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后,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而其根本则在实业”。1898年,他创办机器纺纱厂,取名“大生”,源自《易经》“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反映张謇()。
第1题:
清末状元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在此,张謇认为解决“目前之急”的关键是()
A.发展教育
B.重视国防
C.实业救国
D.民主共和
第2题:
在民族危难之际,张謇勇敢地举起了“()”的旗帜,大力发展现代工业,造福百姓,强盛国家。
第3题:
20世纪初主张“实业救国”的著名实业家楷模是()
A.张謇
B.周学熙
C.荣宗敬
D.荣德生
第4题:
面对民族危机,张謇的救国方案是()
第5题:
甲午战争后,状元及第之后的张謇对官场绝望,认为中国要不贫不弱,除了振兴工商业,决没有其他办法。于是在南通建立了大生纱厂。此举开创了()
第6题:
清末状元张謇为了维护中国的利益,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乡办厂,他提出的口号是()
第7题:
状元实业家张謇在一无资金、二无设备的情况下,历经艰辛创办了大生纱厂。该厂的创办体现的主张是()
第8题:
清末状元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如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他认为解决“目前之急”的关键是()
A.兴办实业
B.创办学堂
C.筹划海防
D.编练新军
第9题:
清末状元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在此,张謇认为解决“目前之急”的关键是()
第10题:
19世纪末,张謇提出并积极倡导“实业救国”,结果却行不通。“实业救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