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之所以会出现中期的“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归根到底应与谁

题目

北宋之所以会出现中期的“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归根到底应与谁有关()

  • A、赵匡胤
  • B、宋仁宗
  • C、范仲淹
  • D、宋神宗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和变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秦穆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
B. 戊戌变法的目标是实行君主立宪制
C. 管仲主张通过改革实现齐国的富国强兵
D. 王安石变法意在消除冗兵、冗官、冗费的危机

答案:A
解析:
商鞅变法是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于公元前356年(一说为前359年)在秦国实施的改革,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开始于公元前356年,第二次开始于公元前350年。此次变法是中国战国时期各国改革中最彻底的改革,对战国末年秦国的崛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故A项说法错误,当选。

第2题:

北宋出现“冗兵”、“冗官”、“冗费”的局面,从反而证明了()

  • A、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弊大于利
  • B、政府改革要有经济作保证
  • C、兵越多战斗力越强
  • D、政府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正确答案:D

第3题:

西昆派出现于()。

A.北宋初期

B.南宋时期

C.北宋中期

D.北宋后期


参考答案:A

第4题:

“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权力分散局面出现在()

  • A、秦朝
  • B、隋唐
  • C、宋朝
  • D、明清

正确答案:C

第5题: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形成了北宋中期积贫积弱局面。由此可得出的教训是()

  • A、加强中央集权势必增加官职数量和财政开支
  • B、募兵和养兵可防止边患
  • C、扩大国家机器是加强中央集权必由之路
  • D、改革必须精兵简政,提高办事效率

正确答案:D

第6题:

关于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和变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A. 秦穆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
B. 戊戌变法的目标是推行君主立宪制
C. 管仲主张通过改革实现齐国的富国强兵
D. 王安石变法意在消除冗兵、冗官、冗费的危机

答案:A
解析:
商鞅变法是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于公元前356年(一说为前359年)在秦国实施的改革,故A不正确,其余各项表述正确,因此本题选择A。

第7题:

“惩唐季藩镇,削其兵柄,收其赋入。一兵之籍,一财之源,一地之守,皆人主自为之也。”这一评论是针对()

  • A、西周分封制瓦解
  • B、北宋强化中央集权
  • C、西周分裂割据局面
  • D、北宋“重文轻武”治国理念

正确答案:B

第8题:

宋朝庆历(1041--1048)初年,农民斗争从统治薄弱的边远地区向官府重兵镇守的“腹心”地区发展,并与哗变士兵斗争相结合。当时农民阶级反抗斗争的直接原因是()。


A.战争不断

B.冗官、冗兵、冗费问题突出

C.土地兼并问题严重

D.官僚体系腐朽

答案:C
解析:
宋真宗时期签订的《澶渊之盟》使得宋辽边境局势相对稳定,排除A项。“三冗”问题和腐朽的官僚体系使得国家财政负担日益沉重,政府增加赋税,是导致农民反抗的原因之一,但不是直接原因,排除B、D两项。由于北宋开国以来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使得土地兼并问题十分严重,大部分农户失去土地沦为地主的佃户,遭受沉重的剥削与压迫,为了争取生存的权利,他们不得不进行反抗斗争。

第9题:

北宋造成“冗兵、冗官、冗费”局面,从反面证明了()

  • A、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弊大于利
  • B、政治改革要具备经济基础
  • C、兵越多,战斗力越弱
  • D、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正确答案:D

第10题:

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 ①对冗兵冗官的不满②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③对唐代治世的向往④对北宋孱弱的无奈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正确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