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池出水水质一般监测:()、pH值、耗氧量、()残留量等。

题目

澄清池出水水质一般监测:()、pH值、耗氧量、()残留量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澄清池出水水质一般监测:浊度、 pH值、耗氧量、混凝剂残留量等。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2题:

对某顺直、均匀河流的二维稳态水质模型进行验证,水质计算值与监测值见下表:由表可知,模拟计算采用的()。

A:横向混合系数偏大
B:横向混合系数偏小
C:耗氧系数偏大
D:耗氧系数偏小

答案:A
解析:
距左岸距离差值分别为20m、30m、50m、100m;BOD监测值在横向上差值为1、1、4、3,而BOD计算值在横向上差值为1.5、1.5、1.5、4,BOD监测值与BOD计算值的差值为1.5、2、2.5、0、3,均表现出偏大的趋势。由于横向浓度差异主要是横向混合系数起主导作用,耗氧系数起一定作用,因而横向混合系数偏大。

第3题:

澄清池出水浑浊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有()。

A.澄清池进水流量、温度变化大

B.加药量不足或过大

C.澄清池排污量不合适

D.澄清池设备有缺陷


参考答案:ABCD

第4题:

澄清池出水水质恶化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水温较低不利于混凝剂的水解、成核、吸附及聚沉等过程因此,形成的凝絮细小,不易沉降与水分离,水的澄清效果差,浊度下降不显著,水温一般应不低于20℃在调节水温时应保持±1℃/h,防止形成温度梯度导致水对流,造成出水浑浊
(2)当原水中离子含量或有机物偏高时,常常会使出水水质恶化,带有颜色和臭味,甚至使泥渣上浮应调整进水流量或适当增加加药量及泥渣回流量
(3)流量偏高,使水中凝絮因水流速偏高而无法聚集、长大、沉降、分离,导致出水混浊
(4)由于活性泥渣量偏少,混凝剂在成核、接触凝聚、吸附和网捕作用的过程中的效力大大降低,导致出水水质恶化,可添加适量的活性泥对水利循环澄清池可调节喉距来增加泥渣的回流量对机械搅拌澄清池,可调节搅拌器的转速来调节泥渣的提升量或减小进水流量来溢流养泥直到反应室内泥渣沉降比在15%~20%之间,出水澄清为止
(5)分离室内泥渣层太高而翻池出水中带有大量泥渣和凝絮时,应增加泥渣浓缩池的排泥次数或用底排泥管排泥(注意别将泥渣排空)

第5题:

试述澄清池出水水质劣化的原因。
(1)水温较低,不利于混凝剂的水解、成核、吸附及聚沉等过程,因此,形成的絮凝体细小,不易与水分离沉降,水的澄清效果差。水温一般应不低于20℃。在调节水温时应保持±1℃/h,防止形成温度梯度导致水对流,造成出水浑浊。
(2)当原水中离子含量或有机物含量偏高时,常常会使出水水质恶化,带有颜色和臭味,甚至使泥渣上浮。应调整进水流量,或适当增加加药量及泥渣回流量。
(3)流量偏高,使水中凝絮因水流速偏高而无法聚集长大沉降分离,导致出水浑浊。
(4)由于活性泥渣量偏少,混凝剂在成核、接触凝聚、吸附和网捕作用的过程中的效力大大降低,导致出水水质恶化,可添加适量的活性泥。对水力循环澄清池,可调节喉距来增加泥渣回流量;对机械搅拌澄清池,可通过调节搅拌器的转速来调节泥渣的提升量,或减小进水流量来溢流养泥。直到反应室内泥渣沉降比在15%~20%之间,出水澄清为止。
(5)分离室内泥渣层太高而翻池。出水中带有大量泥渣和凝絮时,应增加泥渣浓缩池的排泥次数,或用底排泥管排泥(注意不要将泥渣排空)。

第6题:

澄清池最佳加药量、最佳运行条件需通过()获得。

A.运行经验

B.计算

C.调整试验

D.监测澄清池出水水质


正确答案:C

第7题:

对某顺直、均匀河流的二维稳态水质模型进行验证.水质计算值与监测值见
下表:
由表可知,模拟计算采用的()。
A.横向混合系数偏大 B.横向混合系数偏小
C.耗氧系数偏大 D.耗氧系数偏小


答案:A
解析:

第8题:

当机械加速澄清池出水浊度≤()、PH()时,投入全部自动加药系统。


参考答案:15mg/L;10.3~10.5

第9题:

澄清池出水水质一般监测:浊度、pH值、耗氧量、混凝剂残留量等。

A

B



第10题:

某市欲评价该市河流的水质及其受污染的状况下列为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的间接指标的是()

  • A、化学耗氧量
  • B、含氮化合物
  • C、溶解氧
  • D、pH值
  • E、总有机碳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