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书法从哪里入手好,为什么?

题目

初学书法从哪里入手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汉字的书体有古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等,一般认为,初学书法,从楷书入手为好。这是因为:第一、楷书是现在通行的字体,易识易学,应用普遍;第二、楷书是学好行书和草书等书体的基础。学习书法,必须掌握两方面的基本技巧:一是点、画的写法,也就是“笔法”;二是如何将笔画组织成字,也就是“结体”。一言以蔽之,就是如何把点画结体写得美观。
楷、行、草等各种书体虽然都离不开用笔和结体,但以楷书体现的最全面最根本。譬如篆书便没有点、撇、捺和钩,隶书虽有撇和钩,却不是尖撇和硬钩。楷书的一点一撇一画,其起笔、行笔、收笔都交待得清清楚楚,结体也最平稳。这些都是行书和草书所不及的。楷书之称为“楷书”、“真书”和“正书”,也含有正宗楷模的意思。所以,苏东坡说:“书法备于正书”。
楷书有了基础,稍加速度便成行书,流动起来便成草书。苏东坡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真生行,行生草。行如行,草如走。未有未能立而能行,未能行而能走(跑)者也。”一些初学书法的青少年朋友中往往一开始便急于龙飞凤舞般地挥起草书来,以求痛快。结果连绵的草书像一条绳子一样盘来盘去,歪歪扭扭,故作姿态,毫无顿挫,毫无力度,油滑飘浮。殊不知草书的用笔也和楷书一样,只不过提按更加含蓄微妙罢了。没有在楷书和行书上下过一定功夫的人,是很难理解其中奥妙的。不少已在草书上具有相当造诣的书家,往往间习楷书不断,以加强基本功的训练,防止草书的轻浮油滑,可见楷书的重要性。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为什么要在书法作品上题款?怎样题款为好?


正确答案: 最初,书法作品题款的作用仅仅是要注明书写者的姓名、身分,随着书法艺术的发展,题款成了书法艺术章法构成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惟有正文和题款都处理得恰到好处,相得益彰,才算一幅完整的好的书法作品,否则就会影响整副书法作品的章法构图和审美效果。题款的内容和形式并无一定的格式,但总结前人的经验,大体有以下一些基本东西需要掌握。
首先从款式上,有单款、双款、上款、下款、长款、短款之分,有的干脆以印代款(见印章条)一般情况下,单款只题下款,没有用单款题上款的。双款包括上款和下款。款式的长短差别也很大,有的书法作品题款可达数行,而有的短款(亦称穷款)则仅作者姓名的几个字,甚至仅用一个字或一个印章代替。上款,一般是写在作品起首的位置,也有接写在正文下面的。上款内容多为求书者的姓名、称谓,或再加些客套话语如“雅属”,“惠存”、“教正”等。下款一般写在作品结尾处,其内容包括作者姓名、年令、斋号、书写时间、地点、书写内容的作者或出处,甚至书写时环境情况、作者心情、书写方式、自我感觉等,这些内容在下款中并非每写必用,应根据书法作品的章法布局情况和欣赏对象的不同,作灵活的选择,可多可少,可增可减。在双款中这些内容可根据书法作品章法布局的需要作恰当的安排,以保持整体章法达最佳效果为好。题款的书体和字径的大小、多少、位置、布局应与书作正文配合得宜。一般情况下,款字要小于正文的字径,正文为篆、隶、楷书的,题款不要再相应的用篆、隶、楷书写。正文为行草的,落款一般也不用篆隶楷题写。总之,落款是正文的陪衬和补充。它起到配合、调整正文,丰富与深化作品艺术内涵和思想情调的作用,以灵活多变、通篇谐调为上。

第2题:

雕塑塑造要求整体性,我们在塑造过程中要从哪里入手()。

  • A、局部入手
  • B、体量入手
  • C、比例入手
  • D、动态入手

正确答案:A

第3题:

想学习财务知识,应该从哪里入手,有哪些书比较好,易懂好学,谢谢~


从最基础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这几门开始这也是从业资格要考的三门是最基础的。

第4题:

学习书法从何入手?


