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中,学生的表现日益激进,胡适和蒋梦麟联名发表《我们对于学

题目

五四运动中,学生的表现日益激进,胡适和蒋梦麟联名发表《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文中写道:“荒唐的中年、老年人闹下了乱子,却要未成年的学子抛弃学业,荒废光阴,来干涉纠正,这是天下最不经济的事。”文中“中年、老年人闹下了乱子”指的是()

  • A、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 B、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 C、袁世凯复辟帝制
  • 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D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1917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对学校进行全面改革的是()

A.胡适

B.蔡元培

C.严复

D.蒋梦麟


参考答案:B

第2题:

在我国最早提倡“学分制”的是( )。

A.蒋梦麟
B.竺可桢
C.蔡元培
D.胡适

答案:C
解析:
在我国最早提倡“学分制”的是蔡元培。

第3题:

1927年4月22日,()等39人,以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和候补执监委员等名义,联名发表讨蒋通电。

A.章乃器

B.宋庆龄

C.邓演达

D.何香凝


正确答案:BCD

第4题:

1918年胡适发表了著名的《建设的文学革命》一文,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的口号。请问胡适的口号有什么样的社会语言学意义?


正确答案: 本体规划是对语言本身进行的规划,目的在于使语言或方言标准化,使它能够充分履行它的各种社会职能。书面语的口语化是本体规划的内容之一。
书面语和口语如果脱节,会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
五四运动以前,中国的书面语文言文和口语严重脱节,1918年胡适发表了著名的《建设的文学革命》一文,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的口号。五四运动后,白话逐步代替文言,成为现代汉语的主导文体。

第5题:

国民政府时期,主持大学院和大学区制改革的教育家是()。

  • A、张伯苓
  • B、梅贻琦
  • C、蔡元培
  • D、蒋梦麟

正确答案:C

第6题:

胡适和蒋梦麟在五四运动一周年之际提醒学生,最不可少的精神之一是,在团体生活中要容纳反对党的意见。现在学生会议的会场上,对于不肯迎合群众心理的言论,往往有许多威压的表示,这是暴民专制,不是民治精神。这里所说的“最不可少的精神”主要是指( )。


A.自由精神

B.平等精神

C.民主精神

D.科学精神

答案:C
解析:
题目中胡适和蒋梦麟的话核心是要包容不同甚至相反的意见,不可为迎合而对相左的意见采取压制。“最不可少的精神”主要是指民主精神。

第7题:

北京大学的首任校长是()。

  • A、蔡元培
  • B、严复
  • C、蒋梦麟
  • D、胡适

正确答案:B

第8题:

1928年主张幼稚师范学校“独立创办”的教育家是()

A、蔡元培

B、陶行知

C、蒋梦麟

D、朱经农


参考答案:B

第9题: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谁提出的办学方针?()

  • A、胡适
  • B、蒋梦麟
  • C、蔡元培
  • D、梅贻琦

正确答案:C

第10题:

中国最著名的杜威思想的解读者是()

  • A、陈鹤琴
  • B、陶行知
  • C、胡适
  • D、蒋梦麟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