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经济建

题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理念——“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需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关系。结合材料,谈谈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应如何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按客观规律办事;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发挥意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揭示自然的本质和规律;人能够能动地改造自然,坚持生态文明理念,通过实践活动能动的改造自然、保护自然。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农村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正确答案:
答:(1)①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迫切要求;②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全农村市场体系,促进农业和农民增收;③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
(2)①国家加强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宏观调控,利用经济(财政政策)、法律等手段,加大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补贴,引导和促进农业机械化。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农业机械化中介服务组织发展,发挥市场主体在农机作业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其以市场为纽带发展多种形式、多个领域的农机作业服务。③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不断拓展农机作业服务领域,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
(3)①根据我国存在的城乡二元格局现象,提出“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②我国城乡二元格局是由于资源向城市、工业的过度流动引起的,提出“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是在正确把握事物因果联系基础上的自觉行动。③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国家提出“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有利于资源要素流向农村,促进农业农村发展。④提出“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有利于实现广大农民的利益,体现了“以人为本”、利为民所谋的价值追求。
(4)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②加大农业投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体现了我国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不断加强农村社会建设,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现了我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与加强农村社会建设结合起来,体现了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有利于实现农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2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摘自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杂志记者问题时的谈话

(1)东欧剧变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2)试从多角度分析东欧剧变的原因。


正确答案:
答:(1)具体表现:波兰剧变;两德统一;匈牙利事件;南斯拉夫分裂等。
(2)历史原因:长期受制于苏联,照搬苏联模式;内部原因:经济改革没有突破旧模式旧框架,酿成危机,使东欧各国的执政党和政府脱离群众;外部原因:苏联改革的严重冲击,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第3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人民公社”何时出现?它有何弊端?

(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作用?农村改革朝什么方向发展?


正确答案:
答:(1)经济体制改革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2)“人民公社”出现在1958年。弊端是经营过于集中,分配上平均主义严重,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缓慢。
(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农村改革朝着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第4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问题:联系实际谈谈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意义。


答案:
解析:
【要点】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意义主要有:
(1)帮助幼儿学会理解尊重別人,正确认识自己。
(2)帮助幼儿学会控制自己,掌握人际关系准则,提高交往技能。
(3)帮助幼儿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4 )促进幼儿独立性、自主性和应变能力的发展。

第5题:

受理药学信息咨询的一般步骤是

A.明确提出的问题-----写出调查提纲-----查阅文献-----写出文献报告-----回答提问

B.明确提出问题-----问题归类-----获取附加信息-----查阅文献-----回答提问-----随访咨询者

C.明确问题-----查阅文献-----回答提问-----做好记录

D.明确提出问题-----查阅文献-----回答提问

E.明确提出问题-----问题归类-----获取附加信息-----写出调查提纲-----查阅文献-----回答提问-----做好记录


正确答案:B

第6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题。

垫底的人

陈大超

小说中的徐芳有着怎样的心理特征?请简要分析。(4分)

查看材料


正确答案:
徐芳具有自卑、自傲、卑劣的心理特征。首先,徐芳认为她自己在机关里是个垫底的人,谁都可以指派她,谁都可以指责她,谁对可以对她垮下脸来。可见,她是个自卑心很重的人。其次,当闵天飞来到局里时,徐芳认为傻瓜不如自己.并产生某种虚幻的优越感.认为自己可以随意支使他,把他当作出气筒。可见·徐芳是一个自傲的人。最后,徐芳随意欺负、殴打一个脑子不好使的人,担心闵天飞的病治好后,自己又成垫底的人,却假惺惺地说:“要是真能治好那就太好了啊!”当闵天飞再也不傻,自己再次成为垫底的人后,她常常幻想自己偷偷将闵天飞再次打成傻瓜。可见,徐芳有着卑劣的心理。

第7题:

根据材料回答 117~118 问题:

第 117 题

大柴胡汤中组成药物是( )


正确答案:A
其药物组成为枳实、半夏、柴胡、大黄、黄芩、白芍、生姜、大枣。

第8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正确答案:
答:(1)①从材料一可见,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频发与人类没有从根本上尊重客观规律有关。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人类如果违背了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地球生态环境恶化就是客观规律对人类的惩罚。②材料二说明,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拯救计划,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生产自救,重建家园,最终取得了抗灾救灾的重大胜利。③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革命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2)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第9题: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问题:
(1)上述改进后的实验有哪些优点?(6分)
(2)在平时改进化学实验时,我们应注意哪些方面?(7分)


答案:
解析:
(1)改进后的实验有以下优点:
从实验本身来讲,两个实验中所有条件除所加药品不同外,其他均保持一致,原理相同,具有科学性。
从实验现象来讲,由于同时进行。通过直接对比.与分开实验相比现象更明显,更有助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考。
从价值观角度来讲.可以节约加热时间及能量损耗.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从课堂实施效率上讲,同时进行,可以节省实验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2)在平时改进实验时.应当注意:
①实验改进要具备科学性,原理正确,现象明显,通过化学实验事实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
②实验改进要便于课堂实施,利于学生观察与操作,体现实验对于提高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景的重要作用。
③实验改进要体现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重要作用,不仅重视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还要强化安全意识、创新意识及环保意识。

第10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李业惠《飞机发展历程》整理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飞机的发展历程。(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飞机的发展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6分)


答案:
解析:
(1)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1911年,飞机首次应用于战争;1918年,新的工业部门——航空工业诞生;20世纪40年代,飞机成为军队的主要装备;20世纪40一50年代,喷气技术应用于飞机;20世纪50年代后,飞机逐渐应用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2)飞机在军事领域的运用,改变了战争形式;作为便捷的交通工具,飞机的使用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飞机使用范围的扩大,使社会生活更加便利;航空工业的不断发展,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