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我国刑罚的理解不正确的有()。

题目

下列对我国刑罚的理解不正确的有()。

  • A、刑罚又叫刑事处分
  • B、刑罚是国家对一切违法行为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 C、只有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才是犯罪
  • D、刑罚是国家对犯罪分子实行处罚的一种制裁方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属于我国刑法中规定的刑罚主刑的有( )。

A.罚款

B.罚金

C.拘留

D.拘役


正确答案:D
我国《刑法》中规定的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五种。

第2题:

关于刑罚的理解,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严厉性是刑罚区别于其他法律制裁方法的本质特征
B.适用刑罚,以行为人的行为构成犯罪为前提
C.对刑法没有明文规定的制裁方法,不能以刑罚之名适用于犯罪分子
D.刑罚适用的主体只能是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人民法院

答案:A,B,C,D
解析:
关于刑罚的理解,ABCD都是正确的。

第3题:

在我国刑罚体系中,属于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罚有()。

A管制

B拘役

C有期徒刑

D期徒刑


参考答案: A

第4题:

简述我国刑罚的种类有哪些?


正确答案:我国刑罚中的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5种,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第5题:

下列关于刑罚权的说法正确的有:()

A:《刑法修正案(七)》将绑架罪的最低刑期从10年降为5年,这是国家刑罚权的体现
B:人民法院依法认定行为人的犯罪情节轻微,因此免除刑罚。因为最终没有适用刑罚,所以人民法院没有行使刑罚权
C:在我国,公安机关也可以行使部分刑罚权
D:公安机关依法对犯罪嫌疑人实施逮捕,这是国家刑罚权的体现

答案:A,C
解析:
【考点】刑罚权。详解:国家刑罚权分为制刑权、量刑权和行刑权。制刑权是指在刑法中设立和配置刑罚的权力,《刑法修正案(七)》将绑架罪的最低刑期从10年降为5年,这是立法机关给犯罪配置刑罚,是制刑权的体现,当然也是国家刑罚权的体现,故A选项正确。量刑权又可称为刑罚裁量权,是指决定是否判处刑罚、判处刑罚的种类与强度的权力,人民法院依法认定行为人的犯罪情节轻微,因此免除刑罚,是在行使决定不判处刑罚的权力,这是量刑权的体现,当然是在行使刑罚权,故B选项错误。行刑权是指执行刑罚的权力,我国大部分刑罚由监狱执行,少数由法院执行,公安机关负责管制、拘役(不合缓刑)等少数刑罚的执行,因此公安机关可以行使部分刑罚权,C选项正确。公安机关行刑权的范围只能是刑罚,强制措施不是刑罚,故公安机关实施逮捕时,不是在行使国家刑罚权,故D选项错误。

第6题:

关于刑罚目的和功能的理解,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刑罚的目的是惩罚犯罪人
B.一般预防的对象是所有的犯罪人
C.刑罚对犯罪人的功能表现为消除再犯的条件、个别威慑和教育感化
D.刑罚对犯罪人之外的其他人的功能,表现为对一般公民的威慑、教育和对被害人及其亲属的安抚、补偿

答案:C,D
解析:
本题考查对刑罚目的和功能的理解。刑罚的目的是预防犯罪,而非惩罚犯罪人,因此A项不能选,而预防犯罪包括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一般预防的对象是预防尚未犯罪的人,而非所有的犯罪人,因此CD为正解。

第7题:

下列关于刑罚权,结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来理解,正确的有:
A.我国的法院无权行使刑罚权
B.犯罪人具有免除处罚情节而免予刑事处罚的,因并没有适用刑罚,所以人民法院没有行使刑罚权 、
C.在量刑权和行刑权中,量刑权是刑罚权的核心
D.量刑权又可称为刑事审判权,由人民法院统一行使


答案:C
解析:
本题实际考查的是行刑权。行刑权是指执行刑罚的权力,我国大部分刑罚由监狱执行,少数由法院执行,公安机关负责管制、拘役等少数刑罚的执行。因此,法院可以行使部分刑罚权,A选项错误。量刑权是指刑罚裁量权,是指司法机关决定是否判处刑罚、判处刑罚的种类与强度的权力。人民法院依法认定免除刑罚,是行使决定不判处刑罚的权力,这是量刑权的体现,也属于行使刑罚权,因此B选项错误。定罪权与量刑权的有机组合,构成刑事审判权。因此D选项错误。制刑权、量刑权、行刑权三项权力并非相互独立、性质不同的几种刑罚权,而是刑罚权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刑罚权的整体。其中制刑权即刑罚立法的设定权,是刑罚权的基础,而其他刑罚权则是制刑权的归宿。而在量刑权和行刑权中,量刑权是刑罚权的核心内容。因此C选项正确,当选。

第8题:

下列关于我国刑罚的目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刑罚的目的是使犯罪分子得到惩罚

B.我国刑罚目的包括最大限度的减少犯罪和最终消灭犯罪两个层次

C.我国刑罚的目的包括特殊预防与一般预防

D.刑罚的目的是预防犯罪


正确答案:A
【考点】刑罚的目的
【解析】刑罚的惩罚性是刑罚的本质属性,不是刑罚的目的。刑罚虽然有惩罚性的一面,也有教育改造的一面,但都是达到刑罚目的的手段。

第9题:

下列关于我国的特赦制度,说法不正确的有(  )。
A.特赦既可以一类或者几类犯罪分子为对象,也可适用于个别的犯罪分子
B.特赦是对经过一定时期的关押改造,确已改恶从善的犯罪分子实行
C.特赦既可以免除其刑罚尚未执行的部分,也可以减轻其原判刑罚,也可以免除其全部刑罚
D.特赦由最高人民法院决定并执行


答案:A,C,D
解析:
解析:特赦是以一类或者几类犯罪分子为对象,而不适用于个别的犯罪分子,所以A项错误。特赦是根据犯罪分子的罪行轻重和悔改表现,区别对待,或者免除其刑罚尚未执行的部分,予以释放,或者减轻其原判的刑罚,而不是免除其全部刑罚,所以C项错误。特赦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由国家主席发布特赦令,最后由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予以执行,所以D项错误。

第10题:

以下对罪刑相适应原则理解正确的有()

  • A、刑罚与罪质相适应
  • B、刑罚与犯罪情节相适应
  • C、有罪必罚
  • D、刑罚与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
  • E、人身危险眭在罪刑相适应原则中起主要作用

正确答案:A,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