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1月14日,敌华北方面军集中2万余人兵力,在飞机、坦

题目

1937年11月14日,敌华北方面军集中2万余人兵力,在飞机、坦克的配合下,从各铁路沿线出动,分八路围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蒋军五次围剿红军基本情况
1930年12月,蒋介石调集10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第一次“围剿”,红一方面军4万人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诱敌深入,5天内连打两个胜仗,歼敌15000余人。
1931年4月蒋介石组织国民党军20万兵力发动了第二次“围剿”,毛泽东同志带领红军一方面军3万人,歼敌3万余人,缴枪2万余支。
1931年7月,蒋介石亲任总司令,组织国民党军30万兵力开展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围剿”。在毛泽东指挥下,红军第一方面军3万人,毙伤俘敌3万余人,缴枪2万支。
从1932年冬开始,国民党赣粤闽边区“围剿”总司令部陆续调集近40万兵力,组织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在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周恩来指挥下,红一方面军辖红1、3、5车团和第11、12、21、22军,总兵力约7万人,共歼敌近3个师,俘敌万余名,缴枪万余支,大炮40门,新式机枪300余挺。
1933年9月25日,蒋介石组织100万人,直接用于进攻中央苏区的兵力达50万人,采取“壁垒主义”新战略,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第五次“围剿”,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红军中占据了统治地位,拒不接受毛泽东的正确建议,李德用阵地战代替游击战和运动战,用所谓“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使红军10万余部队完全陷于被动地位。经过一年苦战,红军伤亡万余人,1934年10月中央领导机关和共军主力共8.6万余人退出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在五次“围剿”中,敌我直接参战人员数量之比为:

A.5∶1
B.7.41∶1
C.5.56∶1
D.10∶1

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现期比值计算。
第二步,定位文字材料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以及“第五次”反“围剿”相关数据。
第三步,五次“围剿”中,红军参战人员约为4+3+3+7+10=27(万人),蒋军参战人员为10+20+30+40+50=150(万人),敌我参战倍数为

故敌我之比约为5.6∶1,与C选项最为接近。

第2题:

由于张国焘拒绝执行中共中央北上方针,坚持南下的错误方针,导致了重大伤亡,红四方面军由8万余人减为()。

  • A、3万余人
  • B、4万余人
  • C、5万余人

正确答案:A

第3题:

蒋军五次围剿红军基本情况
1930年12月,蒋介石调集10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第一次“围剿”,红一方面军4万人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诱敌深入,5天内连打两个胜仗,歼敌15000余人。
1931年4月蒋介石组织国民党军20万兵力发动了第二次“围剿”,毛泽东同志带领红军一方面军3万人,歼敌3万余人,缴枪2万余支。
1931年7月,蒋介石亲任总司令,组织国民党军30万兵力开展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围剿”。在毛泽东指挥下,红军第一方面军3万人,毙伤俘敌3万余人,缴枪2万支。
从1932年冬开始,国民党赣粤闽边区“围剿”总司令部陆续调集近40万兵力,组织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在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周恩来指挥下,红一方面军辖红1、3、5车团和第11、12、21、22军,总兵力约7万人,共歼敌近3个师,俘敌万余名,缴枪万余支,大炮40门,新式机枪300余挺。
1933年9月25日,蒋介石组织100万人,直接用于进攻中央苏区的兵力达50万人,采取“壁垒主义”新战略,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第五次“围剿”,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红军中占据了统治地位,拒不接受毛泽东的正确建议,李德用阵地战代替游击战和运动战,用所谓“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使红军10万余部队完全陷于被动地位。经过一年苦战,红军伤亡万余人,1934年10月中央领导机关和共军主力共8.6万余人退出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第三次反“围剿”共歼俘蒋军数量为( )万余人。

A.1.5
B.3
C.4.6
D.11.1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简单计算中直接读数问题。
第二步,定位文字材料第三段 “(第三次反‘围剿’)在毛泽东指挥下,红军第一方面军3万人,毙伤俘敌3万余人,缴枪2万支”。
第三步,根据材料直接读数,第三次反“围剿”共歼俘蒋军3万余人。

第4题:

1938年冬,华北日军只能控制点、线,占据中心城市和主要交通线,其他大都是八路军及其他抗日武装的活动地区。敌华北方面军为把点、线占领扩大为面的占领,将其作战重点首先指向()地区的抗日根据地。


正确答案:平原

第5题:

下列哪一种打法不属于歼灭战的作战方法()

  • A、先打分散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强大之敌
  • B、先夺取广大乡村和中小城市,后夺取大城市
  • C、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 D、先保守或夺取大城市,与集中强大之敌打消耗战

正确答案:D

第6题:

空降作战是以伞降、机降相结合的方式,在敌纵深内着陆,遂行下列任务()。

  • A、歼灭敌兵力集团
  • B、夺占重要地区
  • C、破坏敌重要目标
  • D、配合正面作战

正确答案:B,C,D

第7题:

台湾海军总兵力3万余人,包括()、()、()和()。


正确答案:舰艇部队;陆战队;航空兵部队;岸舰导弹部队

第8题:

蒋军五次围剿红军基本情况
1930年12月,蒋介石调集10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第一次“围剿”,红一方面军4万人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诱敌深入,5天内连打两个胜仗,歼敌15000余人。
1931年4月蒋介石组织国民党军20万兵力发动了第二次“围剿”,毛泽东同志带领红军一方面军3万人,歼敌3万余人,缴枪2万余支。
1931年7月,蒋介石亲任总司令,组织国民党军30万兵力开展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围剿”。在毛泽东指挥下,红军第一方面军3万人,毙伤俘敌3万余人,缴枪2万支。
从1932年冬开始,国民党赣粤闽边区“围剿”总司令部陆续调集近40万兵力,组织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在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周恩来指挥下,红一方面军辖红1、3、5车团和第11、12、21、22军,总兵力约7万人,共歼敌近3个师,俘敌万余名,缴枪万余支,大炮40门,新式机枪300余挺。
1933年9月25日,蒋介石组织100万人,直接用于进攻中央苏区的兵力达50万人,采取“壁垒主义”新战略,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第五次“围剿”,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红军中占据了统治地位,拒不接受毛泽东的正确建议,李德用阵地战代替游击战和运动战,用所谓“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使红军10万余部队完全陷于被动地位。经过一年苦战,红军伤亡万余人,1934年10月中央领导机关和共军主力共8.6万余人退出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如果师按1.2万人编配,在前四次反“围剿”中,歼俘蒋军数量总共( )万人。

A.4.6
B.8.6
C.40
D.12.1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简单计算中和差类问题。
第二步,定位文字材料前四段“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反“围剿”相关数据。
第三步,第四次反“围剿”共歼敌近3个师≈1.2万人/师×3个师=3.6(万人),故前四次反“围剿”共歼俘蒋军数量约为1.5万余人+3万余人+3万余人+(3.6万人+1万余人)≈12.1(万人)。

第9题:

()不是《虚实篇》的主要内容。

  • A、致人而不致于人
  • B、避实击虚
  • C、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
  • D、敌变我变,因敌制胜

正确答案:C

第10题:

从1930-1931年,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等指挥下,实行避敌主力,打其虚弱、()


正确答案:朱德;诱敌深入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