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点钢水温度如何要求?

题目

终点钢水温度如何要求?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终点钢水温度首先取决于所炼钢种的凝固温度,而凝固温度是根据化学成分而定。
(2)为保证顺利浇注,应有合适的过热度,此项温度与浇注方式、钢锭大小、钢种、浇注速度有关。一般为50~100℃之间。
(3)出钢至开浇前的温度降,这项温度降的影响因素很多,通常为30~80℃。
(4)如果出钢后采用吹氩或喷粉等钢包处理技术,还应考虑其温度降。
(5)在采用连铸时,还应考率钢水在中包中的温度降以及连铸工艺所要求的温度。出钢温度就是钢的凝固温度与上述各种温降及过热度之和。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对终点钢水余锰含量应如何考虑?


正确答案: 终点钢水余锰含量是确定含锰合金加入量的重要数据。终点余锰与铁水锰含量、终点碳、炉渣氧化性及终点温度有关。铁水锰含量高,终点温度高,终点碳含量高,钢中余锰含量高;后吹次数多、喷溅大钢中余锰含量低。此外,凡影响终渣TFe增高的因素,钢中余锰含量都会降低,相反余锰含量会增高。目前转炉用铁水均为低锰铁水,终点钢中余锰很低。

第2题:

转炉冶炼终点温度高时,终点钢水残锰含量()。


正确答案:

第3题:

终点控制主要是指终点钢水温度和()的控制。


正确答案:成分

第4题:

如何判断终点钢水中的碳含量?


正确答案: 现代炼钢是通过副枪探头测定碳含量,或对烟道中炉气连续检测分析预报终点碳。如尚未使用副枪和炉气分析预报等动态控制手段,仍然需要凭经验入工判断终点。用红外碳硫分析仪、直读光谱仪分析成分决定出钢。人工凭经验判断终点碳的方法如下。
A看火焰
转炉内碳氧化在炉口形成了火焰。炉口火焰的颜色、亮度、形状、长度随炉内脱碳量和速度有规律地变化,所以能够从火焰的外观来推断炉内的碳含量。
在吹炼前期碳氧化量少温度低,所以炉口火焰短,颜色呈暗红色;吹炼中期碳开始激烈氧化,火焰白亮,长度增加,也显得有力;当碳含量进一步降低到0.20%左右时,由于脱碳速度明显减慢,这时火焰要收缩、发软、打晃,看起来火焰也稀薄些。炼钢工根据自己的具体体验可以把握住拉碳时机。
B看火花
在炉口有炉气带出的金属小粒,遇到空气后被氧化,产生火花。碳含量越高(ω〔c〕>1.0%)火花呈火球状和羽毛状,火花弹跳有力;随碳含量的逐渐降低火花依次爆裂成多叉、三叉、二叉,弹跳力也随之减弱;当碳ω〔c〕<0.10%时,火花几乎消失,跳出来的均是小火星和流线。
C取钢样
在正常吹炼条件下,吹炼终点拉碳后取钢样,将样勺表面的覆盖渣拨开,根据钢水沸腾情况可判断终点碳含量。
ω〔c〕=0.3%~0.4%时:火花分叉较多且碳花密集,弹跳有力,射程较远。
ω〔c〕=0.18%一0。25%时:火花分叉较清晰,一般分为4~5叉,弧度较大。
ω〔c〕=0.12%~0.16%时:碳花较稀,分叉明晰可辨,分为3~4叉,落地呈“鸡爪”状,跳出的碳花弧度较小,多呈直线状。
ω〔c〕<0.10%时:碳花弹跳无力,基本不分叉,呈球状颗粒。
ω〔c〕再低时,火花呈麦芒状,短而无力,随风飘摇。
同样,由于钢水的碳含量不同,在样模内的碳氧反应和凝固也有区别,因此可以根据凝固后钢样表面出现结膜和毛刺,凭经验判断碳含量。
此外还可以用吹炼一炉钢的供氧时间和氧气消耗量作为拉碳的参考。
同时采用红外碳硫分析仪、直读光谱仪等成分的快速测定手段验证经验判断的准确性。

第5题:

冶炼终点主要根据钢水的碳含量和温度来确定


正确答案:错误

第6题:

有关终点控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终点控制实际上是指终点成分和温度的控制
  • B、终点控制实际上是指终点氧含量和温度的控制
  • C、终点控制实际上是指终点成分和钢水氧含量的控制

正确答案:A

第7题:

转炉终点钢水中氮含量高的主要原因是氧气纯度低、点吹次数多、终点温度高。


正确答案:正确

第8题:

冶炼终点将氧枪适当降低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钢水温度

B.均匀钢水成分、温度

C.防止喷溅和钢水过氧化


正确答案:B

第9题:

转炉炼钢的终点标识()

  • A、钢中碳达到所炼钢种要求的终点碳含量范围;
  • B、钢中P达到所炼钢种要求;
  • C、钢中S达到所炼钢种要求;
  • D、终点温度符合所炼钢种的出钢温度要求;
  • E、对高质量品种钢及沸腾钢应符合钢水氧化性要求。

正确答案:A,B,C,D,E

第10题:

浇注温度是指()温度。

  • A、转炉终点
  • B、钢水处理结束
  • C、中间包内的钢水
  • D、钢水的实际过热度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