正确答案: 先摹后临。

第5题:

学习楷书选择哪几种碑帖入手好?为什么?


正确答案: 学习书法首先从楷书入手为好,理由有三:第一,楷书是现在通用的书体,通俗实用,容易理解;第二,楷书的点画分明,八法具备,上学隶篆,旁习行草,自可操纵自如;第三,楷书中正匀称,是结体的基本规律,然后变化方可不失规距。
楷书碑帖极多,选择初学的范本,宜注意几个方面:首先字的大小要适中。小楷的用笔不易观察,写小字偏于用指,不能锻炼腕力。字体过大,偏重用肘,也不利于用腕的锻炼;大字费纸费墨占地方,诸多不便。选学四至六厘米见方的中楷,以运腕为主,兼及指肘,锻炼全面,缩敛可作小楷,扩展可为榜书,小大由之。
第二,要选用手迹。碑和摹刻本只留字的轮廓间架,有的因碑石年久,或反复摹刻,连轮廓间架也都失真,不宜作为初学者的范本。手迹影印本没有讹失,用笔用墨的微妙变化尽收眼底。第三,要选用名家的代表作。书法的优劣高下相距很大,学上上者得其上,学上者仅得其中,学中者得其下,学下者得下下,不能不加慎重。
唐代是楷书的成熟期,讲究结构,法度严谨。李邕、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诸家,各有特色,都可以作为楷模。但有的只存碑石拓片而无手迹,不便初学。颜真卿楷书点画提按、轻重顿挫分明,结体平稳端庄,气度磅礴,又有墨迹《告身》传世,对于初学是极为有利的条件。不妨先从《告身》入手,再及《颜勤礼碑》、《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等。欧字瘦劲凝炼结体严整,有《张翰帖》和《梦奠帖》等真迹传世,并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虞恭公碑》等多种拓本流传。以欧字作为入手的范本也很好。欧颜两家,可根据爱好和性情相近者来决定。待笔法有一定基础之后,可遍及其他诸家。
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唐代楷书结体平正,分布均匀,宜于初学,是其优点,但是容易流于呆板和一般化。为此,学习唐楷之后,可以上溯六朝(主要是北魏)书法,以强筋骨,增雄奇。魏碑气势开拓,骨力雄健,结字奇古,所以有人主张竟从魏碑入手。但魏碑少墨迹可寻,初学易失之丑怪,难度也较大,还是从唐碑入手为好。只要目的明确,能够正确分析对待学习过程中的得失,有针对性选择范本,一定会有较快的进步。如有呆滞之病,就以飞动的字体补救,平庸则以险奇补救,疏散则以茂密补救……
总之,初学书法,先易后难,先平正后险奇,循序渐进,才能获得坚实的基础。切忌朝三暮四,好高鹜远,更换不定,结果是欲速不达,到头来一无所成,又须要从头做起,反倒耽误了时日。

第6题:

初学者学习素描应该从画什么入手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石膏几何体
  • B、水果
  • C、头像
  • D、人体

正确答案:A

第7题:

对比初学者来说,橱窗色彩平面规划一般从()入手,店内规划一般从()入手。

  • A、色彩;主题
  • B、主题;色彩
  • C、陈列形式;主题
  • D、主题;陈列形式

正确答案:B

第8题:

对于一个不是科班出身的人,想考司法考试,该从哪里入手学习?怎样学习?


多在上学吧下载资料

第9题:

学习行书应选择哪些碑帖,从哪里入手好?


