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谈教学原则注意对()提出相关要求

题目

王夫之谈教学原则注意对()提出相关要求

  • A、教师
  • B、学生
  • C、教学双方
  • D、家校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贯彻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应注意的基本要求。


正确答案:

第2题:

High/Scope方案在教学方法上对教师提出了哪些原则和要求?


参考答案:(1)保持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2)支持幼儿的活动和语言;(3)帮助幼儿进行选择和作出决定;(4)帮助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第3题:

《学记》中提出“不陵节而施”的教学要求,揭示出的教学原则是什么?贯彻该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揭示出的是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我国古代教学注重按一定顺序进行。《学记》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如果教学不按一定顺序.杂乱无章地进行,学生就会陷入紊乱而没有收获。朱熹进一步提出“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明确提出了循序渐进的教育要求。(2)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按照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②教学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知识和技能:③教师要经常有计划地布置作业、组织复习,有目的地检查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的效果,有意识地养成学生循序渐进地、系统地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4题:

对外汉语教学中提出了“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原则,谈谈你对这个教学原则的理解。


正确答案: 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符号系统。无论习得母语还是学习外语,都要掌握语言的结构规则。所以对外汉语教学要重视汉语语法教学,让学习者掌握汉语的结构规则。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汉语语法知识,而是培养汉语交际能力,因此要十分重视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从某种意义上说,掌握一种外语也即掌握另一种文化和跨文化的交际能力。结构、功能、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缺一不可。
因此,提出“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强调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安排语言结构,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重视把语言作为“载体”的文化知识在交际中所起的作用,是符合语言教学普遍规律的。

第5题:

赫尔巴特提出教学形式阶段理论,认为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经历的四个阶段是

A.注意、期待、要求、行动
B.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C.注意、期待、相关、集中
D.明了、联合、提示、巩固

答案:B
解析:
赫尔巴特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科学教育家的奠基人。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理论,认为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经历的四个阶段是明了、联合、系统和方法。故选B

第6题:

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要求,符合以下哪条教学原则:()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正确答案:N

第7题:

王夫之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是()。

A.圣化

B.主知

C.躬行

D.习行


参考答案:C

第8题:

布鲁纳对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提出的四项原则。


正确答案:
(1)教师要把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
(2)要配合学生的经验组织教材。
(3)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
(4)确保材料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材料太容易,学生缺乏成就感;材料太难,学生容易产生失败感。

第9题:

“习行”教学法的提出者是()

  • A、黄宗羲
  • B、顾炎武
  • C、王夫之
  • D、颜元

正确答案:D

第10题:

联系语文教学实际,谈规律、理论和原则的关系。


正确答案: 规律、理论和原则的关系: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联系,就是客观规律,这种客观规律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只能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并运用它去改造客观世界。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阐述,就是理论。根据这种能够反映客观规律的理论所制订的行为准则——即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规则,就是原则。所以恩格斯说:“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第117页,人民出版社1970年版)语文教学也是具有的客观规律的,人们对于这种客观规律的认识就是语文教学的理论,根据这种理论所制订的语文教学活动的准则就是语文教学原则。目前我们对语文教学原则还没有比较统一的认识,说明我们的研究还没有最终的结果。随着语文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的逐步发展和逐步深入,最终能够比较充分揭示语文教学的规律,建立起完备的语文教学理论,也就能够建立起完备的语文教学原则了。1963年、1978年、1986年、1990年的语文教学大纲中,都是用非常谨慎的态度提出“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点”或“教学中应重视的问题”,1996年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了“教学原则”,这就是历史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