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界口通信机用于实现路局之间的通信,传递的消息主要有控制信息、通

题目

分界口通信机用于实现路局之间的通信,传递的消息主要有控制信息、通信状态信息、表示信息、到发点信息、运行图信息、调度命令等信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进程通信就是进程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系统中各进程异步执行,但有些进程之间必须保持

一定的联系,以便协调一致地完成指定任务。这种联系就是通过交换一定数量的信息实现的。

消息缓冲通信技术是一种高级通信机制,由Hansen首先提出。其基本思想是:根据“生产者—消费者关系”原理,利用公共消息缓冲区实现进程之间的信息交换。

1.试叙述高级通信机制与低级通信机制P、V原语操作的主要区别。

2.试解释消息缓冲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

3.消息缓冲通信机制中提供发消息的原语Send(receiver,a)和接受消息原语Receive(a)。调用参数a分别表示发送消息的内存区首地址或接受进程的内存消息区首地址。试设计相应的数据结构,并用P、V操作原语实现Send和Receive原语。


正确答案:1.要点:进程间通信时所交换的通信量可多可少。少的时候仅是一些状态和数据的交换或者仅是一个简单的唤醒信号:多则可交换大量的信息。前者称为进程同步与进程互斥也称为进程间低级通信:后者称成为进程间的高级通信。 2.要点: (1) 由操作系统在系统空间维护一组缓冲区; (2) 由操作系统提供两个进程高级通信原语Send和Receive: (3) 发送进程要发送消息时执行Send系统调用命令产生自愿性中断进入操作系统核心; (4) 操作系统为发送进程分配一个空缓冲区并将所发送的消息内容从发送进程空间拷贝到该缓冲区中然后将此缓冲区连接到接受进程的消息队列尾。发送进程就完成了发送返回到用户态继续执行; (5) 当接受进程执行到receive系统调用时也产生自愿性中断进入操作系统核心; (6) 操作系统将载有消息的缓冲区从消息队列中取出并将消息拷贝到接受进程空间中然后收回空闲缓冲区:接受进程完成了消息接受返回到用户态继续执行; 3.要点: (1) 消息缓冲区的数据结构: type Message=record sender(消息发送者) size(消息长度) text(消息正文) pointer(消息队列指针) end; (2) 设置信号量如下: 每个接受进程有一个m-mutex:互斥对消息队列的操作初值为1; buffer:管理空闲缓冲区初值为空闲缓冲区个数; b-mutex:互斥操作空闲缓冲区初值为1; message:管理接受进程消息初值为0。 (3) Send(receivera) begin 根据参数receiver寻找接受进程如果没有找到则出错返回: P(buffer): P(b-mutex): 从消息缓冲区链上摘取一个空闲消息缓冲区; V(b-mutex); 将消息长度及消息正文由a地址由发送区拷贝到消息缓冲区中; 将发送进程的名字也刻录在该缓冲区中; P(m-mutex); 将消息缓冲区挂到接受进程消息队列的尾部; V(m-mutex): V(message) end; (4) Receive(a) begin P(message); P(m-mutex): 从消息队列中取一个载有消息的缓冲区: V(m-mutex); 将消息长度以及消息正文由消息缓冲区拷贝到接受区(由a指示); P(b-mutex); 将空闲缓冲区挂到系统消息区链尾; V(b-mutex); V(buffer) end;
1.要点:进程间通信时所交换的通信量可多可少。少的时候仅是一些状态和数据的交换,或者仅是一个简单的唤醒信号:多则可交换大量的信息。前者称为进程同步与进程互斥,也称为进程间低级通信:后者称成为进程间的高级通信。 2.要点: (1) 由操作系统在系统空间维护一组缓冲区; (2) 由操作系统提供两个进程高级通信原语Send和Receive: (3) 发送进程要发送消息时,执行Send系统调用命令,产生自愿性中断进入操作系统核心; (4) 操作系统为发送进程分配一个空缓冲区,并将所发送的消息内容从发送进程空间拷贝到该缓冲区中,然后将此缓冲区连接到接受进程的消息队列尾。发送进程就完成了发送,返回到用户态继续执行; (5) 当接受进程执行到receive系统调用时,也产生自愿性中断,进入操作系统核心; (6) 操作系统将载有消息的缓冲区从消息队列中取出,并将消息拷贝到接受进程空间中,然后收回空闲缓冲区:接受进程完成了消息接受,返回到用户态继续执行; 3.要点: (1) 消息缓冲区的数据结构: type Message=record sender(消息发送者) size(消息长度) text(消息正文) pointer(消息队列指针) end; (2) 设置信号量如下: 每个接受进程有一个m-mutex:互斥对消息队列的操作,初值为1; buffer:管理空闲缓冲区,初值为空闲缓冲区个数; b-mutex:互斥操作空闲缓冲区,初值为1; message:管理接受进程消息,初值为0。 (3) Send(receiver,a) begin 根据参数receiver寻找接受进程,如果没有找到,则出错返回: P(buffer): P(b-mutex): 从消息缓冲区链上摘取一个空闲消息缓冲区; V(b-mutex); 将消息长度及消息正文由a地址由发送区拷贝到消息缓冲区中; 将发送进程的名字也刻录在该缓冲区中; P(m-mutex); 将消息缓冲区挂到接受进程消息队列的尾部; V(m-mutex): V(message) end; (4) Receive(a) begin P(message); P(m-mutex): 从消息队列中取一个载有消息的缓冲区: V(m-mutex); 将消息长度以及消息正文由消息缓冲区拷贝到接受区(由a指示); P(b-mutex); 将空闲缓冲区挂到系统消息区链尾; V(b-mutex); V(buffer) end;

