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点送风的空调系统不适用于()的场所。

题目

露点送风的空调系统不适用于()的场所。

  • A、室内温度有严格要求
  • B、室内相对湿度有严格要求
  • C、室内卫生条件要求高
  • D、室内热湿比大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B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除地上建筑的走道或建筑面积小于500m的房间外,设置排烟系统的场所应设置()。

A.机械送风系统

B.自然送风系统

C.空调系统

D.补风系统


答案:D

第2题:

通风空调系统风管按一定的方向和顺序,下列顺序中正确的有( )。

A.送风系统:进风口-送风机-主管-支管-送风口
B.送风系统:进风口-主管-送风机-支管-送风口
C.送风系统:进风口-送风机-消声器-主管-送风口
D.空调系统:新风口-空调机组-主管-支管-送风口
E.空调系统:新风口-空调机组-消声器-主管-支管-送风口

答案:A,E
解析:
知识点:通风与空调工程识图。送风系统:进风口-送风机-主管-支管-送风口。空调系统:新风口-空调机组-消声器-主管-支管-送风口。参见教材P148。

第3题:

一次回风系统又称露点送风系统,是最典型的全空气系统的一种,回风仅在热湿处理设备前混合一次,经冷却处理到机器露点,送出一种参数的空气。通常利用最大送风温差送风,但是通常会需要再热热量。()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有关地板送风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些项?( )。

A.地板送风的送风温度较置换通风低,系统所负担的冷负荷也大于置换通风
B.分层空调无论用于冬季还是夏季均有好的节能效果
C.地板送风应避免与其他气流组织形式应用于统一空调区
D.地板送风设计时应将热分层高度维持在室内人员活动区

答案:A,C,D
解析:
选项A正确,见《民规》第7.4.8-1条条文解释;选项B错误,见《公建节能》第5.3.22条文解释,“与全室性空调方式相比,分层空调夏季可节省冷量30%左右,但在冬季供暖工况下运行时并不节能”;选项C正确,见《民规》第7.4.8-4条条文解释,其他气流组织会破坏房间内的空气分层;选项D正确,《09技术措施》第5.16.3-4条,“工作区的热力分层高度根据热源的坐、站姿确定,宜为1.2~1.8m”

第5题:

关于蒸发冷却空调系统(直接蒸发式)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该系统耗水量较大,因此不适用于气候干燥的地区.
B.空调干球温度设定值可适当提高
C.换气次数大,空气质量好
D.送风相对湿度较大

答案:B,C,D
解析:

第6题:

下列关于酚醛复合风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适用于低、 中、 高压空调系统
B. 适用于潮湿环境
C. 不适用于洁净空调系统
D. 酸碱性环境不适用
E. 防排烟系统不适用

答案:B,C,D,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常用非金属材料的类型及应用。酚醛复合风管适用于低、中压空调系统及潮湿环境,但对高压及洁净空调、酸碱性环境和防排烟系统不适用;聚氨酯复合风管低、中、高压洁净空调系统及潮湿环境,但对酸碱性环境和防排烟系统不适用;玻璃纤维复合风管适用于中压以下的空调系统,但对洁净空调、酸碱性环境和防排烟系统以及相对湿度90%以上的系统不适用;硬聚氯乙烯风管适用于洁净室含酸碱的排风系统。

第7题:

通风机房布置原则,正确的是( )。

A.用于甲、乙类场所的通风、空调和热风供暖送风设备不应与排风设备布置在同一通风机房内
B.用于排除甲、乙类物质的排风设备不应与其他系统的通风设备布置在同一通风机房内
C.用于甲、乙类场所的送风设备不应与其他系统的送风设备布置在同一通风机房内
D.甲、乙类厂房的全面和局部送排风设备不应布置在地下室内

答案:A,B,D
解析:

第8题:

适用于高大建筑的舒适性空调的气流组织方式是()。

A:侧向送风

B:散流器送风

C:孔板送风

D:喷口送风


参考答案:D

第9题:

设计上送风方式的空调系统时,下列哪几项选取的夏季送风温差是错误的?

A.工艺性空调室温波动>±1.0℃的房间,采用16℃的送风温差
B.舒适性空调送风口安装高度3.6m的房间,采用12℃的送风温差
C.舒适性空调送风口安装高度6.5m的房间,采用14℃的送风温差
D.工艺性空调室温波动为±1.0℃的房间,采用8℃的送风温差

答案:A,B
解析:
根据《暖规》第6.5.7条:选项A错误,应为≤15℃;选项B错误,应为≤10℃。选项C正确,应为≤15℃;选项D正确,6~9℃。

第10题:

空调与通风系统检测要点包括( )。
A、空调系统的新风量、送风量的大小
B、空调系统的气流速度
C、送风温度(回风温度)
D、过滤网的压差开关信号
E、风机故障报警信号


答案:A,C,D,E
解析:
考查通风空调设备系统调试检测。参见教材P217(五)。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