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课程改革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题目

新的课程改革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新课程改革倡导(  )的课程评价。


A.强调学生学会学习

B.强调新的学习方式

C.突出甄别和选拔功能

D.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答案:D
解析: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

第2题:

新课程从哪些方面提出了教育评价的改革?


答案:
解析:
(I)学生评价的改革重点:①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②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 的质性评价方法,而不仅仅依靠纸笔考试作为收集学生发展证据的手段。
(2)教师评价的改革重点:①打破唯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 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②强调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③建立教师、学生、 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④打破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忽 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3)对课程实施评价的改革重点:①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②以学校评价为基础,促进 新课程的实施与发展。
(4)考试的改革重点:①在考试内容方面,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在考试方式方面,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应用多种方法,打破唯纸 笔测试的传统做法;③在考试结果处理方面,要求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 绩;④关于升学考试与招生制度,倡导改变将分数简单相加的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

第3题: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实质变化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试联系小学课程改革实际予以分析。


正确答案:
(1)淡化甄别与选拔功能,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化。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多主体参与评价。 (3)强调评价标准与内容的多元化,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4)强调质性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5)强调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第4题:

小学语文课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


正确答案:错误

第5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关于课程评价中提到:“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震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试述新课程改革以来学生评价理念的转向。


答案:
解析:
新课程改革以来学生评价理念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理解性评价:致力于尊重和理解学生。
(2)综合性评价: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
(3)发展性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发展和提高。
(4)多元化评价:评价内容、标准和方法要多元化。
(5)过程性评价:评价要注重发展和变化过程。
(6)自我评价: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

第6题:

新的课程改革更加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和态度、数学学习的自信、独立思考的习惯、合作交流的意识、数学认知的发展水平等方面,请你给出一些具体的评价建议与要求。


答案:
解析:
(1)通过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应努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数学的价值,产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动机和兴趣。
(2)独立思考是数学学习的基本特点之一,评价中应关注学生是否肯于思考、善于思考、坚持思考并不断地改进思考的方法与过程。
(3)学习过程的评价,应关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愿意和能够与同伴交流数学学习的体会、与他人合作探究数学问题。
(4)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勤奋、刻苦以及克服困难的毅力等良好的意志品质,也是数学学习过程评价的重要内容。
(5)评价应特别重视考察学生能否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以及能否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6)评价应当重视考察学生能否理解并有条理地表达数学内容。
(7)评价应关注学生能否不断反思自己的数学学习过程,并改进学习方法。

第7题:

新课程改革倡导(  )的课程评价。

A、强调学生学会学习
B、强调新的学习方式
C、突出甄别和选拔功能
D、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答案:D
解析:
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

第8题: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实质变化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试联系中小学课程改革实际予以分析。


正确答案:
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务。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评价改革的实质变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淡化甄别与选拔功能,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化。新课程评价强调要将日常课程评价与选拔性考试评价区分开来,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本体功能,反对以评价的附加功能取代本体功能。课程评价的本体功能在于为学生本人提供日己学习情况的信息,使学生建立自我意识.形成自我概念,提高自我评价能力,为教师教学提供诊断、反馈信息。教学评价的附加功能就是选拔功能,在学生中进行某种程度的选拔是迫于教育资源、教育机会乃至社会资源的限制而进行的。新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评价是教育的手段而菲目的,因此要在日常学校教育教学中恢复评价所应有的本体性功能,而不应将评价的选拔性功能带进日常评价。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多主体参与评价。主体性原则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主体性教学要求学生学会不断地思考,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新课程评价要求尊重受评价者的主体性,致力于对被评价者的理解,评价应该成为一个充满人性关怀、充满同情与理解的过程,提高被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被评价者可以参与评价标准的确定、评价内容的选择、评价结果的解释,通过参与到评价过程中,被评价者能更深入的认识自己和评价标准的差异,能更自觉地去达到评价者的要求。
(3)强调评价标准与内容的多元化,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多元的评价主体将有助于提供多角度、多层次的评价信息,更有利于被评价者的进步,对于学生评价来说,多元的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及学生自己,这些不同的评级主体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的评价对学生的发展有着独特的作用。新课程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
成就,而且要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全面发展,评价内容要多元。新课程评价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在情感、动机、信念、人生观、价值观、意志品质、生活态度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发展,即使在学科评价中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认知风格和情感体验等因素。 
(4)强调质性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情景化的、真实的评价方式与教学相结合而非截然分开,评价时所完成的任务本身是综合的、有教学价值的,学生完成评价任务的过程就是学习过程。评价方法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评价者不是像传统评价方式中那样“袖手旁观”,而要积极地与被评价者交互作用,要成为被评价者完成任务过程中的促进者和帮助者。这些评价方法所使用的任务都是较复杂的。需要被评价者运用高级思维才能完成,对这些任务的反映也是开放的,给被评价者展现个人的深入思考和个性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使用这些评价方法时,学生的反应方式不仅可以是文字,而且有很多其他方式,如身体动作音乐视觉艺术的方式等等。这样具有不同优势智能的学生都可以采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完成任务,对每个学生都比较公平。
(5)强调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新课程评价要改变那种只顾结果不顾过程、只顾目的不顾手段的评价思路,积极倡导动态的、过程的评价,关注被评价者为达到目的所采用的方法和途径,关注被评价者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获得了哪些经历和体验。学校不仅要将人类已经积累的知识告诉学生,更要鼓励学生大胆怀疑、想象和猜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为此,新课程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记住、理解了多少知识,更要评价学生如何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了什么学习方法、采取了何种思维策略、在头脑中发生了什么样的思考过程,对于知识的意义和用途有怎样的理解等。

第9题:

对学生的展示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


正确答案: 可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评价:
①重点关注各小组的参与人数以及展示的精彩性和规范性。
②是否流畅、是否有口语、是否做到了抑扬顿挫。
③是否在聚焦处展示,是否有肢体语言。
④是否能够脱稿展示。
⑤是否能够系统地表述内容。
⑥是否能够展示出思考的过程。
⑦面对其他人的质疑,是否能够解答。

第10题:

新的课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评价,把发展性评价放在优先地位。


正确答案: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