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对桥耐久性是如何规定的?

题目

高速铁路对桥耐久性是如何规定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高速铁路对斜交、过渡段、填土厚度是如何规定的?


正确答案:梁结构斜交时,桥梁轴线与支承线夹角一般不小于60。斜交桥台的台尾边线与线路中线垂直,否则应有特殊措施与路基过渡。斜交涵洞的斜交角一般不大于45。两桥相台尾边线之间的路基过渡长度不小于150m;两框构涵相邻边墙之间、桥梁台尾线与相邻框构涵边墙之间的路基过渡长度不小于30m。涵洞顶至轨底的填土厚度一般不小于1.5m,框构涵沉降缝不应设在轨道下方,可设在两线中间,轨下涵节长度不宜小于5m。

第2题: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公司高速铁路行车组织细则》对动车组列车在始发站、中间站关闭车门是如何规定的?


正确答案:在始发站、中间站,车站客运人员确认客运作业(含旅客乘降、上水、吸污)完毕后,通知列车长。列车长接到客运作业完毕的通知后,再次确认旅客上下完毕,通知司机(或随车机械师)关闭车门。两组动车组重联时,前进方向后组动车组列车长确认本组旅客上下完毕,向前组动车组列车长汇报,前组动车组列车长在确认全列旅客上下完毕后通知司机。

第3题:

桥枕底与钢梁联结系杆件间隙及桥枕与横梁间隙是如何规定的?


正确答案: 桥枕底与钢梁联结系杆件(含钉栓)间隙大于3mm,与横梁间隙大于15mm。

第4题:

高速铁路检查制度是如何规定的?


正确答案:检查包括:周期性检查、临时检查、水文观测、专项检查、检定试验等,检查人员按规定认真填写检查登记簿、病害观测记录簿,保证数据准确可靠。为保证检查的精度,检查人员应配备必要的检查工具和仪器、仪表,并定期标定,统一计量标准。检查周期:对特殊结构(钢桁梁、拱、斜拉桥等)和重要桥隧设备每季度检查一遍;对桥面及以上部位、隧道出入口、涵渠排水、桥涵限高防护架每半年检查一遍;桥面以下结构、支座、隧道、涵渠每年检查一遍;桥隧周边环境每年检查一遍。汛期,对桥隧防洪设施进行专门检查。当设备遭受地震、洪水、台风、火灾及车船撞击等紧急情况或发生突发性严重病害时,应进行临时检查,及时掌握结构物状态。

第5题:

在高速铁路,接触网设备维护作业的监护范围和监护人数如何规定?


正确答案: 客运专线接触网设备维护作业,要严格执行监护制度,每一个监护人监护范围不得超过一个跨距,同一组硬横跨上作业时不超过2股道。清扫绝缘子、检调附加悬挂作业监护范围按普速线路有关规定执行,作业人员及料具严禁从两线间上下,严禁侵入邻线。

第6题:

什么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如何进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


正确答案: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是指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在正常维护条件下应能保持其使用功能,而不需要进行大修加固的性能。或者在预定作用和预期的维护与使用条件下,结构及其部件能在预定的期限内维持其所需的最低性能要求的能力。
混凝土结构应根据设计使用年限和环境类别进行耐久性设计,耐久性设计包括下列内容:
(1)确定结构所处的环境类别;
(2)提出对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基本要求;
(3)确定构件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4)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耐久性技术措施;
(5)提出结构使用阶段的检测与维护的要求。

第7题:

铁道部对高速铁路分相断合标设置如何规定?


正确答案: 断电标:电分相中性区段起始位置前第2根支柱上(该支柱距电分相中性区段起始位置不小于80米)
合电标:电分相中性区段终止位置后400米处附近的接触网支柱上(该支柱距电分相中性区段终止位置不小于400米)

第8题: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公司高速铁路行车组织细则》对动车组列车在终到站有上水、吸污等作业时关闭车门是如何规定的?


正确答案:列车长确认旅客下车等客运作业完毕,具备退乘条件后,与站台客运人员联控后组织退乘。 站台客运人员确认列车客运乘务组退乘、吸污、上水等作业完毕后,通知司机(或随车机械师)关闭车门。

第9题:

《高速铁路桥隧建筑物修理规则》中对桥涵沉降观测周期是如何规定的?


正确答案: 选择沉降量大的桥涵,测量基础沉降。运营后第一年每半年一次,第二年后每年一次,基础沉降稳定,五年后可不再测量。对沉降速率较大的应缩短测量周期;对沉降速率较小、基本趋于稳定的,可延长观测周期。观测资料应妥善保存并积累绘制出图表,以分析了解其变化趋势。

第10题:

《高速铁路桥隧建筑物修理规则》中对桥梁上拱度观测周期是如何规定的?


正确答案: 选择有代表性的桥梁孔跨测量上拱度,开始运营后第一年,每半年观测一次,第二年起每年观测一次,或根据情况确定观测周期。上拱度稳定五年后可不再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