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正月初一后,每日都有专门的称呼,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

题目

古代正月初一后,每日都有专门的称呼,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请问隋朝诗人薛道衡笔下:“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三年。”中的“七日”也就是正月初七是什么日?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闽南,()是新丧之家祭拜之日,俗称“赤狗日”(凶日)或“拜鬼正”,一般不互相串门。

A、初一

B、初二

C、初三

D、初四


参考答案:C

第2题:

每年农历()为敬老日。

A、五月初五

B、九月初九

C、正月初一

D、八月十五


参考答案:B

第3题:

初中生的年级特点包括()

A.初三:中学生活的选择期

B.初二:中学生活的关键期

C.初一不分上下,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

D.初一:中学生活的适应期


参考答案:ABCD

第4题:

按照我国传统的说法,正月初七是人日,而初一至初六是包括马牛羊鸡狗猪在内的“六畜”日。那么与正月初一相对应的动物是()

  • A、鸡
  • B、猪
  • C、牛
  • D、羊

正确答案:A

第5题:

某单位在大年初一、初二初三安排6个人值班,他们是GHKLPS,每天需要2人值班。人员安排要满足以下条件: (1)L与P必须在同一天值班。 (2)G与H不能在同一天值班。 (3)如果K在初一值班,那么G在初二值班。 (4)如果S在初三值班,那么H在初二值班。 以下哪一项可以是这些人值班日期的一个完整且准确的安排()

A初一:L和P;初二:G和K初三:H和S

B初一:L和P;初二:H和K初三:G和S

C初一:G和K;初二:L和P初三:H和S

D初一:K和S;初二:G和H初三:L和P


B

第6题:

如果农历正月初一为甲子,则三月初二为( )。A.甲子B.乙丑C.丙寅D.丁卯


正确答案:A

第7题:

我国的会计制度是自()。

A.每年的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B.每年的1月1日起至6月30日止
C.农历的正月初一至腊月三十
D.农历的正月初一至六月三十

答案:A
解析:
我国的会计年度是自公历每年的1月1日起至12月31日。

第8题:

春节是闽南地区一年中最为隆重的节日,有“初一正,初二走,初三没人走,初四神落厅,初五过规”之说。又称“迎婿日”,已嫁女儿()要回娘家。

A、初一

B、初二

C、初三

D、初四


参考答案:B

第9题:

某单位在大年初一、初二初三安排6个人值班,他们是GHKLPS,每天需要2人值班。人员安排要满足以下条件: (1)L与P必须在同一天值班。 (2)G与H不能在同一天值班。 (3)如果K在初一值班,那么G在初二值班。 (4)如果S在初三值班,那么H在初二值班。 如果P在初二值班,以下哪一项可以为真()

  • A、S在初三值班
  • B、H在初二值班
  • C、K在初一值班
  • D、G在初一值班

正确答案:D

第10题:

10日龄前的雏鸡:每只鸡日用料克数为日龄+2。如8日龄的雏鸡,每只用料克数为()克。11-20日龄雏鸡:每只鸡日用料克数为日龄+1。如15日龄雏鸡,每日用量为()克。 21-50日龄雏鸡:每只鸡日用料克数和雏鸡日龄相等。如30日龄的鸡:每只鸡日用料量为()克。


正确答案:8+2=10;15+1=16;30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