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随着人工养殖技术的改进,不少养殖鱼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已和野生鱼

题目

现在随着人工养殖技术的改进,不少养殖鱼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已和野生鱼差不多了,也很安全。由于很多水体包括海洋被环境污染,大量重金属元素在野生鱼体内积聚;同时野生鱼体内还有不少寄生虫,都会危害身体健康,所以野生鱼不一定比人工养殖的更安全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正确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人工养殖三文鱼的肉组织中有肌间脂肪沉积的现象。(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2题:

鱼农综合养殖中吃食性(吞食)鱼常选择()

  • A、鲢鱼和鳙鱼
  • B、草鱼和团头鲂
  • C、罗非鱼
  • D、鲮鱼

正确答案:B

第3题:

关于养殖娃娃鱼的问题

处于河南山区 想养殖娃娃鱼  望有经验者能提供养殖技术  还有就是娃娃鱼的幼鱼的价格  和成鱼的价格  生长周期 《X时间达到X体重》  那里有提供娃娃鱼幼苗的


大鲵,俗称娃娃鱼,为我国所特有,故又称为中国大鲵,是世界上最大的珍贵两栖动物。在食用、药用、观赏、科研等方面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由于它的经济价值很高,导致大量非法捕捉贩卖,同时随着矿场的开采、森林的砍伐,使野生大鲵天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存量极少。因而我们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着手人工养殖娃娃鱼,到2000年底,已取得丰硕成果。

  一、养殖场地的建设

  1.养殖场地的选择

  养殖场的水源为无污染的山泉溪水,水质清洁,水温适中(长年水温保持在4~25℃),环境幽静,气候凉爽。

  2.养殖池的设计与建造

  我们是用模拟生态的方法设计养殖池。池子用砖块砌成,用水泥抹面。每个池子面积40米2,池深50厘米。池壁光滑,池面用水泥浇制成“T”形防逃檐。在池中用砖块上盖水泥板做成30~50厘米高的暗穴,暗穴中堆放10~20厘米高的卵石。池底成1%的比降,在池子最低处设置排污管。进水用水管从池子正中上方引入。池沟中放一块20~30厘米宽的卵石,高出水面10厘米,以便天气闷热时大鲵能找到一个栖息之地。整个养殖池上方用遮荫网覆盖。

  二、鲵种投放

  鲵种投放前应进行池子消毒和种苗消毒。若是新建成的鲵池,要用水浸泡一个月才能使用。用150克/米2的生石灰进行池子消毒,鲵种消毒用5%的食盐水浸泡15分钟来进行。投放时间为春季3月份,水温8~10℃,密度为一龄鲵种8~10尾/米2,二龄鲵种5~6尾/米2,规格整齐的鲵种在同一池中饲养。

  三、日常管理

  成鲵养殖的日常管理主要有水温、水质调节,饲料投喂和防病、防逃。

  1.水温调节

  在暑热期用遮荫网覆盖,保持水温不至于超过25℃。

  2.水质调节

  成鲵池的水保持清爽,水中pH值为7.2~8.2,池水透明度30厘米,溶氧量为5毫克/升,7天清理一次池中污泥和杂物。

  3.饲料投喂

  大鲵是肉食性动物,饲料投喂做到四定:定时,每次在傍晚时进行投食;定位,在相对稳定的位置进行投食;定质,投喂新鲜、无杂质的饵料,活饵料以小鲫鱼、青蛙为好;定量,每次投喂量为大鲵总重的6%~8%,夏秋两季每两天投喂一次,冬春两季每5天投喂一次。

  4.疾病防治及防逃

  大鲵在人工养殖的环境下,由于管理较好,不常发病,但腐皮病还是目前发现的主要病症。症状是成鲵表皮充血,出现椭圆形红斑,严重时呈点状溃烂,病灶大的达0.8厘米2,成鲵后肢尖脱落,趾骨外露。造成的主要原因是大鲵性好斗,相互撕咬,使皮肤受伤,细菌再感染。由此大鲵活动迟缓,摄食量减少。防治方法:按大小规格分开养殖;经常巡查,发现病鲵隔离治疗,用0.05微克/升呋喃唑酮浸泡30分钟,每隔一天浸一次,直到痊愈为止。

  养殖过程中注意在出水口设置铁栅栏,防止成鲵逃逸。

影响娃娃鱼摄食因素很多,如水温、溶氧、水质、病害、饲料品种、饲料质量等。娃娃鱼对饲料的需要量,可视池中成体的数量、日投饲率来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A=W×E

式中 A——日投饲量;

W——娃娃鱼体重;

E——投饲率。

水温是影响娃娃鱼摄食的重要因素,因为娃娃鱼是变温动物,随水温的高低,机体的生理代谢随之变化。娃娃鱼在适温范围内,其摄食与生长是随水温上升而呈正相关。一般在12℃以上摄食生长,以18~23℃时的摄食量最大,生长也最快,水温升至26℃以上,摄食量下降,28℃以上就进入“夏眠”。在适宜温度和同样的饲料质量条件下,溶氧、水质就起主要的作用。因此成体的投饵量要综合各种因素来确定,我们经过10年来研究结果,得出一个在不同水温条件下的投饲标准,可供成体养殖中的投饲。

