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赋税之法,每丁岁纳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绢二丈

题目

材料一:赋税之法,每丁岁纳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绢二丈,布则加五分之一;岁役二旬,若不役,由收其庸。 材料二: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杂役悉省。 材料三: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 根据材料知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材料反映的赋税制度。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隋朝发展经济的主要措施是( )。

A、租调力役制

B、户调制

C、“ 大索貌阅 ”与 “输籍之法 ”

D、均田制


参考答案:ACD

第2题:

唐代租庸调制中,调征收()。

A.绢

B.金钱

C.力役

D.粮食


参考答案:A

第3题:

调补脏腑之法,主要有______、____、健脾和胃。


正确答案:滋肾补肾 疏肝解肝

第4题:

东晋后,日常公文唯一的制作材料是()

  • A、简
  • B、牍
  • C、纸
  • D、绢

正确答案:C

第5题:

唐代陆贽在谈到租庸调时说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这说明租庸调制( )
①基本特点是以丁计税②实物租税和劳役相结合③是一种商品经济不发达状况下的赋税方式④反映了国家对农民人身的严格控制

A.①②③④都正确
B.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C.②④正确,①③错误
D.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答案:A
解析:
本题是对租庸调制的考查,在复习中要掌握租庸调的基本内容,还要了解其本质、内涵,仔细分析“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对照选项即可得出答案。

第6题:

唐朝租调法


参考答案:

唐朝租庸调法规定,受田男子每年向国家缴纳谷物二石,叫做“租”,(1分)约绢二丈、锦三两、叫做“调”,(1分)壮年男子每年服徭役20夭,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代役,叫做“庸”。(2分)唐初赋役比前代有所减轻,特别是纳绢代役的规定,保证了农时,有利农业的发展(1分)


第7题:

材料:
大化二年(646年)春正月甲予朔,贺正礼毕,即宣革新之诏日:其一日,罢昔在天皇等所立子代之民,处处屯仓,及别臣、连、伴造、国造、村首所有部曲之民,处处屯仓。仍赐食封,大夫以上各有差。降以布帛,赐官人百姓有差。又日,大夫,所使治民也。能尽其治,则民赖之。故重其禄,所以为民也。
其二日,初修京师,置畿内国司、郡司……凡畿内东自名垦横河以来,南自纪伊兄山以来,西自赤石栉渊以来.北自近江狭狭波合坂山以来,为畿内国。凡郡以四十里为大郡,三十里以下、四里以上为中郡,三里为小郡。其郡司并取国造性识清廉、堪时务者,为大领、少领……其三日。初造户籍、计帐、班田收授之法。凡五十户为里,每里置长一人,掌按检户口,课殖农桑,禁察非违,催驱赋役。若山谷阻险,地远人稀之处,随便量置。凡田长三十步、广十二步为段,十段为町。段租稻二束二把,町租稻二十二束。其四日,罢旧赋役而行田之调。凡绢、纥、丝、绵并随乡土所出。田一町绢一丈,四町成匹,长四丈,广二尺半;纯二丈,二町成匹,长广同绢;布四丈,长广同绢、紽,一町成端。别收户别之调,一户赀布一丈二尺。凡调副物盐贽,亦随乡土所出。凡官马者,中马每一百户输一匹,若细马每二百户输一匹,其买马值者,一户布一丈二尺。凡兵者,人身输刀、甲、弓、矢、幡、鼓。)仕者,改旧每三十户一人,而每五十户一人,以充诸司,以五十户充仕丁一人之粮。一户庸布一丈二尺.庸米五斗。
——《日本书纪》卷25“孝德纪”
问题:
(1)阅读上述材料,总结日本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2)结合史实相关知识,谈谈大化改新对当时日本产生的影响。


答案:
解析:
(1)日本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①废除皇室和贵族的私有土地和部民,收归国家,成为公地公民;对大夫以上的高官贵族赐予食封.
②改革统治机构,建立京师和地方行政机构(国、郡、里),设置关塞、防人(戍边军)和驿站,设置相应的职官.
③确立户籍和赋税账簿,实行班田收授法,明确土地的面积计算方式.
④改革租税制度,实行租庸调新税法.
(2)大化改新是日本统治阶层中的革新派在遣唐留学生的影响和支持下,以唐代集权制国家为典范,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律令制国家而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这次改革对当时日本产生的影响包括:
①废除部民制代之以班田收授制,为国家奠定基础,改变政权性质,使之成为新的封建经济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
⑦改革将农民从氏族贵族的占有下解放出来,作为国家公民授予口分田,使其社会地位有所提高,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③改革确立律令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削弱氏族豪强的传统特权,限制其为争夺土地和民众进行的争斗,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第8题:

唐朝实行租庸调制中的“庸”是指( )。

A.纳绢代役

B.纳银代役

C.纳绢或布

D.服兵役或劳役


正确答案:A
租庸调制中,服兵役二十天,不去服兵役的可以纳绢或f,代役,叫做“庸”

第9题:

“贞观之初,率土荒俭,一匹绢才得一斗粟。……自五、六年以来,频岁丰稔,一匹绢得十余石粟。”对这段话的确切理解是()

A.农产品数量增长,粮食价格逐渐下降
B.唐政府压制手工业发展,丝织业品产量下降
C.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大量投入市场,成为商品
D.唐政府奖励开垦荒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答案:A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贞观之治的理解。首先要了解这段话的背景,“贞观之初”“频岁丰稔”显然是在描述贞观之治的情况。生产丰收,物价下跌正是当时情形的写照,故选项A正确。

第10题:

唐代租庸调制中,调征收()。

  • A、绢
  • B、金钱
  • C、力役
  • D、粮食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