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

题目

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其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

  • A、旧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完成的标志
  • B、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 D、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B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五四运动。 ( )


正确答案:×
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辛亥革命。

第2题:

关于中国的历史,不仅中国学者在研究与思索,在美国、欧洲等地,也同样有学者试图对之加以理解,找出有意义的解释。近来世界形势的巨变,不可避免地影响这些学者的研究思路。首先,全球化的现象对当代中国历史研究产生巨大影响;其次,中国社会自身的变化,对欧美学者研究中国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知道( )。

A.目前对中国历史的研究是在内、外两种环境因素的交互影响下进行的

B.对中国历史的研究,欧美学者比中国学者更深透

C.中国历史的研究受全球化因素的影响比受中国自身环境的影响更大

D.中国历史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


正确答案:A

此段话讲的是关于中国历史,中国、外国学者都在研究,并且这种研究正受到全球化的现象(外)及中国社会自身的变化(内)两方面的影响,故A项正确。BD项文中未提及,而且也明显是错误的。C项文中也未提及。

第3题:

有学者提出“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其实质指五四运动是( )

A.旧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

B.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C.资产阶级专政向无产阶级专政过渡的开始

D.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


正确答案:B
B【解析】“第一次历史巨变”指的是辛亥革命,它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第二次历史巨变,,指的是新中国成立,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五四运动正处于这两个关键点之间的链接处,故它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正确。

第4题:

有学者认为,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后两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第一次是( )。


A.禁烟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答案:C
解析:
知识点: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第一次巨变是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第二次巨变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及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巨变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与题干不符,排除。

第5题:

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辛亥革命树立民主共和的旗帜。 ( )


正确答案:√

第6题:

64 关于中国的历史,不仅中国学者在研究与思索,在美国,欧洲等地也同样有学者试图探

出有意义的解释。近来世界形势的巨变,不可避免地影响这些学者的研究思路。首先,全球

化的现象对当代中国历史研究生产巨大影响;其次,中国社会自身的变化,对欧美学者研究

中国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知道( )

A 目前对中国历史的研究是内,外两种环境因素的交互影响下进行的

B 对中国历史的研究,欧美学者比中国学者更深透

C 中国历史的研究受全球化因素的影响比受中国自环境的影响更大

D 中国历史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


正确答案:A

第7题:

五四运动以其独特的姿态独立于第一次历史巨变与第二次历史巨变之间,具有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答案:正确

第8题:

引起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的重大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正确答案:C

第9题:

(4)图四反映了五四运动的宏大场面。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第一场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这里“起点”的含义是什么?请你依据以上材料,概括中国的近代化历程是如何一步步深入的。


参考答案:

含义: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历程:从学习西方的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第10题:

有学者认为,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后两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改革开放,而第一次指的是()。


A.禁烟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答案:C
解析: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