【中文名称】:大鲵 【拉丁学名】:Andrias davidianus 【俗名】:娃娃鱼,人鱼,孩儿鱼,狗鱼,鳕鱼,脚鱼,啼鱼,腊狗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级别】:二级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未定(I) 【特有种】:是 【濒危等级】:濒危 【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 【生态环境】:山溪或水潭中 【海拔上限】: 2800 【海拔下限】: 100 【致危因素】:因为贸易被捕猎,作为医药成分被捕猎,作为食物被捕猎,回游被切断,环境污染 【保护措施】:人工饲养,人工繁殖,国家级等级,已有保护区 【国内分布】:河北, 山西,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四川, 贵州, 云南, 陕西, 甘肃, 青海 人工养殖 1、大鲵养殖池的设计建造 自然界大鲵生活在海拔300~800m的山区溪流中,有喜阴怕风、喜静怕惊、喜洁怕脏的特点,人工建造大鲵养殖池最好应仿照大鲵自然界的生活状况等来进行。 1.1养殖场址的选择要求 1.1.1水资源要求 根据我所多年采水样分析结果表明,大鲵养殖对水的总体要求是:水源充足,无毒无害,符合渔业用水标准。具体在水源上,以山区溪流水、水库水、地下水等清、凉、活水为好,能做到排灌自如;在水温上,应严格控制在0~28℃以内,以10~22℃为好;在水质上,要求溶氧丰富,在3.5mg/L以上,PH值在6.5~7.5。水中的总硬度和总碱度及氯化物、硫酸盐、硅酸盐、氨态氮等都不能超过渔业用水标准。 1.1.2环境要求 养殖池四周要求环境安静、阴凉、空气清新,以四周群山环绕、树木茂盛、人烟稀少、环境相对独立为好,另外,要求交通方便,当地鱼虾蟹或动物内脏等饵料资源丰富。 1.2养殖场的设计建造 大鲵生长有明显的阶段性,并有变态过程,人工养殖大鲵其养殖池须分阶段设计建造。其养殖池面积应视大鲵规格大小而定,稚鲵池(蝌蚪阶段1龄以内)0.5~1平方米,幼鲵池(幼鲵阶段1~2龄)1~2平方米,成鲵池(成鲵阶段2~4龄)2~4平方米,亲鲵池(4龄以上)5平方米左右。大鲵各阶段养殖池,其形状以长方形或椭圆形为佳,长宽比为3:2,其高度要求在所养殖大鲵其全长的二至三倍,养殖场池四周及底部应光滑,顶部建防逃设施或加盖防逃网,在池内可设计多个洞穴,便于大鲵隐蔽躲藏,各养殖池应建造独立的排灌设施,做到水位能有效调节,水进出自如,排污方便。 整个养殖场应建立完善的大鲵防逃、防偷、防害设施。 2、大鲵苗种放养及种苗鉴定 2.1养殖池的消毒 新建的养殖池,特别是水泥池,必须浸泡二个月以上,待其碱性消失后方可放养苗种。对于原有养殖池要进行消毒,消毒药物一般用1PPM的漂白粉或0.5PPM的90%晶体敌百虫杀灭细菌或寄生虫等敌害生物,然后用清水冲洗后注入新水方可放养苗种。 2.2鲵种消毒 为防止鲵种将病原微生物带入养殖池内,应将所有放养的鲵种用呋喃类药物每立方米水体0.2g或亚甲基0.5g兑水浸泡5分钟,然后将药水和鲵种一同轻轻放入养殖池内。 2.3种苗鉴定 2.3.1大鲵苗种与其他苗种的区别 在两栖类中。有尾目中的小鲵科、蝾螈科、洞源科等种类与大鲵极为相似,区别它们最主要的是比较其形态特征,主要有以下三点: 隐鳃鲵科(大鲵)、小鲵科、蝾螈科形态特征比较 2.3.2大鲵苗体质优劣的鉴定 大鲵苗种体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饲养的成功与否。优质的大鲵苗种应该是机体健壮、肌肉肥厚、体表无伤痕和寄生虫,未变态前外鳃完整无病变。反之,则为劣质鲵苗。 2.4放养密度 大鲵养殖池其放养密度视养殖大鲵规格和养殖场水源、水体、饵料等因素而定。一般情况下,苗种阶段考虑大鲵其活动范围较小,摄食能力较弱,放养密度可适当偏大,便于集中管理饲养。在成鲵阶段考虑大鲵活动范围大,摄食能力强,加之有互相攻击性,其放养密度应小。我们多年的养殖实践认为,苗种阶段其放养密度为60~100尾/平方米,成鲵阶段5~20尾/平方米。放养时,要求规格尽量保证整齐,个体之间不宜相差0.5倍以上。 3、养殖管理 3.1饵料投喂 大鲵饵料以鲜活的鱼虾蟹蛙及动物内脏为好,其饵料投喂与鱼类养殖饵料投喂一样,应做到“四定”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定时,根据大鲵活动状况,投喂多在傍晚进行;定位,饵料投放位置应在大鲵洞穴附近,便于懒惰的大鲵取食;定质,大鲵对饵料质量要求较严,要求鲜活,并且对饵料的品种不能变化太大,避免大鲵拒食;定量,大鲵贪食,喂食量应由少到多,循序渐进,一般按体重的10~15%进行投喂,具体投喂时还应根据水温、天气状况、大鲵个体等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另外,在大鲵饵料投喂吃食时,应尽量保持大鲵不受惊吓,避免其吐食。 3.2调节水质 养殖大鲵应经常保持大鲵池内水质清爽无污染,水体透明度大,溶氧量高,PH值在6.8~7.8间。在实际养殖过程中,要及时清除残饵和排泄物,定期用生石灰调节水质,长期保持池水流动。 3.3调节水温和光照 大鲵对水体温度要求较严,超出其忍受力会造成大鲵冬眠或夏眠,在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必须采取降温或增温措施,确保大鲵有一个适宜的水温生长环境。另外,大鲵畏光,养殖场应采取措施避免日光强射,夜晚巡查时,不能用强光对射。 3.4防逃防偷 大鲵逃跑能力特强,其陆上或水中运动较为敏捷,并能爬高顶重,稍有不慎便会逃逸,必须时刻注意防逃,尤其在下暴雨时要注意。