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计算追诉时效?什么是时效的中断与延长?

题目

如何计算追诉时效?什么是时效的中断与延长?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计算追诉期限时,应当准确认定“法定最高刑”。根据有关司法解释,所谓法定最高刑,指刑法规定的与具体犯罪行为的轻重相适应的条款或量刑幅度的最高刑。在确定法定最高刑计算追诉期限时,应当按照以下四种情况办理:
①在一个条文中只有一个量刑幅度时,即按此条的法定最高刑计算追诉期限。
②在同一条文中有几个量刑幅度时,按其罪行应当适用的量刑幅度的法定最高刑计算追诉期限。
③如果所犯罪行的刑罚,分别规定有几条或几款时,按其罪行应当适用的条或款的法定最高刑计算追诉期限。根据刑法典的规定,追诉时效的起算应当分三种情况进行:
①在通常情况下,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所谓“犯罪之日”,指犯罪成立之日。
②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所谓“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指是连续犯和继续犯。
③在时效中断的情况下,前罪追诉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所谓时效中断,指在追诉期限内,因犯罪分子又犯新罪而使前罪所经过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的制度。所谓时效延长,指因在追诉期限内发生法定事由而使追诉时效处于保持状态的制度。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关于刑法时效制度的内容,我国刑法没有规定的是

A.追诉时效
B.行刑时效
C.追诉时效的延长
D.追诉时效的中断

答案:B
解析:
行刑时效是指法律规定对判处刑罚的犯罪分子执行刑罚的有效期限。判处刑罚而未执行,超过法定执行期限,刑罚就不得再执行。我国刑法没有规定行刑时效制度。

第2题:

刑法上的时效的类型有(  )。
A.追诉时效
B.时效延长
C.时效中断
D.行刑时效


答案:A,D
解析:
【精解】在刑法理论上,时效制度包括追诉时效和行刑时效两种。我国刑法所规定的时效制度为追诉时效。至于时效的延长和时效的中断是时效制度的组成部分。故选A、D项。

第3题:

第 23 题 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刑法中的“以上”“以下”“不满”都包括本数在内

B.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追诉时效为20年

C.被害人在追诉时效内提出控告的,追诉时效延长

D.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可不受追诉时效限制


正确答案:AD
A项中,“不满”不包括本数;D项中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可不受追诉时效限制的前提是该罪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认为20年之后仍必须追诉的。

第4题:

下列关于违法行为追诉时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违法行为的追诉时效,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
  • B、违法行为的追诉时效,从违法行为产生危害结果之日起计算
  • C、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违法行为的追诉时效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 D、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违法行为的追诉时效从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

正确答案:A,C

第5题: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在侦查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如何追诉,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B.追诉时效延长一倍
C.按照追诉时效中断的情况处理
D.如认为必须追诉,须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答案:B,C,D
解析:
《刑法》第88条第1款规定:“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第6题:

关于追诉时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刑法》规定,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不再追诉。危险驾驶罪的法定刑为拘役,不能适用该规定计算危险驾驶罪的追诉时效
B.在共同犯罪中,对主犯与从犯适用不同的法定刑时,应分别计算各自的追诉时效,不得按照主犯适用的法定刑计算从犯的追诉期限
C.追诉时效实际上属于刑事诉讼的内容,刑事诉讼采取从新原则,故对刑法所规定的追诉时效,不适用从旧兼从轻原则
D.刘某故意杀人后逃往国外18年,在国外因伪造私人印章(在我国不构成犯罪)被通缉时潜回国内。4年后,其杀人案件被公安机关发现。因追诉时效中断,应追诉刘某故意杀人的罪行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追诉时效。 A项,“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指法定最高刑低于5年有期徒刑的情况,包括法定最高刑是拘役或者管制。危险驾驶罪的法定刑为拘役,属于此种情况,追诉时效为5年。故A项错误。
B项,共同犯罪人只对行为构成在客观上承担全体责任,对于罪责以及追诉时效都是独立的责任。因此对于主犯和从犯各自适用独立的追诉时效。故B项正确。
C项,追诉时效确实属于程序性规定,而非决定行为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实体性法律内容,但《关于适用刑法时间效力规定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确定了对于追诉时效也适用“从旧兼从轻”的处理方式。故C项错误。
D项,在追诉时效内又犯新罪的,前罪已经经过的追诉时效归于无效,时效在犯新罪之日起重新计算,此所谓时效中断。但是时效中断必须是行为人又实施了中国刑法规定的犯罪,倘若该行为并没有触犯中国刑法,则不构成中国刑法上的犯罪,也就不会引起中国刑法上的时效中断。故D项错误。

第7题:

根据《刑法》及有关规定,下列关于追诉时效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连续或继续状态的犯罪,追诉时效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B.一般犯罪的追诉时效,从犯罪之日起计算
  C.超过追诉时效的,一般不再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
  D.在追诉时效期限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
  E.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为20年

答案:A,B,C,D
解析:
本题考核刑法的追诉时效。一般犯罪,是指没有连续与继续状态的犯罪,这种犯罪的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所以选项A正确。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所以选项B正确。追诉时效,是指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定有效期限。超过这个期限,一般不再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所以选项C正确。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所以选项D正确。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为15年。所以选项E错误。

第8题:

按照刑法的规定,追诉时效中断的条件之一是追诉期限内( )。


正确答案:B
参见《刑法》第89条。

第9题:

什么是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中断?时效中断后,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期间如何计算?


正确答案: 所谓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中断,是指在仲裁时效进行期间,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仲裁时效期间从中断之日起重新计算的法律制度。具有哪些法定事由会导致仲裁时效中断呢?所谓法定事由,是指由法律明确规定的事项。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主要有以下三项事由可以导致仲裁时效中断:
(1)当事人向一方主张权利。它是指劳动法律关系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明确主张其权利的意思表示。例如劳动者向其所在部门负责人或者用人单位有关方面负责人或者用人单位有关内部机构表达意见、主张权利。
(2)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它是指劳动法律关系当事人向国家有关机构或者部门请求保护其合法权益。当事人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可以是向人民政府、人民政府的劳动与保障部门、监察部门提出控告或申诉。这些行为都属于请求权利救济的行为,表明当事人在积极行使权利,寻求法律保护。只要当事人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仲裁时效即行中断,从中断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的形式可以各种形式提出,既可以书面提出,又可以口头提出,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通过电话提出请求保护等。
(3)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即对方当事人承认自己的权利,愿意履行义务。义务人对权利人的认诺表示,可以各种方式作出,如书面或者口头承诺,或者提供担保,或者提供保证人,或者先部分履行义务请求延期履行义务等。只要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就表明当事人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不存在争议,经过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

第10题:

行政处罚的追诉时效是如何规定的?


正确答案: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 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 有规定的除外。这二年的期限是“未被发现的” 二年,而不是经发现而未被处理的二年。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