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项目标底小,技术复杂、专业性强、潜在投标人少的项目,军事

题目

建设工程项目标底小,技术复杂、专业性强、潜在投标人少的项目,军事保密项目等,一般可以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建设工程项目标底小,技术复杂、专业性强、潜在投标人少的项目,军事保密项目等,一般可以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2题:

根据《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 , 国有资金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项目, 可以不进行招标的情形是( ) 。

A.技术复杂、 只有少量潜在投标人
B.需要采用不可替代的专利或者专有技术
C.公开招标费用占项目及合同金额的比例过大
D.因技术复杂只有少量潜在投标人
E.采购人依法能够自行建设

答案:B,E
解析:

第3题:

对于技术复杂、专业性强的设备工程项目应编制( )。

A.设备监理实施细则

B.设备监理规划

C.设备监理合同

D.设备监理大纲


正确答案:A
解析:对于技术复杂、专业性强的设备工程项目应编制设备监理实施细则。设备监理实施细则是根据设备监理规划,由专业监理工程师编写,并经总监理工程师批准,针对设备工程项目中某一专业或某一方面监理工作的操作性文件,是设备监理人员实施项目监理规划、开展设备监理工作的指南。

第4题:

根据《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招标人可以采用两阶段招标的项目是( )。

A、建设规模100万m2以上,建设周期3年以上的项目
B、项目初步设计已完成且施工图设计尚未完成的项目
C、技术复杂或者无法精确拟定技术规范的项目
D、构成内容多且专业性强的大型项目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招标准备阶段的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规定,“对技术复杂或者无法精确拟定技术规格的项目,招标人可以分两阶段进行招标”。参见教材P29。

第5题:

在勘察设计招投标中,下列不属于“可不招标情形”的是( )。

A.工程项目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
B.抢险救灾
C.技术复杂.专业性强,满足要求的勘察设计单位少于三家
D.地方重点水利项目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招标投标制。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经批准后可不招标:(1)工程项目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2)抢险救灾;(3)主要工艺、技术采用特定专利或专有技术的;(4)技术复杂或专业性强,能够满足条件的勘察设计单位少于三家的。选项D属于公开招标的情形。

第6题:

以下适宜公开招标的工程项目有( )。

A.建设周期长的工程项目

B.技术复杂的工程项目

C.工程性质特殊的工程项目

D.专业要求强的工程项目

E.工期紧迫的工程项目


正确答案:AB
[答案] AB  C、D两项适用于邀请招标方式。

第7题:

(2014年)根据《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勘察(测)设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水总〔2004〕511号),经批准后,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勘察(测)设计可不招标的情况包括( )。

A.工程项目涉及国家安全的
B.抢险救灾的
C.主要工艺采用专有技术的
D.技术复杂,能够满足条件的勘察设计单位少于三家的
E.专业性较强,符合条件的潜在投标人数量有限的

答案:A,B,C,D
解析: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勘察(测)设计,经批准后可不招标:
①工程项目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的;
②抢险救灾的;
③主要工艺、技术采用特定专利或者专有技术的;
④技术复杂或专业性强,能够满足条件的勘察设计单位少于三家的。

第8题:

招标人应当依法选定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方式。一般可以采用邀请招标方式的情况包括:()等。

A.技术复杂、专业性强、潜在投标人少的项目

B.大型民用建筑

C.军事保密项目

D.建设工程项目标底小,公开招标的费用与项目的价值相比不经济


参考答案:ACD

第9题:

根据《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勘察(测)设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水总[2004]511号),经批准后,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设计可不招标的情形包括( )。

A、工程项目涉及国家安全的
B、抢险救灾
C、主要工艺采用专有技术的
D、技术复杂,能够满足条件的设计单位少于三家
E、专业性较强,符合条件的潜在投标人数量有限的

答案:A,B,C,D
解析:
【知识点】招标投标制。选项E不属于不招标的情形。

第10题:

标底是建设工程项目招标人编制的文件,关于标底的说法,正确的有( )。

A、一个招标项目只能有一个标底
B、标底应在开标时公布
C、标底应在评标时公布
D、接近标底的投标报价应作为评标条件
E、接近标底的投标报价不应作为评标条件

答案:A,B,E
解析:
考点:招标准备阶段的工作。选项C,标底应在开标时公布;选项D,标底只能作为评标的参考,不得以投标报价是否接近标底作为中标条件。参见教材P31。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