正确答案: 行书书写便捷,实用美观,造就了许多以行书著称的书法家,遗留下来大量的碑帖,为学习行书创造了有利条件。根据个人爱好和性情相近,以及择优选取的原则,再遵照循序渐进的规律,以先从接近楷书的“楷行”入手,再到较为放纵的“行草”为好。下面一些碑帖可供参考:
行书最著名的莫过于“二王”。《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上海书店影印出版。所选刻本很精,笔锋牵丝,起笔收笔,提按转折都清晰可辨,字数也多,对于研讨用笔结体都是很有利的。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历来认为是王羲之的代表作,有多种唐代摹本流传,其中钤有“神龙”小印的冯承素摹本,比较接近原作,骨骼清秀,神采飞逸,行笔流畅。这是集字的《圣教序》所不及的。有墨迹影印本发行,对临摹颇为便利。如果按“二王”的路子写下去,可以同时或进一步研习王羲之的《姨母帖》、《快雪时晴帖》、《孔侍中帖》、《平安三帖》、《初月帖》、《行穰帖》、《丧乱帖》以及王献之的《鸭头丸帖》、《中秋帖》等。
唐代重楷书,其行书也就很接近楷法,适合初学。李邕有《麓山寺碑》、《李思训碑》等传世,欧阳询有《张翰帖》、《梦奠帖》等墨迹传世。虽然都受二王影响,但前者融入了六朝气势,笔力沉雄,结体深稳。后者笔法峻利,结体谨严。摹习这些帖,可以避免流于俗媚的弊病。
一代革新大家颜真卿,行书有《争座位》和《祭侄稿》等传世,变二王之妩媚秀润为挺拔苍劲,自成一家,足可为法。宋代行书成就卓著,苏、黄、米、蔡四大家,除黄庭坚兼长草书之外,都以行书名世。他们在接受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着意追求意态变化,充分发挥各自的个性,面目分明,各树一帜。苏东坡笔法圆润含蓄,墨色深厚,结体自然,以气韵见胜,作品有《前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帖》、《寒食诗》等。黄庭坚笔法凝炼劲实,纵横奇倔,分外老道,结体中宫紧收,外作幅射之状,气势开张,有《寒食诗跋》、《伏波神祠》、《松风阁》等多种墨迹传世。米芾工力深厚而不拘成法,用笔八面出锋,常以侧锋取势,结字欹侧多姿,沉着痛快,传世有《蜀素帖》、《多景楼诗》、《苕溪诗》、《寒光帖》等多种手迹。蔡襄多承二王,以温淳婉媚见长。宋代行书,唯其多变,不像晋唐结构平正严谨,对初学入手有一定困难。若有一定基础再加研习,对个性的发挥和创新当有所启迪。
除了以上诸家之外,如五代杨凝式的《韭花帖》、唐代陆柬之的《文赋》、杜牧的《张好好诗》、以及元代赵孟頫、鲜于枢、明代文征明、王铎、董其昌,清人刘镛、郑板桥、何绍基等人,都能自成一家,各有特色,可供临习时参考阅读。

第10题:

学习草书,应选择哪些碑帖?从哪里入手为好?


正确答案: 没有楷书以及篆书、隶书的基础,写好草书是比较困难的,这是一般的常识。学习草书最好从章草或小草入手,待小草写得精熟,再进一步临写大草。小草或章草,基本上是字字独立,字形较易辨认,用笔也格外分明,掌握起来比较容易。大草,相对于小草来说,则是复杂得多,字与字之间几乎是连绵不断,即便笔断,而意也不断,气也不断,所以作品往往千变万化,是很难掌握的。
小草,如唐孙过庭《书谱》,晋王羲之《十七帖》、《寒切帖》、及(传)智永《真草千字文》,王羲之《远宦帖》、《上虞帖》等均可学。章草,如西晋陆机《平复帖》、(传)史游《急就章》、(传)索靖《出师颂》等均可。大草,如张旭《古诗四帖》,怀素《苦笋帖》、《自叙帖》、《千字文》,黄山谷《李白忆旧游诗卷》、《诸上座帖》,以及明代徐渭、祝枝山、王铎、傅山等人的大草都是好的范本。《草字汇》、《草字编》是学习草书的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