量大大降低,晶界失去了耐腐蚀能力。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