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阐述计算机用于数据管理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并说明每个阶段的主要

题目

请阐述计算机用于数据管理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并说明每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计算机用于数据管理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统管理和数据库管理三个发展阶段。
①.人工管理是计算机用于数据管理的初级阶段,对数据的管理是由程序员个人考虑和安排的,一个程序对应于一组数据,数据与程序紧密联系在一起。
②.文件系统管理: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计算机操作系统,其中包含有文件管理系统。它把数据组织在一个个独立的数据文件中,每个文件都有完整的体系结构,文件内全部数据由若干记录行构成,记录又由若干数据项组成。对数据的操作是按文件名访问,按记录进行存取的。但文件之间没有任何联系,数据的冗余度大,数据结构不易修改和扩充。
③.数据库系统管理: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数据处理的要求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出现的数据库系统,除了数据集合(文件)内部建立数据之间的联系外,在各数据集合之间也建立了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传统的数据文件系统是无法满足这钟要求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人工处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三个发展阶段。()


参考答案:错误

第2题:

计算机数据管理技术发展经历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1.人工管理阶段
a)数据面向具体应用,不共享。
b)数据不单独保存。
c)没有软件系统对数据进行管理。
d)没有文件的概念。
2.文件系统阶段
a)程序与数据分开存储,数据以“文件”形式可长期保存在外部存储器上,并可对文件进行多次查询、修改、插入和删除等操作。
b)有专门的文件系统进行数据管理,程序和数据之间通过文件系统提供存取方法进行转换。
c)数据不只对应某个应用程序,可以被重复使用。
3.数据库系统阶段
a)数据结构化
b)数据的冗余度低、共享性高、易扩充
c)数据独立性高
d)数据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和控制

第3题:

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和()三个阶段。


参考答案:①人工管理②文件系统②数据库系统

第4题:

请阐述罗洛·梅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答案:
解析:
罗洛·梅认为人格的形成就是自我的个性化。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社会,人格和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离开了社会联系就无法形成健全人格,因此人必须实现同社会的整合。人格的发展分四个阶段:①婴儿阶段,没有自我意识,潜能未发掘;②反叛阶段,个体开始寻求建立自身内在的力量;③一般的自我意识阶段,有能力理解自己的错误,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④创造性的自我意识阶段,人格成熟。

第5题:

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人工处理阶段、人工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 】和【 】五个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分布式数据系统 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
分布式数据系统 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 解析: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人工处理阶段、人工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分布式数据系统和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五个发展阶段。

第6题:

数据管理经历了人工阶段、 ______ 和数据库系统3个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文件系统
文件系统 解析:数据库管理系统经历了人工阶段、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3个发展阶段。20世纪 50年代中期以前为人工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为文件系统阶段,20世纪 60年代末开始至今为数据库阶段。

第7题:

从历史的视角,领导科学的研究过程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特质论阶段、()阶段、权变论阶段。


参考答案:行为论

第8题:

请阐述可靠性工程的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的特征事件。


正确答案:1)萌芽期二战期间(或20世纪40年代)
二战期间,作战飞机以及雷达上所用的电子设备,由于可靠性水平较低而屡屡出现故障。美国60%航空电子装置和70%的海军用电子装置发生故障。1939年,英国航空委员会首次提出飞机故障率应低于0.00001次/h,这是最早提出飞机安全性、可靠性的定量指标。德国火箭专家R.Lussen首次对火箭诱导装置可靠度进行计算,这是首次对复杂系统进行可靠度计算。1943年,美国成立专门机构开始可靠性研究工作,工作重点在解决真空管质量问题。
2)奠基期(创建阶段)1950年代(或20世纪50年代)
在朝鲜战场上,美国电子产品(雷达、陆军用的电子设备等)的故障愈来愈多,严重影响了设备的正常使用,促使系统可靠性的研究开展。1952年,国防部联合工业部及相关学术部门,成立了“电子设备可靠性咨询组(AGREE(AdvisoryGrouponReliabilityofElctronic))”,在1957年发表了著名的“军用电子设备的可靠性”报告,为可靠性的发展奠定了基性。同时,日本、德国、英国也开展相关研究。从此,可靠性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3)普及期(全面发展阶段)1960年代(或20世纪60年代)
美国在可靠性设计和实验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许多国家成立了可靠性研究机构,开展各种相关活动,制定可靠性标准。
4)成熟期(深入发展阶段)1970年代后(或20世纪70年代)
从单纯重视可靠性发展到对产品的要求达到一定的可靠性维修性指标,即从重视性能发展到重视效能。在这个阶段,计算机软件可靠性的理论获得很大发展。

第9题: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经历如下三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 】系统阶段。


正确答案:数据库
数据库 解析:在数据库的发展中经历了三个阶段: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人工阶段:数据不保存、无专门软件、数据不共享数据不独立;文件系统阶段:数据长期保存、由文件系统管理数据、数据共享性差、数据独立性差;数据库阶段:数据结构化、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度小、易扩充、数据独立性高等。

第10题: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清代家具的发展可分为哪几个主要的发展阶段? 请详细说明每个阶段清代家具的主要风格特征。


正确答案:第一阶段清初至康熙初,这阶段不论是工艺水平,还是工匠的技艺,都还是明代的继续。在用材上,特别是宫中家具,常用色泽深,质地密,纹理细的珍贵硬木,其中以紫檀木为首选,其次是花梨木和鸡翅木。用料讲究清一色,各种木料不混用。为了保证外观色泽纹理的一致和坚固牢靠,有的家具采用一木连做,而不用小材料拼接。清初期,由于为时不长,特点不明显,没有留下更多的传世之作,这时期还是处于对前代的继承期。
第二阶段康熙末,经雍正,乾隆,至嘉庆。这段时间是清代社会政治的稳定期,社会经济的发达期,是历史上公认的“清盛世”时期。这个阶段的家具生产,也随着社会发展,人民需要和科技的进步,而呈兴旺,发达的局面。这时的家具生产不仅数量多,而且形成为特殊的,有别于前代的特点,或叫它风格。这风格特点,就是“清式家具”风格。
第三阶段道光以后至清末。道光时,中国经历了鸦片战争的历史劫难,此后社会经济日渐衰微。至同治,光绪时,社会经济每况愈下。同时,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文化,以及教会的输入,使得中国原本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发生了变化,外来文化也随之渗入中国领土。这时期的家具风格,也不例外的受到影响,有所变化。我们看,现在颐和园里的部分家具,接受了外来影响最为明显。这种情形,作为经济口岸的广东最突出,广作家具明显地接受了法国建筑和法国家具上的洛可可影响。追求女性的曲线美,过多装饰,甚至堆砌。木材也不求高贵,作工也比较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