养殖池和整个养殖场所有进出水口和陆上通道口都要装防逃设施。 大鲵其经济价值较高,在养殖过程中要时刻注意防止不法分子的偷盗。 4、病害防治 大鲵在人工养殖环境中,由于环境、饵料、密度等影响,人工养殖大鲵比野外大鲵发病率、死亡率高出几十倍以上,要提高养殖大鲵成活率必须在加强日常管理的前提下,注重预防为主,方能保证大鲵养殖成功出成效。 4.养殖条件: 室内外均可养殖。室外为露天专门修建的养殖池,室内为各种闲置设施改造成的养殖池。养殖池只需保证安全牢固不渗漏水,保持流水或配备增氧机。室内养殖池的大小可从1平方米到几十平方米不等。养殖池在放养前需用水浸池1个月,使pH值在6.4以下,一般不要强光照,只保持微光或无光均可。 5.种苗放养: 大鲵养殖一般引进10厘米以上的幼鲵,每平方米水面可放鲵20条左右。种苗放养前养殖地用硫酸铜2毫克/升浸泡5小时消毒,鲵体用氯化钠5%药浴10分钟。事先在池内用麻石搭建洞穴,放置水草以供大鲵躲藏。 6.饲喂: 养殖池设饵料台,台面高出水面少许。投喂饲料,以天然饵料为好,主要有浮游生物类、虫类、肉类及鱼类、贝类等。每天早晚各投饵一次,时间为早晨7:30前及晚上10:30前为好。在投饵料时应先清理掉上次的残饵。投喂量为体重的5-10%。当水温在16-23℃时应加大投饵量,次数及时间可保持不变。 7.日常管理。 大鲵的日常管理简单,但很重要。投饵时保持三定:定时、定点、定量。了解大鲵的生态习性很重要,大鲵喜静怕吵,喜清水怕浑水,喜阴暗怕强光,养殖中要尽量照顾它的这些习性。另外,定时对鲵体及养殖池消毒防病,注意水温变化,夏季控制水温不超过26℃,以防“夏眠”,冬季防止水温低于结冰温度。
具体的内容,在网上有视频可以下,不过要付费的。这里是我早了一点内容。你先了解下。
雉鸡的繁育技术 — 繁殖特点
  1.性成熟晚,季节性产蛋 雉鸡生长到10月龄左右才达到性成熟,并开始繁殪。雄雉鸡比雌雉鸡晚1个月性成熟。在自然环境中,野生雉鸡的繁殖期从每年2月份到6—7月份,雉鸡的产蛋量即达到全年产量90%以上。在人工养殖环境中,产蛋期延长到9月份,产蛋量也较野生雉鸡高。人工驯化后的雉鸡性成熟期可提前。美国七彩雉鸡4—5个月就可达到性成熟期。
  2.配种 野生状态下雉鸡在繁殖季节以1雄配2—4雌组成相对稳定的“婚配群”,每年2—3月开始繁殖,5—6月是繁殖高峰期,7—8月逐渐减少,并停止。人工养殖的雉鸡要掌握适时放对配种。山鸡
  3.产蛋 野生状态下,雌雉鸡年产蛋2窝,个别的能产到3窝,每窝15—20枚蛋。蛋壳色为浅橄榄黄色,椭圆形,蛋重24—28克,纵径25—32.5毫米,如第一窝蛋被毁坏,雌雉鸡可补产第二窝蛋。在产蛋期内,雌雉鸡产蛋无规律性,一般连产2天休息1天,个别连产3天休息1天,初产雌雉鸡隔天产1枚蛋的较多,每天产蛋时间集中在上午9时至下午3时。
  4.就巢性 野生雉鸡有就巢性,通常在树丛、草丛等隐蔽处营造一个简陋的巢窝,垫上枯草、落叶及少量羽毛,雌雉鸡在窝内产蛋、孵化。在此期间,躲避雄雉鸡,如果被雄雉鸡发现巢窝,雄雉鸡会毁巢啄蛋。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要设置较隐蔽的产蛋箱或草窝,供雌雉鸡产蛋,同时,可以避免雄雉鸡的毁蛋行为。
  雉鸡的繁育技术 — 繁殖技术
  1.种雉鸡的选择 建立优良的种雉鸡群,其前提条件是必须按照育种目标的要求,选择符合要求的雌雄雉鸡组成种雉鸡群,经过严格的选择加上科学合理完善的饲养管理,使雌雄种雉鸡达到良好的繁殖性能,使其优良的遗传潜力得以充分的表现。 (1)根据体型外貌特征和生理特征选择 所选择的种雉鸡必须具备本品种的明显特征,发育良好,体质健壮。雌雉鸡:体型大,结构匀称,发育良好,活泼好动,觅食力强,头宽深适中,颈长而细,眼大灵活,喙短而弯曲,胸宽深而丰满,背宽、平、长,羽毛紧贴身体,有光泽,羽毛符合品种特征,尾发达,静止站立时尾不着地,羽毛紧贴身体有光泽,羽色符合品种特征。肛门清洁,松弛而湿润,腹部容积大,两耻骨间和胸骨末端与耻骨之间的距离均较宽,产蛋量高,产肉性能好。 雄雉鸡:身体各部匀称,发育良好,脸鲜红色,耳羽簇发达直立,胸部宽深,背宽而直,颈粗,羽毛华丽,而符合本品种特征。雄性特征明显,性欲旺盛,两脚距离宽,站立稳健有力,突出的生长速度和产肉性能。 (2)根据记录成绩选择 主要指标为早期生长速度、体重、胸宽、趾长、趾粗及屠宰率。肉用雉鸡要求早期生长速度越快越好,饲养期短,资金设备周转快,饲料报酬高,经济效益大。肉用雉鸡体重越大,产肉越多,屠宰率也愈高,胸宽,趾长、趾粗的雉鸡体型较大。肉用雉鸡的肌肉品质也很重要,应具备鲜、香、嫩等特点。肉品质与生长速度呈负相关,生长速度越快的雉鸡,相对而言,肉质风味略差。除考虑以上各项指标外,还应选择有关繁殖力指标:产蛋量、蛋重、受精率、孵化率、育雏率、育成率等。
  2.种雉鸡的配种技术 (1)放配年龄和种雉鸡利用年限 适宜的配种合群时间:经产雌雉鸡群在4月中旬,初产雌雉鸡群在4月末放入种雄雉鸡,但我国疆域辽阔,南北方各地区雉鸡进入繁殖期的时间早晚相差达1个月。雉鸡进入配种合群时间也不同,所以应在正式合群前,试放一两只雄雉鸡到雌雉鸡群中,观察雌雉鸡是否进入繁殖期。也可根据雌雉鸡的呜叫、红脸或做巢行为来掌握合群时间。据经验,配对合群时间应在雌雉鸡比较乐意接受配种前5—10天为好,如果合群过早,雌雉鸡没有发情,而雄雉鸡则有求偶行为,雄雉鸡强烈追抓雌雉鸡,造成雌雉鸡惧怕心理,以后即使发情,也不愿意接受配种,使种蛋受精率降低。合群过晚,则因雄雉鸡间领主地位没有确立而产生激烈争斗,过多消耗体力,精液质量和受精率受到影响,同时,雌雉鸡群也因惊吓不安而影响产蛋率。 成年种雉鸡达到性成熟后即可用来配种,雉鸡用于配种年龄:驯养代数少的雉鸡一般为10月龄,美国七彩雉鸡为5—6月龄。 生产中一般留1年龄的雉鸡作种用于交配、繁殖。繁殖期一过即淘汰。但生产性能特别优秀的个体或群体,雄雉鸡可留用2年,雌雉鸡留用2—3年。