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自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

题目

201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自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决定。这次利率调整,体现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 A、经济
  • B、行政
  • C、法律
  • D、强制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中国人民银行2006年11月3日宣布,自11月15日起,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上调0.5个百分点。这样,自2006年7月到2007年5月,我国存款准备金率已累计上调七次,共上调3.5个百分点,达到11%的水平。这也是自1998年3月以来,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达到的最高水平。

按照一般经济原理,我国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是在实施( )货币政策。

A.紧缩

B.防御性

C.进攻型

D.宽松


正确答案:A
解析:存款准备金率通常被认为是货币政策最猛烈的工具之一。其作用于经济的途径有:
(1)对货币乘数的影响。按存款创造原理,货币乘数随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做反向变化,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高,货币乘数则小,银行原始存款创造的派生存款亦少;反之则相反。
(2)对超额准备金的影响。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即使基础货币和准备金总额不发生变化,也等于解冻了一部分存款准备金,转化为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的增加使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增强;反之则相反。
(3)宣示效果。存款准备金率上升,说明信用即将收缩,利率随之上升,公众会自动紧缩对信用的需求;反之则相反。

第2题:

自2004年10月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以抑制某些部门投资过热现象。试运用以利率为主的货币政策原理,阐述货币政策的效果。


参考答案: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
货币政策有紧缩性和扩张性之分。紧缩性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给的增长来降低总需求水平,此时,企业取得贷款比较困难,利率随之提高,因此,在经济过热时多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是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来带动总需求的增长,货币供给增加时,利率会降低,企业取得贷款比较容易,因此,经济萧条时多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通常采用的政策工具有再贴现率政策、法定准备金率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
我国自2004年10月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是针对某些部门(如房地产和基本建设)增长过快、投资过热而采取的紧缩性货币政策的一种表现。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还上调了法定准备金率。
利率提高,投资和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将会下降,进而会抑制某些领域的总需求水平,使投资过热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明显过热,主要表现是房价持续走高,投机商、炒房团投机过度,致使普通劳动者望房兴叹。从以人为本的观念出发,国家通过提高利率来限制投资过热现象,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第3题:

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上调时.应当自公布之日起.对国内旅游团队推迟60日执行.对国外旅游团队推迟90日执行.( )


正确答案:√

第4题:

根据案例,回答 81~85 题:

中国人民银行2006年11月3日宣布,自11月15日起,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上调0.5个百分点。这样,自2006年11月到2007年2月,我国存款准备金率已累计上调5次,共上调2.5个百分点,达到10%的水平。这也是自1998年3月以来,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达到的最高水平。

第 81 题 按照一般经济原理,我国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是在实施( )货币政策。

A.紧缩

B.宽松

C.进攻型

D.防御型


正确答案:A
存款准备金上调属于紧缩的货币政策。

第5题: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85~88中国人民银行2006年11月3日宣布,自11月15日起,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上调0.5个百分点。这样,自2006年7月到2007年5月,我国存款准备金率已累计上调七次。共上调3.5个百分点,达到11%的水平。这也是自1998年3月以来,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达到的最高水平。

第85题:按照一般经济原理,我国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是在实施( )货币政策。

A.紧缩

B.宽松

C.进攻型

D.防御性


正确答案:A

第6题:

2010年2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决定,从2010年2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为加大对“____”和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农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暂不上调。


正确答案:
三农

第7题:

中国人民银行于2011年4月17日宣布,从21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 )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A.三B.四C.五D.六


正确答案:B
中国人民银行于2011年4月17日宣布,从21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011年以来,央行以每月一次的频率,在过去一季度里先后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同时,这也是央行自去年以来准备金率的第十次上调。此次上调之后,大中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20.1%的历史高位。

第8题:

关于运价报备生效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公布运价和协议运价都是自受理备案之日起满30日生效

B.公布运价和协议运价都是自受理备案之时起满24小时生效

C.公布运价自受理备案之日起满30日生效,协议运价自受理备案之时起满24小时生效

D.协议运价自受理备案之日起满30日生效,公布运价自受理备案之时起满24小时生效


正确答案:C

第9题: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11年4月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个百分点。A.0.20B.0.25C.0.30D.O.35


正确答案:B
2011年4月5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11年4月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第10题: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年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0.5个百分点。这是自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连续12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后的首次下调。试分析这一政策调整的经营背景与政策意图。


答案:
解析:
本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是三年来央行在连续运用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进行收缩流动性的第一次,下调事件本身并没有超出市场预期,因为在前期CPI的连续下降;M1、M2同比增速创历史新低,货币乘数降至低点等影响了银行在市场上资源配置功能,导致银行业存款增速和贷款连续下滑,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等问题已经频吹定向宽松的信号。但时点的选择上有些出乎市场意外,可能与外汇占款下降导致银行存贷比上升触及红线和近期公开市场操作释放的流动性空间很小有关。 下调准济金率表明央行政策已由“控通胀”为主要目标的货币政策转向为“稳增长,调节构”的宏观调控目标,CPI继续下降为转向提供了条件,PMI下行突破“荣枯分界线”表明经济“硬着陆”风险加大,使货币政策转向变得迫切和必要。尽管控制通胀目标成绩显著,CPI 冇望回到5%以内,但与年初制定的年内通胀目标4%仍有一定差距,初步成绩有待巩固和坚持,因此,期待货币政策以降息方式实行全面宽松不实际,短期内仍以下调准备金率恢复对M2增速和货币乘数,从而恢复银行体系配置金融资源的能力为主。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