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植物修复技术治理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

题目

如何通过植物修复技术治理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植物修复技术是利用绿色植物吸收、挥发、根滤、降解、稳定等作用来转移、容纳或转化重金属、有机物或放射性污染物的技术。它具有成本低、美化环境、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因而是一种很有市场潜力的绿色技术。应用于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植物修复技术可细分为植物提取、植物间作、植物阻隔等技术型。
(1)植物提取技术:利用超富集植物(如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的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并运移至植物地上部,通过收割地上部带走土壤中污染物的一种方法。适用于不同污染程度的土壤修复。
(2)植物阻隔技术:筛选对污染物吸收少的农作物品种,减少农作物对土壤中污染物的吸收,使农产品质量达到《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2)标准要求。适用于低污染的土壤修复。
(3)植物间作技术:利用超富集植物与农作物间作,超富集植物吸收农作物根系的污染物,以减少农作物对土壤污染物的吸收,提高农产品质量;如蜈蚣草与甘蔗、桑树间作,实现边生产边修复。
此外,为提高植物修复技术的效率,经常往土壤中加入一些可提高或降低污染物的活性的物质(修复剂),以强化植物修复的效果。植物修复与修复剂的联合修复技术是目前修复农田污染土壤的生力军。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关于土壤污染及其治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土壤污染会影响江河湖海的水质
B.有些污染物可能永久残留在土壤中
C.一些植物可有效降低土壤重金属污染
D.治理土壤污染的主要方式是灌溉清洗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土壤污染及治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土壤治理的方式主要有物理迁移、生物迁移转化以及化学转化等。常见的方式主要有:对土壤污染采用排土、客土改良或使用化学改良剂;对有机污染物如三氯乙醛可采用翻耕晒垄、灌溉清洗等措施加以治理;增施有机肥料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等手段。由此可见,灌溉清洗只是治理土壤污染的手段之一,而不是主要方式。
因此,选择D选项。

第2题:

如何通过化学钝化技术修复农田土壤污染?


正确答案:化学钝化技术是基于以降低污染风险为目的,通过向土壤中加入化学试剂和化学材料(如石灰、粉煤灰),使其与土壤中的污染物产生吸附、络合、沉淀、离子交换和氧化还原等一系列反应,降低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活性和可迁移性,从而减少农作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使农作物增产、农产品达标。这种技术具有投入较低、速度快、操作简单的特点,对大面积中、低度污染的农田土壤修复具有较好的效果。

第3题:

植物提取技术可以适用于重金属污染的土壤。()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如何通过农艺措施治理农田土壤污染?


正确答案: 农艺措施是因地制宜地调整一些耕作管理制度以及在污染土壤上种植不进入食物链的植物,从而改变土壤中重金属活性,减少污染物从土壤向作物的转移,达到减轻其危害的目的。农艺措施修复农田污染土壤不仅不影响农业生产,而且还具有费用较低、无副作用、实施较方便的优点。农艺措施主要包括:
(1)加强田间水分管理:通过控制土壤水分来调节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达到降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目的。土壤淹水后Eh下降,作物籽粒镉(Cd)、铅(Pb)含量下降。
(2)改变耕作方式:通过水旱轮作、不同作物轮作来降低作物中的污染物含量。
(3)调整作物种类:在污染严重的地区,种植观赏植物、花卉、桑树、经济林木,防止污染物进入食物链;在重金属轻污染区,种植少吸收重金属的作物品种。
(4)合理施用肥料:施用磷肥可降低土壤中(Cd)、铅(Pb)等重金属活性,减少作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合理施用堆肥、厩肥、植物秸秆等有机肥,不仅可以增加农田土壤肥力,而且可以增加土壤对重金属和农药的吸附能力,影响作物对污染物的吸收,减少进入食物链的风险。

第5题:

对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如何治理?


正确答案: (1)通过农田水分调控,调节土壤氧化还原反应以控制土壤重金属毒性;(2)施用石灰、有机物质等土壤改良剂;(3)客土换土法;(4)生物修复。

第6题:

重金属污染土壤原位生物修复技术通过下列途径实现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净化()。

A:通过生物作用改变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使重金属从土壤中分离
B:通过生物作用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化学形态,使重金属解毒或固定
C:通过生物吸收和代谢达到对重金属的消减、净化和固定
D:通过生物代谢作用直接破坏土壤中的重金属

答案:A,B,C
解析:
重金属污染的修复主要有两种途径:改变重金属的存在状态,降低其活性,使其钝化,脱离植物链,减小其毒性;利用特殊植物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然后将该植物除去,或用工程技术将重金属变为可溶态、游离态,再经淋洗,收集淋洗液中的重金属,从而可以回收重金属和减少土壤中的重金属。重金属不能分解,因而不能通过生物代谢作用被直接破坏。

第7题:

农田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技术有哪些?


正确答案: 农田土壤污染修复主要以原位修复技术为主,其可分为生物、物理和化学修复技术三大类型。生物修复技术主要是利用土壤特定的微生物、植物根系分泌物、菌根和超富集植物等降解、吸收、转化或固定土壤的污染物,一般可分为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有时也包括动物修复技术。
物理修复技术主要有换土法、热处理法。换土法是将污染土壤通过深翻到土壤底层(深层翻土法)、或在污染土壤上覆盖清洁土壤(客土法)、或将污染土壤挖走换上清洁土壤(换土法)将污染土壤与生态系统隔离;热处理是通过加热的方式,将一些有机物和具有挥发性的重金属如汞、砷等从土壤中解吸出来,或者进行热固定的一种方法。
化学修复技术是向土壤中添加化学物质,通过吸附、氧化还原、拮抗或沉淀等作用与土壤中污染物发生反应,将污染物进行固定、解毒、分离提取的一种方法。

第8题:

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生物为主体的土壤污染治理技术,它主要包括()。

A、微生物修复

B、动物修复

C、植物修复

D、生物复合修复技术


答案:ABCD

第9题:

汞、砷、铅等重金属污染的土壤适宜采用下列哪种修复技术?()

  • A、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
  • B、生物堆技术
  • C、土壤植物修复技术
  • D、原位化学反应技术

正确答案:C

第10题:

农田土壤污染修复技术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正确答案: 农田土壤污染修复技术选择主要有三个原则:
(1)可行性原则:
一是技术上可行,选用的修复技术对污染农田土壤的治理效果比较好,能达到预期目标,能大面积实施和推广;
二是经济上可行,治理成本不能太高,让农村、农户能够承受,便于推广,应尽量采用成熟度高和可操作性强的技术。
(2)安全性原则:尽可能选择对土壤肥力、生产力负面影响小的技术,如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等。在农田土壤修复技术在实施过程中,不要带入新的污染物,不产生二次污染,不会对农田土壤环境、农作物和周边环境以及人群健康产生不利影响,风险可接受。
(3)因地制宜原则:不能简单照搬已有的农田污染土壤治理技术,因根据土壤的污染面积、污染种类、污染程度、修复的时间、成本和未来土地用途等因素综合考虑,经过科学论证,选择合理的修复技术。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