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轧道次的最后三道压下量分配与辊型良好配合,就能改善()。

题目

精轧道次的最后三道压下量分配与辊型良好配合,就能改善()。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板型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控制终轧温度精度的措施有( )。

A、 控制粗轧来料的温度

B、 控制精轧速度

C、 控制精轧冷却水

D、 控制压下量


正确答案: ABC

第2题:

某钢种的来料厚度为2.20mm,压下规程为:第一道次轧后厚度为1.50mm第二道次轧后厚度为1.03mm,第三道次轧后厚度为0.70mm,第四道次轧后厚度为0.48mm,计算:第一、二道次的压下量;第三、四道次的压下率;总压下率。


正确答案:
答案:解:第一道次的压下量为:h1=20-1.50=0.70mm
第二道次的压下量为:h2=1.50-1.03=0.47mm
第三道次的压下率为:ε3=[(1.03-0.70)/1.03]×100%=32.0%
第四道次的压下率为:ε4=[(0.70-0.48)/0.70]×100%=31.4%
总压下率=[(2.20-0.48)/2.20]×100%=78.2%
答:第一、二道次的压下量分别为0.70mm和0.47mm;第三、四道次的压下率分别为32.0%和31.4%;总压下率为78.2%。

第3题:

控制终轧温度轧制方法:为了控制终轧温度,精轧阶段采用降低道次压下量,延长轧制时间,以达到降低终轧温度,提高钢板性能。()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第4题:

影响辊锻件宽展有哪些因素:()

  • A、压下量
  • B、坯料宽度
  • C、摩擦系数
  • D、辊锻道次

正确答案:A,B,C,D

第5题:

一个30mm×250mm的轧件,经过一道次平辊轧制后,轧件厚为为20mm,求该道次的相对压下量是多少?


正确答案: 绝对压下量△h=30-20=10mm
相对压下量ε=△h/H×100%=10/30×100%=33.33%
答:该道次的相对压下量为33.33%。

第6题:

关于精轧压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为防止来料厚度正偏差而使轧机超负荷,通常F1压下量稍微小一点,F2F3应充分发挥轧机能力

B、 精轧机组后几架应减少压下量,以控制板形

C、 压下量按机架顺序逐道次增加

D、 最后一机架的压下率应控制在9%~16%


正确答案: ABD

第7题:

厚板轧制时,可以通过哪种技术控制其舌头鱼尾的出现?()

  • A、减少粗轧道次压下量
  • B、狗骨轧制法
  • C、采用控制轧制

正确答案:A

第8题:

()愈大相应的延伸和宽展也愈大。

A、辊径

B、压下量

C、轧槽


参考答案:B

第9题:

已知某轧机终轧速度为8m/s,轧后辊道过速系数为1.1,辊子直径为350mm,求辊道的线速度和辊子转速?


正确答案: V=终轧速度×过速系数=1.1×8=8.8m/s
n0=(60×V)/(2×π×R)=(60×8.8)/(2×3.14×0.35/2)=528/1.099=480.4(rpm)
答:辊道的线速度为8.8m/s,辊子转速为480.4rpm

第10题:

简述连轧精轧机组各架压下量分配原则是什么?


正确答案: 连轧机组制定轧制规程的中心问题是合理分配各架轧机的压下量,确定各架实际轧出厚度。连轧机组分配各架压下量的原则是:一般是充分利用高温的有利条件,把压下量尽量集中在前几机架。对于薄规格产品,在后几机架轧机上为了保证板型、厚度精度及表面质量,压下量逐渐减小。但对于厚规格产品,后几机架压下量也不宜过小,否则对板型不利。具体分配如下:
(1)第一架轧机考虑到带坯厚度的波动,可能对咬入造成困难,压下量应略小于最大压下量。
(2)第二、三架给予尽可能大压下量,以充分利用设备能力。
(3)以后各架轧机逐渐减小压下量,到最未一架一般在10~15%左右,以保证板形厚度精度及性能质量。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