第2题:

对象之间通过(46)进行通信。

A.消息传递

B.指针

C.地址引用

D.参数传递


正确答案:A
解析:对象之间通过消息传递的方式进行通信。消息传递原是一种与通信有关的概念,OOP使得对象具有交互能力的主要模型就是消息传递模型。对象被看成是用传递消息的方式互相联系的通信实体,它们既可以接收、也可以拒绝外界发来的消息。一般情况下对象接收它能够识别的消息,拒绝它不能识别的消息。对于一个对象而言,任何外部的代码都不能以任何不可预知或事先不允许的方式与这个对象进行交互。发送一条消息至少应给出一个对象的名字和要发给这个对象的那条消息的名字。通常消息的名字就是这个对象中外界可知的某个方法的名字。在消息中,经常还有一组参数(也就是那个方法所要求的参数),将外界的有关信息传给这个对象,对于一个类来说,它关于方法界面的定义规定了实例的消息传递协议,而它本身则决定了消息传递的合法范围。由于类是先于对象构造而成的,所以一个类为它的实例提供了可以预知的交互方式。

第3题:

通信业是以( )传递为己任的行业。

A:信息

B:通信

C:消息

D:通讯


正确答案:C

第4题:

面向对象就是既使用对象又使用类和继承等机制,而且对象之间仅能通过()来实现彼此之间的通信。

  • A、全局变量
  • B、变量
  • C、传递参数
  • D、传递消息

正确答案:D

第5题:

可以实现手机话音通信加密功能、个人信息保护的行业信息化产品是()

  • A、天翼黑莓
  • B、加密通信
  • C、天翼定位
  • D、翼机通

正确答案:B

第6题:

紧耦合的处理机之间实现通信是通过(15)。

A.通道互联

B.0和1

C.消息传递系统

D.共享主存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多处理机系统中紧耦合的处理机之间的通信方式。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几个概念。耦合是对各处理机之间互连程度的度量,而紧耦合是说明各处理机之间的关系很紧密,可以相互调用。在这样的一个多处理机系统中,处理机的数目可以有多个,但主存一般只有一个,各处理机之间实现通信的方式是通过共享主存来实现的。

第7题:

电路交换的概念始于电话交换,数据通信是按照通信协议,利用数据交换和传输技术实现数据终端之间信息传递的通信技术。()


答案:对
解析:

第8题:

下列( )进程间的通信方式不能传递大量信息。

A)消息缓冲

B)信箱通信

C)共享内存

D)信号量及P、V操作


正确答案:D
P、V操作只是低级通信原语,不能承担进程间大量信息的交换任务。

第9题:

进程间的通信方式不能传递大量信息()。

  • A、共享内存
  • B、消息缓冲
  • C、信箱通信
  • D、信号量及P、V操作

正确答案:B

第10题:

消息传递通信机制主要有哪些优点?


正确答案: (1)硬件较简单。
(2)通信是显式的,从而引起编程者和编译程序的注意,着重处理开销大的通信。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