美国七彩雉鸡一般利用2个产蛋期。(2)雌雄配比要合适 雉鸡的雌雄配比对种蛋受精率的影响很大。如果雄雉鸡比例高,不仅浪费饲料,踩坏雌雉鸡,而且会因争偶斗架而影响雉鸡群安宁,雄雉鸡伤亡较多,影响配种效果,如比例过低,发情的雌雉鸡容易被漏配,也会影响受精率。雉鸡的雌雄配比一般为6—8:1,可达最佳受精效果。在开始合群时,以4—5:1放入雄雉鸡,配种过程中随时挑出淘汰争斗伤亡和无配种能力的雄雉鸡,而不再补充种雄雉鸡,维持整个繁殖期雌雄比例在6—7:1。尽量保持种雄雉鸡的种群顺序的稳定性,减少调群造成斗架伤亡。(3)保护“王子雉”,设置屏障 雌雄雉鸡合群后,雄雉鸡间发生强烈的争偶斗架,此过程称为拔王过程,经过几天的争斗,产生了获胜者“王子雉”。一旦确立了“王子雉”后,雉鸡群就安定下来,“王子雉”多为发育好,体型大的雄雉鸡。为了提高受精率,要注意保护“王子雉”,树立“王子雉”的优势,以控制群中其他雄雉鸡之间的争斗,减少伤亡。保护“王子雉”不要随意往雉群中加入新的雄雉鸡,以免破坏已建立起来的顺序,引起新的拔王争斗。同时也不要轻易捉走“王子雉”。为避免“王子雉”控制其他雄雉鸡之间的配种而影响受精率,可以在配种运动场设置屏风或隔板,遮挡“王子雉”的视线,使其他雄雉鸡均有与雌雉鸡交尾的机会,增加种蛋受精率;同时,“王子雉”追赶时,其他雄雉鸡有躲藏的余地,减少种雄雉鸡的伤亡。最简便的方法是用大张的石棉瓦横立在圈舍中,每100平方米3—4张即可。(4)防暑降温 每年6月下旬以后,天气开始炎热,雉鸡性活动下降,交尾次数减少,种蛋受精率下降,此时,应采用遮荫,地面喷水降温措施,增加饲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及添加一些抗热应激药物,以提高种蛋受精率。
  3.配种方法 (1)大群配种 在较大数量的雌雉鸡中按1:5的比例放入雄雉鸡,任其自由交配,每群雌雉鸡在100只左右为宜。繁殖期间,发现因斗殴伤亡或无配种能力的雄雉鸡随时挑出,不再补充新的雄雉鸡。目前,生产场基本都采用这种方法,其管理简便,节省人力,受精率及孵化率较高,缺点是这种配种方法系谱不清,时间长了易造成近亲繁殖,种质退化,应定期进行血液更新。(2)小群配种 就是以1只雄雉鸡与6—8只雌雉鸡组成“婚配群”,放养在单独的小间或饲养笼内,雌、雄雉鸡均带有脚号,这种方法常用于家系繁殖制种,管理上比较繁琐,但可以通过家系繁殖,较好地观察雉鸡的生产性能。育种工作中经常应用此法。(3)人工授精 可以充分利用优良种雄雉鸡,对提高和改良品种作用很大,据报道,雉鸡人工授精,受精率可达85%以上。
【中文名称】:大鲵 【拉丁学名】:Andrias davidianus 【俗名】:娃娃鱼,人鱼,孩儿鱼,狗鱼,鳕鱼,脚鱼,啼鱼,腊狗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级别】:二级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未定(I) 【特有种】:是 【濒危等级】:濒危 【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 【生态环境】:山溪或水潭中 【海拔上限】: 2800 【海拔下限】: 100 【致危因素】:因为贸易被捕猎,作为医药成分被捕猎,作为食物被捕猎,回游被切断,环境污染 【保护措施】:人工饲养,人工繁殖,国家级等级,已有保护区 【国内分布】:河北, 山西,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四川, 贵州, 云南, 陕西, 甘肃, 青海 人工养殖 1、大鲵养殖池的设计建造 自然界大鲵生活在海拔300~800m的山区溪流中,有喜阴怕风、喜静怕惊、喜洁怕脏的特点,人工建造大鲵养殖池最好应仿照大鲵自然界的生活状况等来进行。 1.1养殖场址的选择要求 1.1.1水资源要求 根据我所多年采水样分析结果表明,大鲵养殖对水的总体要求是:水源充足,无毒无害,符合渔业用水标准。具体在水源上,以山区溪流水、水库水、地下水等清、凉、活水为好,能做到排灌自如;在水温上,应严格控制在0~28℃以内,以10~22℃为好;在水质上,要求溶氧丰富,在3.5mg/L以上,PH值在6.5~7.5。水中的总硬度和总碱度及氯化物、硫酸盐、硅酸盐、氨态氮等都不能超过渔业用水标准。 1.1.2环境要求 养殖池四周要求环境安静、阴凉、空气清新,以四周群山环绕、树木茂盛、人烟稀少、环境相对独立为好,另外,要求交通方便,当地鱼虾蟹或动物内脏等饵料资源丰富。 1.2养殖场的设计建造 大鲵生长有明显的阶段性,并有变态过程,人工养殖大鲵其养殖池须分阶段设计建造。其养殖池面积应视大鲵规格大小而定,稚鲵池(蝌蚪阶段1龄以内)0.5~1平方米,幼鲵池(幼鲵阶段1~2龄)1~2平方米,成鲵池(成鲵阶段2~4龄)2~4平方米,亲鲵池(4龄以上)5平方米左右。大鲵各阶段养殖池,其形状以长方形或椭圆形为佳,长宽比为3:2,其高度要求在所养殖大鲵其全长的二至三倍,养殖场池四周及底部应光滑,顶部建防逃设施或加盖防逃网,在池内可设计多个洞穴,便于大鲵隐蔽躲藏,各养殖池应建造独立的排灌设施,做到水位能有效调节,水进出自如,排污方便。 整个养殖场应建立完善的大鲵防逃、防偷、防害设施。 2、大鲵苗种放养及种苗鉴定 2.1养殖池的消毒 新建的养殖池,特别是水泥池,必须浸泡二个月以上,待其碱性消失后方可放养苗种。对于原有养殖池要进行消毒,消毒药物一般用1PPM的漂白粉或0.5PPM的90%晶体敌百虫杀灭细菌或寄生虫等敌害生物,然后用清水冲洗后注入新水方可放养苗种。 2.2鲵种消毒 为防止鲵种将病原微生物带入养殖池内,应将所有放养的鲵种用呋喃类药物每立方米水体0.2g或亚甲基0.5g兑水浸泡5分钟,然后将药水和鲵种一同轻轻放入养殖池内。 2.3种苗鉴定 2.3.1大鲵苗种与其他苗种的区别 在两栖类中。