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学于()年获批建设“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题目

南京理工大学于()年获批建设“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 A、2002
  • B、2011
  • C、2003
  • D、2010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B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1998年5月4日,中国原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向全世界宣布:“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由此,中国教育部决定在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重点支持国内部分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简称“985工程”。2004年国家启动“985工程”二期建设项目,投入巨资资助若干个科技创新平台或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985工程”二期(2004—2007)的建设目标是巩固一期建设成果,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进一步奠定坚实基础,使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国际一流学科水平,经过更长时间的努力建成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入围国家“985工程”二期建设计划,获得高额资助,将为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和新的发展契机。
请您谈谈高等学校进行科学研究的优势和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解析:
高等学校既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又是科学研究的中心,因此,高等学校进行科学研究,除了具有科学研究机构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自己优势和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科齐全,综合性强
高等学校类型众多、层次多样、学科齐全,具有高度的综合化。这一特征十分有利于高等学校进行重大的综合性课题研究,有利于从事交叉学科、横断学科、新兴学科的研究和跨学科的研究。高等学校设立的研究机构大多数为跨学科的综合组织,为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2)人才聚集,尤其是集中了一大批青年才俊
高等学校兼有传授和发现知识的功能,大学教师在把学生带到学科发展前沿的同时,还从事开拓性工作,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一方面推进了学科发展,另一方面直接训练了学生,这是高等学校科研的显著特点。高等学校集中了大批的优秀学者,这些具有深厚理论基础、丰富经验的教师和一大批生气勃勃、思维敏捷的青年学生结合在一起,是激励新思想、新观点的熔炉,是孕育创造的土壤。
(3)基础研究实力雄厚
高等学校是国家基础研究的最重要力量,以大学为依托发展基础研究,是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和成功经验。大学具有丰富的人力、设施和其他条件,开展的基础科学研究将有助于理论研究的突破。同时,可以将理论知识和最新的研究成果转变为实际的应用技术,推动基础研究和具体生产的结合。
(4)信息来源广泛
高等学校是智力高度集中的地方,具有开发信息资源的条件和潜力。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加快,国际间教育、学术与文化交流的逐步扩大,高等学校本身易于形成良好的学术环境,增进信息交流。高等学校成为信息资源丰富、信息系统发达,能比较快地掌握和集中各种有关科技发展动向和经济建设对科技需求的信息港。
(5)基础研究设施先进,研究机构地域分布广
长期以来,高校根据自己的学科优势和条件,先后建立一批专门研究机构,这些研究机构投资不多,效益显著。有些研究机构根据研究任务的需要而建立,任务完成后或解散或作为新专业的基础。由于高等学校遍布全国各地区,有不同的研究方向、研究特色和学术风格,有利于我国科学网络的合理布局,有利于高校科研为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第2题:

“()”实验班是南京理工大学为加强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于2010年启动的新一轮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点。

  • A、优秀计划
  • B、优生计划
  • C、优才计划
  • D、卓越计划

正确答案:A

第3题:

哈尔滨工程大学是入选首批国家“211工程”建设、进入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的学校()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答案:对

第4题:

下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参与的国家重大建设工程包括()。 ①“211工程” ②“985工程” ③“知识创新工程” ④“2011计划”

  • A、①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D

第5题:

()教授是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教师,1938年出生于四川省遂宁市,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量子电子学专业,分配炮兵工程学院(南京理工大学前身)工作。他45年来一直奋斗在教学科研第一线,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 A、杨孝平
  • B、贺安之
  • C、宋文煜
  • D、崔一平

正确答案:B

第6题:

2016年6月23日,教育部官网发布了一份文件,当中382份规范性文件被宣布失效,包含《关于继续实施“985工程”建设项目的意见》等“985”“211”工程以及重点、优势学科建设的相关文件。这表明,中央对新时期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做出了新的部署,将“985工程”、“211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特色重点学科建设”等重点建设项目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答案:
解析:
虽然多年来,通过实施“985工程”、“211工程”等重点建设,一批重点高校和重点学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带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重点建设也存在身份固化、竞争缺失、重复交叉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强资源整合,创新实施方式。而现在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并不是针对某几所名校的,而是开放的,会实行动态管理。“双一流”建设的评审标准和资金分布都会有新的机制,不会像以前一样向确定的一所高校拨款,会更注重学科建设,同时在遴选上,会有滚动淘汰的机制加入。新建设方案会给一些之前没入围"985"和"211"的学校一些机会。此外,以前入选的高校,并不一定会被确定为“双一流”。“双一流”对学校建设将会是很大的鼓励。
  
  在推进“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应该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营造一个高校间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如果启动双一流建设战略后,应该要明确废除985、211,彻底解决这两个行政性工程造成的学校身份固化和竞争缺失问题,同时避免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出现同样的问题。同时,也要取消高考一本、二本等录取批次,避免把学校分等级。
  
  (二)要强化绩效评价,对支持力度动态调整。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必须要参照国际通行的世界大学评价指标体系,这些世界大学的主要排名榜,主要通过对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科研创新能力、师资队伍水平、国际交流与合作程度、高质量论文产出和学术声誉等指标,对世界大学进行排名。教育部门要根据这些指标建立一个合理、公平、透明的评价体系,并且要形成开放机制,对支持的学科适时调整。引导高校把工夫放在日常质量提高、一流水平建设上。
  
  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关键在于创新驱动。我们看到,尽管不同时代对于世界一流大学的定义有所不同,但其共性,都在于办学思想、理念与机制体制的创新。因此,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也要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破除制约大学快速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加快创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为开放、有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之路,成为世界高教改革发展的引领者。

第7题:

南京理工大学学生创业实践的三大平台是()。

  • A、南京理工大学大学生创业孵化园
  • B、特种超细粉体中心
  • C、工程训练中心
  • D、南京紫金常春藤大学生创业园

正确答案:A,C,D

第8题:

根据本讲,()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任务,以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载体。

A、211工程

B、2011计划

C、985工程

D、双一流建设


参考答案:B

第9题:

学校以“211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为契机,形成了以冶金、材料、矿业、机械等学科为优势和特色,工理管文经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目前北京科技大学共有()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

  • A、6
  • B、7
  • C、8
  • D、9

正确答案:D

第10题:

南京理工大学专业分布于理,工,文,艺()七个学科门类。

  • A、经
  • B、管
  • C、法
  • D、商

正确答案:A,B,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