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法律法规的两大公报是什么?

题目

查法律法规的两大公报是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根据内容和作用可将公报分为()

A. 会议公报

B. 法律公报

C. 新闻公报

D. 联合公报


正确答案:B

第2题:

用于公布社会各方面应当遵守或者法定周知的事项的文种是什么?()

A公报

B公告

C通告

D布告


C

第3题:

下列不属于公报类别的是:( )

A.会议公报

B.统计公报

C.文化公报

D.外交公报


正确答案:C

第4题:

公报的类型()

  • A、会议公报
  • B、统计公报
  • C、外交公报
  • D、政策公报

正确答案:A,B,C

第5题:

中国政府网设有()等栏目。

  • A、中国概况
  • B、国家机构
  • C、政府机构
  • D、法律法规
  • E、公文公报
  • F、新闻发布

正确答案:A,B,C,D,E,F

第6题:

按照内容及性质来分,常用的公报有下列()。

A.法律公报

B.会议公报

C.事项公报

D.外交公报


参考答案:BCD

第7题:

中美两国建交之前,曾发表了一项联合公报。在这项公报中,美国首次正式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并宣布要逐步从台湾撤出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请问,这个公报通常被称为什么公报?它是什么时间发表的?当时代表中美双方签署联合公报的是谁?


正确答案: “中美上海公报”。1972年2月28日。周恩来、尼克松。

第8题:

在()上刊登的行政法规文本为标准文本。

A.人民日报

B.国务院公报

C.国务院网站

D.国家法律法规年鉴


答案:B

第9题:

社区自治的法律法规依据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第10题:

《大公报》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所谓“三驾马车”指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 《大公报》是我国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它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英敛之时期(1902-1916)。关于这一时期情况,第21题已作介绍。
二、王致隆时期(1916-1926)。1916年9月英敛之将报馆全部股份盘给北洋军阀安福系的财阀王郅隆,故这一时期的《大公报》成为安福系的言论机关,表现鸳鸯浓厚的亲日卖国色彩,逐渐被读者唾弃,勉强维持至1925年11月27日停刊。
三、新记公司时期(1926-1949)。1926年9月,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3人组成“新记公司”,从王郅隆的儿子手里接过已停刊一年的《大公报》,由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三人共同主持。这个时期的《大公报》标榜“不党、不卖、不私、不盲”,并以其发达的业务,巨大影响一跃而为旧中国数一数二的全国性大报。先后出过上海、汉口、香港、重庆、桂林等版。被美国密苏里大学评为世界最佳报纸之一,成为旧中国唯一获得过国际新闻奖的报纸。
四、人民报纸时期(1949-现在)。1949年6月17日,上海《大公报》发表《大公报新生宣言》,宣告旧《大公报》的历史结束。从此,《大公报》成为一张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的报纸,内地各版几经合并、改名,于1966年停刊,香港《大公报》至今仍在继续出版。所谓“三驾马车”,是人们对新记公司《大公报》的3个创办人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的喻称。
吴鼎昌(1884-1950)字达淦,浙江吴兴人。清末留学日本,回国后历任大清银行总务长、北洋政府的农商部次长、财政部次长、盐业银行总经理、蒋介石政府的实业部长、总统府秘书长等职。1926年,他出钱与胡、张二人组成新记公司,接办《大公报》,任社长。1949年,他被解放军列为等17名头等战犯,逃往香港后不久死去。
胡政之(1889-1949)原名霖,四川成都人。早年曾留日学法律。1916年进入王郅隆的《大公报》任经理兼总编辑。1918年被该报派往法国巴黎和会,是采访该会唯一的中国记者,也是中国最早派往国外采访的记者。回国后脱离《大公报》,与林白水合办《新社公报》,任总编辑。1921年在上海创办国闻通讯社,出版《国闻周报》,任社长。在他的悉心经营下,该社成为当时我国最先进的一家通讯社。1926年接办《大公报》后,国闻通讯社的人马并入《大公报》,由胡政之任总编辑。他充分发挥经营报业的才能,使该报发展成为有影响的全国性大报。
张季鸾(1888-1941)原名炽章,陕西榆林人。他的一生,除了一度担任过孙中山的秘书及教过两年书外,其余时间都在办报。早年留学日本,编辑《夏声》杂志。1910年在上海办《民主报》,任编辑。第二年北上海办《北京民立报》,因著文反袁被捕入狱。1915年在上海办《民信日报》因著文反袁被捕入狱。1915年在上海办《民信日报》。1916年在北京办《中华新报》,因揭露军阀罪行再次入狱。1926年接办《大公报》后,任总编辑,主持该报笔政15年。他以大量的评论,优美的文笔,对国民党政府“小骂大帮忙”颇受蒋介石赏识,也受读者欢迎,曾被誉为“报界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