有尾目中的小鲵科、蝾螈科、洞源科等种类与大鲵极为相似,区别它们最主要的是比较其形态特征,主要有以下三点: 隐鳃鲵科(大鲵)、小鲵科、蝾螈科形态特征比较 2.3.2大鲵苗体质优劣的鉴定 大鲵苗种体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饲养的成功与否。优质的大鲵苗种应该是机体健壮、肌肉肥厚、体表无伤痕和寄生虫,未变态前外鳃完整无病变。反之,则为劣质鲵苗。 2.4放养密度 大鲵养殖池其放养密度视养殖大鲵规格和养殖场水源、水体、饵料等因素而定。一般情况下,苗种阶段考虑大鲵其活动范围较小,摄食能力较弱,放养密度可适当偏大,便于集中管理饲养。在成鲵阶段考虑大鲵活动范围大,摄食能力强,加之有互相攻击性,其放养密度应小。我们多年的养殖实践认为,苗种阶段其放养密度为60~100尾/平方米,成鲵阶段5~20尾/平方米。放养时,要求规格尽量保证整齐,个体之间不宜相差0.5倍以上。 3、养殖管理 3.1饵料投喂 大鲵饵料以鲜活的鱼虾蟹蛙及动物内脏为好,其饵料投喂与鱼类养殖饵料投喂一样,应做到“四定”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定时,根据大鲵活动状况,投喂多在傍晚进行;定位,饵料投放位置应在大鲵洞穴附近,便于懒惰的大鲵取食;定质,大鲵对饵料质量要求较严,要求鲜活,并且对饵料的品种不能变化太大,避免大鲵拒食;定量,大鲵贪食,喂食量应由少到多,循序渐进,一般按体重的10~15%进行投喂,具体投喂时还应根据水温、天气状况、大鲵个体等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另外,在大鲵饵料投喂吃食时,应尽量保持大鲵不受惊吓,避免其吐食。 3.2调节水质 养殖大鲵应经常保持大鲵池内水质清爽无污染,水体透明度大,溶氧量高,PH值在6.8~7.8间。在实际养殖过程中,要及时清除残饵和排泄物,定期用生石灰调节水质,长期保持池水流动。 3.3调节水温和光照 大鲵对水体温度要求较严,超出其忍受力会造成大鲵冬眠或夏眠,在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必须采取降温或增温措施,确保大鲵有一个适宜的水温生长环境。另外,大鲵畏光,养殖场应采取措施避免日光强射,夜晚巡查时,不能用强光对射。 3.4防逃防偷 大鲵逃跑能力特强,其陆上或水中运动较为敏捷,并能爬高顶重,稍有不慎便会逃逸,必须时刻注意防逃,尤其在下暴雨时要注意。养殖池和整个养殖场所有进出水口和陆上通道口都要装防逃设施。 大鲵其经济价值较高,在养殖过程中要时刻注意防止不法分子的偷盗。 4、病害防治 大鲵在人工养殖环境中,由于环境、饵料、密度等影响,人工养殖大鲵比野外大鲵发病率、死亡率高出几十倍以上,要提高养殖大鲵成活率必须在加强日常管理的前提下,注重预防为主,方能保证大鲵养殖成功出成效。 4.养殖条件: 室内外均可养殖。室外为露天专门修建的养殖池,室内为各种闲置设施改造成的养殖池。养殖池只需保证安全牢固不渗漏水,保持流水或配备增氧机。室内养殖池的大小可从1平方米到几十平方米不等。养殖池在放养前需用水浸池1个月,使pH值在6.4以下,一般不要强光照,只保持微光或无光均可。 5.种苗放养: 大鲵养殖一般引进10厘米以上的幼鲵,每平方米水面可放鲵20条左右。种苗放养前养殖地用硫酸铜2毫克/升浸泡5小时消毒,鲵体用氯化钠5%药浴10分钟。事先在池内用麻石搭建洞穴,放置水草以供大鲵躲藏。 6.饲喂: 养殖池设饵料台,台面高出水面少许。投喂饲料,以天然饵料为好,主要有浮游生物类、虫类、肉类及鱼类、贝类等。每天早晚各投饵一次,时间为早晨7:30前及晚上10:30前为好。在投饵料时应先清理掉上次的残饵。投喂量为体重的5-10%。当水温在16-23℃时应加大投饵量,次数及时间可保持不变。 7.日常管理。 大鲵的日常管理简单,但很重要。投饵时保持三定:定时、定点、定量。了解大鲵的生态习性很重要,大鲵喜静怕吵,喜清水怕浑水,喜阴暗怕强光,养殖中要尽量照顾它的这些习性。另外,定时对鲵体及养殖池消毒防病,注意水温变化,夏季控制水温不超过26℃,以防“夏眠”,冬季防止水温低于结冰温度。
【中文名称】:大鲵 【拉丁学名】:Andrias davidianus 【俗名】:娃娃鱼,人鱼,孩儿鱼,狗鱼,鳕鱼,脚鱼,啼鱼,腊狗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级别】:二级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未定(I) 【特有种】:是 【濒危等级】:濒危 【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 【生态环境】:山溪或水潭中 【海拔上限】: 2800 【海拔下限】: 100 【致危因素】:因为贸易被捕猎,作为医药成分被捕猎,作为食物被捕猎,回游被切断,环境污染 【保护措施】:人工饲养,人工繁殖,国家级等级,已有保护区 【国内分布】:河北, 山西,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四川, 贵州, 云南, 陕西, 甘肃, 青海 人工养殖 1、大鲵养殖池的设计建造 自然界大鲵生活在海拔300~800m的山区溪流中,有喜阴怕风、喜静怕惊、喜洁怕脏的特点,人工建造大鲵养殖池最好应仿照大鲵自然界的生活状况等来进行。 1.1养殖场址的选择要求 1.1.1水资源要求 根据我所多年采水样分析结果表明,大鲵养殖对水的总体要求是:水源充足,无毒无害,符合渔业用水标准。具体在水源上,以山区溪流水、水库水、地下水等清、凉、活水为好,能做到排灌自如;在水温上,应严格控制在0~28℃以内,以10~22℃为好;在水质上,要求溶氧丰富,在3.5mg/L以上,PH值在6.5~7.5。