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学课程建设始于何年,建设结果如何?

题目

河南理工大学课程建设始于何年,建设结果如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河南理工大学在教材建设方面的发展过程有哪些?


正确答案: 解放前,河南理工大学主要选用外文原版教材。1959年重建后,主要以选用国内有关院校教材为主,开始自编、自印部分补充教材或讲义。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开始自编或参加与有关院校合编教材,“八五”期间开始在较大范围内承担煤炭院校统编教材,其间有44部教材正式出版。‚九五‛期间正式出版教材74部,并有6部教材获省部级奖励。“十五”期间,本着“发挥优势,联编共用”原则,除承担高等学校(矿业)“十五”规划教材外,并开始承担主编全国高校规划教材《矿井地质学》。“十一五”期间,承担主编全国高校规划教材3部。据统计,近年来,出版国家、省部规划教材92部,16部教材获国家、省级优秀教材奖。

第2题:

河南理工大学创建于何年?当时的校名是什么?


正确答案:创建于1909年(清宣统元年),当时的校名是焦作路矿学堂。

第3题:

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及如何加强课程建设?


正确答案:
答:
(1)当前高校课程改革的趋势是:课程基础化、课程综合化、课程职业化、课程国际化。
(2)课程建设的内容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材建设、设备、设施和实验建设、体制机制建设。

第4题:

2001—2006年,河南理工大学新承担的省部级科技项目情况如何?


正确答案:河南理工大学新承担的科技项目192项,年平均新承担32项。192项中,属于重大项目(A)16项,重点项目(B)15项,普通项目(C)161项。

第5题:

《河南理工大学报》何年创办,当时的刊名及后来刊名是如何变化的?


正确答案:1959年创办,当时的刊名是《焦作矿院》,1986年改名《焦作矿院报》,1995年改名为《焦作工学院报》,1997年转为连续性内部资料《焦作工学院》,1998年改名为《焦作工学院报》,1999年被编入国内统一刊号高校校报系列,2004年改名为《河南理工大学报》。

第6题:

河南理工大学何年获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目前拥有博士点情况如何?


正确答案:2003年9月,河南理工大学获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到2006年,目前已拥有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1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第7题:

河南理工大学学士学位授予情况如何?


正确答案:建国前,1921年福中矿务大学时期,对当时设的采矿冶金科学生,凡修满184个学分的毕业生,均授予采矿科工学士学位或冶金科工学士学位。1981年,国务院颁布学位制度并开始实施后,学校从81届本科毕业生开始实施学士学位制度,分别授予不同门类的学士学位,成人教育学院的本科毕业生,经个人申请,校教务处组织专家进行初审,组织申请人参加省教育厅的学位课程考试合格者,授予相应门类的学士学位。据统计,1982—2006年,共授予日校本科生各类学士学位20021人,成人教育本科生学士学位304人。2004年更名为河南理工大学后3年,授予学士学位的人数,是1982年开始实施学士学位制度25年授学士学位总数的49.2%。

第8题:

河南理工大学在校园文化阵地建设方面,采取了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


正确答案:在校园内主要干道两则,以及大学生活动中心,宿舍区、生活区均设置了固定的宣传栏、阅报栏、新闻摄影橱窗、道路指示牌、大型电子屏幕和活动展板等设施。每逢重大节日和学校重要活动或中心工作,在主干道两侧的标语专用杆上,将布设大型过道横幅,主要建筑物上将悬挂醒目的的横幅和竖标,在主干两侧人行林荫道及其绿地、建筑物等映照下,使学校校园的氛围提升到极致,师生在浓厚的氛围中受到教育和鼓舞。

第9题:

解放前河南理工大学学生会组织情况如何?


正确答案:1931年学校易名为焦作工学院后,召开过2次学生代表大会,并成立了河南焦作工学院学生自治会和学生抗日救国会,1946年复校后重新组建了学生会。

第10题:

河南理工大学易名焦作工学院后,何年和哪个国家的什么学校合作办学,第一批输送了多少留学生?


正确答案:1997年与澳大利亚中吉普斯兰工学院在电力工程、计算机应用、经济管理3个专业开展合作办学。2001年第一批输送了4名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