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结构化方法和原型法的描述错误的是()

题目

下列关于结构化方法和原型法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结构化开发方法是以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进行开发
  • B、对于运算量大、逻辑性较强的程序模块可采用原型法来构造模型
  • C、结构化方法要求严格区分开发阶段
  • D、原型法要求的软件支撑环境比结构化方法高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原型化方法或称快速原型化方法是一种当前常用的软件工程方法,尽管其特征与传统的结构化生命周期法有所不同,但从原型化方法的演变仔细分析,仍可看出它与结构化方法的内在联系,试回顾两种方法的发展特征和演进历史并论述下述问题:

1.两种方法的基本特征和内在联系。

2.结构化生命周期方法的优点及其适应对象。

3.实施快速原型法的前提和条件。


正确答案:1.本题通过题干陈述和所提三问考查考生对软件工程中常用的两种方法即结构化生命周期方法和快速原型化方法的基本特征和内容以及两种方法间内在联系的理解。 (1) 结构化方法的基本特征:是一类预先严格定义需求的方法它强调用户需求第一并在需求分析报告中即基本冻结了用户的需求其开发的阶段划分、文档的规范都基于需求定义的明确。 (2) 快速原型方法的基本特征:是一类动态定义需求的方法它强调快速获取用户基本需求快速建立需求模型并与用户交互、迭代并修改和完善模型。 (3) 两种方法间的联系:结构化方法实施的过程培养了一批熟悉业务、掌握领域知识的人员他们是实施原型化的理想人员:结构化方法实施中形成了一批软件开发工具。它们使快速开发原型系统成为可能;结构化方法的应用积累了一批原型系统为原型化方法实施提供了基础;原型化方法是一类需求定义的快速方法一旦需求定义明确;即可实施严格的结构化方法。 第2问 (1) 结构化生命周期方法的主要优点是:方法强调需求分析的重要性即体现软件开发中用户至上的原则;开发过程的阶段划分各阶段的具体任务明确;各阶段有具体的描述工具易于掌握;强调文档的重要性并给出文档的内容和格式因此方法具有易操作性是软件开发人员应该掌握的基本方法。 (2) 结构化方法更适合于需求能够和应该预先明确定义的软件系统如系统软件或某些实时控制软件等。 第3问 实施快速原型法的基本前提条件一般是:有高水平的实施原型化的人员他们掌握工具了解业务能快速获取用户需求;有快速建造模型系统的工具二者缺一不可。有相应原型系统的积累可加速实施但不是实施原型化方法的前提。
1.本题通过题干陈述和所提三问,考查考生对软件工程中常用的两种方法,即结构化生命周期方法和快速原型化方法的基本特征和内容以及两种方法间内在联系的理解。 (1) 结构化方法的基本特征:是一类预先严格定义需求的方法,它强调用户需求第一,并在需求分析报告中即基本冻结了用户的需求,其开发的阶段划分、文档的规范都基于需求定义的明确。 (2) 快速原型方法的基本特征:是一类动态定义需求的方法,它强调快速获取用户基本需求,快速建立需求模型,并与用户交互、迭代并修改和完善模型。 (3) 两种方法间的联系:结构化方法实施的过程,培养了一批熟悉业务、掌握领域知识的人员,他们是实施原型化的理想人员:结构化方法实施中形成了一批软件开发工具。它们使快速开发原型系统成为可能;结构化方法的应用积累了一批原型系统,为原型化方法实施提供了基础;原型化方法是一类需求定义的快速方法,一旦需求定义明确;即可实施严格的结构化方法。 第2问 (1) 结构化生命周期方法的主要优点是:方法强调需求分析的重要性,即体现软件开发中用户至上的原则;开发过程的阶段划分,各阶段的具体任务明确;各阶段有具体的描述工具易于掌握;强调文档的重要性,并给出文档的内容和格式,因此方法具有易操作性,是软件开发人员应该掌握的基本方法。 (2) 结构化方法更适合于需求能够和应该预先明确定义的软件系统,如系统软件或某些实时控制软件等。 第3问 实施快速原型法的基本前提条件一般是:有高水平的实施原型化的人员,他们掌握工具,了解业务,能快速获取用户需求;有快速建造模型系统的工具,二者缺一不可。有相应原型系统的积累可加速实施,但不是实施原型化方法的前提。

第2题:

相对于原型法,结构化方法在开发过程的管理和控制方面难度更大。


正确答案:错误

第3题:

下列不属于软件开发方法的是()

A.结构化方法

B.原型法

C.战略目标集转化法

D.面向对象的方法


参考答案:C

第4题:

比较结构化系统设计方法和原型法的优缺点。


正确答案: ①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缺点:表现在需求分析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很难理解用户实现的、潜在的和有可能在未来发生变化的需求,这确是企业信息系统开发成功的关键,结构化生命周期还面临着开发过程复杂,开发周期长、所用工具落后等问题。
②原型法的优缺点:据不完全统计用原型法开发一个实际系统的效率要比结构化生命周期法高出10倍以上,特别是对半结构化原信息处理流程,即信息处理过程没有固定的程序、用户很难直接用规范化语言表达问题,原型法有着传统方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第5题:

我社使用的主要需求分析方法是():

  • A、结构化分析方法
  • B、基于用例的需求分析方法
  • C、原型法
  • D、领域模型法

正确答案:B

第6题:

把系统设计和开发过程作为一个迭代过程的系统设计方法是()

A瀑布法

B面向对象的方法

C原型法

D结构化方法


D

第7题:

结构化方法、原型法和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正确答案: (1)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是经典型的开发方法,强调在整体优化的前提下考虑具体的分析设计问题,开发过程规范,思路清楚,适合于开发大型、复杂的系统。采用这种开发模式,要求系统开发人员在调查中充分掌握用户需求、管理状况以及可预见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开发的工作量很大,开发周期较长。
(2)采用原型化方法开发信息系统,有效地增进了用户与系统分析人员的沟通,在系统分析与设计过程中用户处于主导地位。可实际运行的原型系统可以帮助系统分析人员辨认动态的用户需求。某些需求在用户缺乏系统使用经验时,用户本身也无法预先知道。在原型运行过程中,用户可以发现这些需求,并将这些需求告之开发人员。对于开放性而无固定需求范围的系统(如决策支持系统),更适合用原型化方法进行开发。原型化方法以用户为中心开发系统,,加强了用户的参与和决策,能够快速地构造系统的原型。但是易导致人们认为最终系统过快产生,在开发工具上要求较高,对于中小型的信息系统开发效果较好,对大型的、复杂的系统在原型的制作上有相当的困难。
(3)面向对象法是从系统的构成入手,希望将系统的最基本结构搞清楚,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系统组成的基本实体——对象。对象是构成所要开发的信息系统的最基本要素。如果将这些对象描述清楚了,就可以以比较大的自由度来构建信息系统,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后,就可以通过重新组合对象来应对环境的变化。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缩短开发、维护和测试的时间,降低费用,在开发过程中加强对用户的支持并提高灵活性。面向对象法的局限性在于对计算机工具要求高;在没有进行全面的系统性调查分析之前,把握系统的结构有困难,因此,目前该方法需要与其他方法结合应用。

第8题: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由结构化法和原型法的开发方法组成。()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第9题:

常用的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有()

  • A、结构化方法
  • B、生命周期法
  • C、原型法
  • D、面向对象方法

正确答案:A,B,C,D

第10题:

什么是结构化方法?比较结构化方法和原型化方法的优缺点?


正确答案: 结构化方法和原型化方法均属于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一般认为,系统开发方法的产生和发展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20世纪60年代,没有固定的系统开发方法,每个程序员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写代码,而且也没有什么说明性的文档,这时开发出的系统的程序很难被其他人读懂,后期的维护也很困难,这也是后来产生软件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系统开发的结构化方法。它把系统开发过程分成若干个阶段,并且规定在每一阶段完成固定的工作,利用完整的开发文档记录整个开发工作,极大地改善了开发过程中的管理。
20世纪80年代初,友好的语言和自动化编程工具的出现,促成了原型化方法的产生的发展,这种方法对确定有效的用户需求十分有利。
20世纪80年代末期出现了另一种重要的面向对象的方法,它把数据和方法封装在一起作为一个对象,通过众多对象间的相互联系构建出管理信息系统,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图形、多媒体和复杂系统的开发。
结构化方法是使用最广的一种方法,它将系统开发划分为若干个阶段(比如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运行维护等),并严格按照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原则进行系统分析,只有当上一个阶段的工作完成,并将工作成果撰写成文档报告后,才能开展下一阶段的工作。很难说结构化方法和原型化方法到底哪个更好,实际上它们各有优缺点,一般说来,结构化方法属于一种严格的、需求预定义方法,只有在分析清楚用户需求后,才能着手系统实施工作(简单地讲,就是编程工作),而原型化方法则属于一种需求动态定义的方法,在初步了解了用户需求的基础,就着手编程工作,制作系统的原型。
两者相比,结构化方法的主要优点按部就班,不容易出现大的错误,但缺点是过于死板,开发周期较长。原型化方法的主要优点是便于快速分析出用户的真实需求,但缺点是必须以自动化编程工具为基础,同时规范化程度不高,不利于大系统的开发。当然结构化方法和原型化方法不是两种对比的方法,一般认为原型化方法只是结构化方法的一种变形或补充,它常常与结构化方法结合使用,主要用于分析用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