水中的总硬度和总碱度及氯化物、硫酸盐、硅酸盐、氨态氮等都不能超过渔业用水标准。 1.1.2环境要求 养殖池四周要求环境安静、阴凉、空气清新,以四周群山环绕、树木茂盛、人烟稀少、环境相对独立为好,另外,要求交通方便,当地鱼虾蟹或动物内脏等饵料资源丰富。 1.2养殖场的设计建造 大鲵生长有明显的阶段性,并有变态过程,人工养殖大鲵其养殖池须分阶段设计建造。其养殖池面积应视大鲵规格大小而定,稚鲵池(蝌蚪阶段1龄以内)0.5~1平方米,幼鲵池(幼鲵阶段1~2龄)1~2平方米,成鲵池(成鲵阶段2~4龄)2~4平方米,亲鲵池(4龄以上)5平方米左右。大鲵各阶段养殖池,其形状以长方形或椭圆形为佳,长宽比为3:2,其高度要求在所养殖大鲵其全长的二至三倍,养殖场池四周及底部应光滑,顶部建防逃设施或加盖防逃网,在池内可设计多个洞穴,便于大鲵隐蔽躲藏,各养殖池应建造独立的排灌设施,做到水位能有效调节,水进出自如,排污方便。 整个养殖场应建立完善的大鲵防逃、防偷、防害设施。 2、大鲵苗种放养及种苗鉴定 2.1养殖池的消毒 新建的养殖池,特别是水泥池,必须浸泡二个月以上,待其碱性消失后方可放养苗种。对于原有养殖池要进行消毒,消毒药物一般用1PPM的漂白粉或0.5PPM的90%晶体敌百虫杀灭细菌或寄生虫等敌害生物,然后用清水冲洗后注入新水方可放养苗种。 2.2鲵种消毒 为防止鲵种将病原微生物带入养殖池内,应将所有放养的鲵种用呋喃类药物每立方米水体0.2g或亚甲基0.5g兑水浸泡5分钟,然后将药水和鲵种一同轻轻放入养殖池内。 2.3种苗鉴定 2.3.1大鲵苗种与其他苗种的区别 在两栖类中。有尾目中的小鲵科、蝾螈科、洞源科等种类与大鲵极为相似,区别它们最主要的是比较其形态特征,主要有以下三点: 隐鳃鲵科(大鲵)、小鲵科、蝾螈科形态特征比较 2.3.2大鲵苗体质优劣的鉴定 大鲵苗种体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饲养的成功与否。优质的大鲵苗种应该是机体健壮、肌肉肥厚、体表无伤痕和寄生虫,未变态前外鳃完整无病变。反之,则为劣质鲵苗。 2.4放养密度 大鲵养殖池其放养密度视养殖大鲵规格和养殖场水源、水体、饵料等因素而定。一般情况下,苗种阶段考虑大鲵其活动范围较小,摄食能力较弱,放养密度可适当偏大,便于集中管理饲养。在成鲵阶段考虑大鲵活动范围大,摄食能力强,加之有互相攻击性,其放养密度应小。我们多年的养殖实践认为,苗种阶段其放养密度为60~100尾/平方米,成鲵阶段5~20尾/平方米。放养时,要求规格尽量保证整齐,个体之间不宜相差0.5倍以上。 3、养殖管理 3.1饵料投喂 大鲵饵料以鲜活的鱼虾蟹蛙及动物内脏为好,其饵料投喂与鱼类养殖饵料投喂一样,应做到“四定”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定时,根据大鲵活动状况,投喂多在傍晚进行;定位,饵料投放位置应在大鲵洞穴附近,便于懒惰的大鲵取食;定质,大鲵对饵料质量要求较严,要求鲜活,并且对饵料的品种不能变化太大,避免大鲵拒食;定量,大鲵贪食,喂食量应由少到多,循序渐进,一般按体重的10~15%进行投喂,具体投喂时还应根据水温、天气状况、大鲵个体等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另外,在大鲵饵料投喂吃食时,应尽量保持大鲵不受惊吓,避免其吐食。 3.2调节水质 养殖大鲵应经常保持大鲵池内水质清爽无污染,水体透明度大,溶氧量高,PH值在6.8~7.8间。在实际养殖过程中,要及时清除残饵和排泄物,定期用生石灰调节水质,长期保持池水流动。 3.3调节水温和光照 大鲵对水体温度要求较严,超出其忍受力会造成大鲵冬眠或夏眠,在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必须采取降温或增温措施,确保大鲵有一个适宜的水温生长环境。另外,大鲵畏光,养殖场应采取措施避免日光强射,夜晚巡查时,不能用强光对射。 3.4防逃防偷 大鲵逃跑能力特强,其陆上或水中运动较为敏捷,并能爬高顶重,稍有不慎便会逃逸,必须时刻注意防逃,尤其在下暴雨时要注意。养殖池和整个养殖场所有进出水口和陆上通道口都要装防逃设施。 大鲵其经济价值较高,在养殖过程中要时刻注意防止不法分子的偷盗。 4、病害防治 大鲵在人工养殖环境中,由于环境、饵料、密度等影响,人工养殖大鲵比野外大鲵发病率、死亡率高出几十倍以上,要提高养殖大鲵成活率必须在加强日常管理的前提下,注重预防为主,方能保证大鲵养殖成功出成效。 4.养殖条件: 室内外均可养殖。室外为露天专门修建的养殖池,室内为各种闲置设施改造成的养殖池。养殖池只需保证安全牢固不渗漏水,保持流水或配备增氧机。室内养殖池的大小可从1平方米到几十平方米不等。养殖池在放养前需用水浸池1个月,使pH值在6.4以下,一般不要强光照,只保持微光或无光均可。 5.种苗放养: 大鲵养殖一般引进10厘米以上的幼鲵,每平方米水面可放鲵20条左右。种苗放养前养殖地用硫酸铜2毫克/升浸泡5小时消毒,鲵体用氯化钠5%药浴10分钟。事先在池内用麻石搭建洞穴,放置水草以供大鲵躲藏。 6.饲喂: 养殖池设饵料台,台面高出水面少许。投喂饲料,以天然饵料为好,主要有浮游生物类、虫类、肉类及鱼类、贝类等。每天早晚各投饵一次,时间为早晨7:30前及晚上10:30前为好。在投饵料时应先清理掉上次的残饵。投喂量为体重的5-10%。当水温在16-23℃时应加大投饵量,次数及时间可保持不变。 7.日常管理。 大鲵的日常管理简单,但很重要。投饵时保持三定:定时、定点、定量。了解大鲵的生态习性很重要,大鲵喜静怕吵,喜清水怕浑水,喜阴暗怕强光,养殖中要尽量照顾它的这些习性。另外,定时对鲵体及养殖池消毒防病,注意水温变化,夏季控制水温不超过26℃,以防“夏眠”,冬季防止水温低于结冰温度。

