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非糯性基因(W)对糯性基因(w)是显性,黄胚乳基因(Y)对白

题目

玉米非糯性基因(W)对糯性基因(w)是显性,黄胚乳基因(Y)对白胚乳基因(y)是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第9号和第6号染色体上。W—和w一表示该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缺失区段不包括W和w基因),缺失不影响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请回答下列问题:基因型为Ww一Yy的个体产生可育雄配子的类型及其比例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玉米种子的淀粉性(A)对砂糖性基因(a)为显性,一个纯系砂糖性玉米的雌蕊接受了淀粉性的花粉,它所产生的种子的胚乳的基因型是AAa。()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

第2题:

玉米糯性与非糯性、甜粒与非甜粒为两对相对性状。用非糯非甜粒与糯性甜粒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F1表现为非糯非甜粒,F2有4种表现型,其数量比为9:3:3:1。若重复该杂交实验时,发现有一F1植株自交,产生的F2只有非糯非甜粒和糯性甜粒2种表现型。产生这一杂交结果最可能的原因是( )

A.染色体发生了易位
B.染色体组数目整倍增加
C.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替换
D.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增减

答案:A
解析:
由题意可知,纯合非糯非甜粒与糯性甜粒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F1表现为非糯非甜粒,说明非糯和非甜粒为显性性状。F2的表现型数量比为9:3:3:1,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说明这两种性状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但是某一F1植株自交,其自交后代只有非糯非甜粒和糯性甜粒两种表现型,设F1的基因型为AaBb,说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这两对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方式只有AB和ab这一种,也就是出现了AB和ab连锁的现象,造成此种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易位。B项,染色体整倍增加不会影响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D两项,碱基的替换和增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种类。另外,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碱基对的改变对性状产生巨大影响的可能性较小。故本题选A。

第3题:

玉米胚乳淀粉层颜色性状的遗传主要受Y基因与y基因所控制,胚乳色泽有花粉直感现象。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4题:

决定猪白色被毛的基因是显性(W),黑色被毛的基因是隐性(w),某一白色公猪和一白色母猪配种所生的仔猪中既有白色个体、也有黑色个体,公猪的基因型为()、母猪的基因型为()、白色仔猪的基因型为()。

  • A、WW、w、W
  • B、Ww、Ww、WW或Ww
  • C、ww、WW、w
  • D、WW或Ww、W、w

正确答案:B

第5题:

水稻的糯性是由支链淀粉的,由糯性基因控制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糯性基因可以控制与支链淀粉的合成有关的酶
  • B、糯性基因含胸腺嘧啶,非糯性基因含尿嘧啶
  • C、糯性基因含两条脱氧核苷酸链,非糯性基因含一条脱氧核苷酸链
  • D、糯性基因的碱基排列在外侧,脱氧核糖排列在双螺旋内侧

正确答案:A

第6题:

(2)选用上述抗螟非糯性水稻与不抗螟糯性水稻杂交得到F1,从F1中选取一株进行自交得到F2,F2的结果如下表:

表现型 抗螟非糯性 抗螟糯性 不抗螟非糯性 不抗螟糯性

个体数 142 48 50 16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染色体上,所选F1植株的表现型为_____。亲本中抗螟非糯性水稻可能的基因型最多有_____种。


正确答案:

非同源(两对)抗螟非糯性

第7题:

在果蝇中,红眼W对白眼w为显性,控制这种眼色的基因是伴性遗传的。用纯合基因型红眼雌蝇与白雄蝇杂交,F1表现()

  • A、♀红眼♂白眼 
  • B、♂红眼♀白眼 
  • C、♀♂均为红眼 
  • D、♀♂均为白眼

正确答案:C

第8题:

B型血基因属于

A.显性基因

B.隐性基因

C.性连锁隐性基因

D.X连锁显性基因

E.Y连锁基因


参考答案:A

第9题:

水稻的糯性、无籽西瓜、黄圆豌豆×绿皱豌豆→绿圆豌豆,这些变异的来源依次是()。

  • A、环境改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 B、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 C、基因突变、环境改变、基因重组
  • D、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正确答案:D

第10题:

甜玉米和糯玉米的“甜”及“糯”性状均由()基因控制,所以在种植时必须要求有一定的()距离。


正确答案:隐性;间隔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