第4题:

池塘养殖应每天早晚巡塘一次,观察水色和鱼的动态。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谈谈你对我国观赏鱼养殖的认识和对发展前景的预测。 


正确答案:饲养观赏鱼以我国最早,一说始于唐朝,宋朝时金鱼进人家养,1596年,张谦德已著有《朱砂鱼谱》阐述金鱼。至清朝中后期,我国家养金鱼观赏达到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观赏鱼的国家,另一说相传在我国西周时期就开始从野生鲫鱼(Carassiu auratus)选择变异种群----金鱼饲养观赏。欧洲大约于18世纪才掀起饲养观赏鱼的热潮。如今,饲养观赏鱼已成为全球性一种文化休闲的时尚。    二、我国观赏鱼市场现状:
我国是金鱼的故乡,是金鱼原产地。公元1500年金鱼从我国传入日本,300年前传入欧洲,100年前传入美国,现在金鱼已经是世界性品种,据记载约有280个品种。
长期以来,我国把养殖观赏鱼作为副业,把食用鱼养殖作为水产部门长期以来重要的主业,致使我国观赏鱼几十年来停滞不前,观赏鱼养殖技术也十分落后,主要还是沿用传统的养殖方法,技术含量低,产量不稳定。改革开放以来,观赏鱼业有了长足的进步,福州一带有不少金鱼养殖户,此外上海、杭州等观赏鱼业也蒸蒸日上,北京通州区11个乡镇养殖观赏鱼,金鱼养殖面积近7000亩,加上相连的朝阳区达到12000亩,形成我国最大的连片观赏鱼养殖区。
随着我国加入WTO脚步的临近,观赏鱼的发展为我国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供了可能。从近年来观赏鱼的出口情况来看,由于观赏鱼的生产是典型劳动密集型,国外由于劳动力价格很高,观赏鱼中心不断东移,先是日本为中心,后是新加坡,现在正向中国移动。观赏鱼在中国的发展将大大增加农产品的贸易额,从目前我国农产品出口情况来看,每年出口额在130亿美元左右,其中水产品20亿美元左右,而且集中在日本、香港、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贸易量不大且过于集中在一个地区,容易产生波动和依附性。特别是90年代以来绿色贸易壁垒的兴起,由于我国和发达国家在信息、技术、环境条件上的不对称性,常常会引起贸易纠纷,观赏鱼因为非食用性,出口环境相对比较轻松。目前,每年全球观赏鱼的贸易额高达50亿美元,且每年以高于10%的速度增长。如果我国能占全球贸易额的10-30%,每年可以解决10-20万人就业,带动相关的饲料、鱼药、技术服务等20-30万人就业,帮助30-50万农民致富,而且国内市场也很大,随着国内居民收入和收入预期的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和生活品位的提高,观赏鱼和水族文化走向家庭已成为趋势。 但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由于受整体经济水平的限制,把养殖观赏鱼当成不务正业的副业,人为地把食用鱼养殖作为水产部门长期以来重要的主业,致使我国虽然是金鱼的故乡,但是几十年来观赏鱼养殖技术、市场开拓、产业化发展都是源于农民的摸索,虽有发展但进展不大,缺少引导和扶持。我国大大小小的水产研究所上百个,但没有一个观赏鱼研究所,在食用鱼养殖技术突习猛进的今天,观赏鱼养殖技术却停步不前,技术含量低、产业不稳定。日本一条锦鲤可以卖到3000-4000万人民币,我们卖锦鲤论斤卖也不过10元。据统计,我们养殖的金鱼出口合格率不到5%,根本在于养殖池塘设计、金鱼品种和养殖技术跟不上。我们和国外观赏鱼之间最大差距在品质、在品牌,所以观赏鱼发展战略就是提高品质,构建品牌。三、我国观赏鱼市场前景及采取措施:
(1) 增强人民意识:目前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日益提高,水产品市场也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观赏鱼的养殖也进入寻常百姓家庭。但就笔者从花鸟市场的调查来看,我国的一般老百姓目前还只是养一些比较容易养且价格比较便宜的金鱼等品种,像一些热带观赏鱼类他们仍然持观望态度,不敢冒然试养。而且他们认为,家里养一些金鱼就可以了,那些比较昂贵的海水鱼就目前来说还属于奢侈品。
(2)加速市场的整顿:目前我国观赏鱼市场尤其是出口市场比较混乱,各进出口企业在信息上相互保密,在价格上竞相压价,在市场上各自垄断,这些状况极不利于我国观赏鱼市场整体形象的树立,最终深受其害的是我国广大养殖者。因此,加速市场的整理、协调进出口价格、保护养殖都利益是当务之急。必须通过有关专业协会(学会)如中国水产学会、中国观赏鱼研究会等机构统一协调、统筹组织、加强管理,确保市场运行良好,实现观赏鱼集中贸易、货畅其流、加强交流、出口创汇的目的。
(3)加强新品种的开发: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大资源,除了积极引进具有推广前景的名贵观赏鱼如优质锦鲤、亚洲龙鱼、热带观赏鱼与海水观赏鱼外,还要不断开发我国现有的名优品种,着重提纯复壮那些历史悠久、性能稳定、市场行情好的品种,并运用生物学、遗传基因学等手段,开发优良新品系,增加观赏鱼在国际国内两大市场上的竞争力。

第6题:

只能单独养殖的鱼是()

  • A、龙鱼
  • B、花汉鱼
  • C、剑尾鱼
  • D、红绿灯鱼

正确答案:B

第7题:

我国观赏鱼养殖可根据地域分为()、()、与()三个养殖基地。


正确答案:华中养殖基地;华南养殖基地;北方养殖基地

第8题:

挪威人工养殖量较大且被誉为冰海之皇的鱼种是()。

A、加鱼

B、鳕鱼

C、鲨鱼

D、三文鱼


答案:D

第9题:

鱼农综合养殖中滤食性鱼常选()。

  • A、鲢鱼和鳙鱼
  • B、草鱼和团头鲂
  • C、罗非鱼
  • D、青鱼

正确答案:A

第10题:

四大家鱼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不能够人工繁殖,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在池塘环境条件下缺乏像自然界那样的综合生态条件的刺激,从而影响下丘脑GnRH合成和释放,进而影响GtH的合成和释放,使得家鱼性腺不能从相对静止状态的第Ⅳ期迅速过渡产卵状态的第Ⅴ期,即不能自然产卵。
人工催产的原理:注射外源的LRH或者LRH-A可以起到GnRH的作用,进而触发雌雄鱼的垂体分泌大量GtH,经血液循环到达性腺,性腺受到GtH的作用后,迅速发育成熟,开始排卵;与此同时,分泌性激素,促使亲鱼发情而进入性活动—产卵、排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