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美法则的内容以及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题目

形式美法则的内容以及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形式美的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主要包括:
1.单纯齐一:是最简单的形式美。在设计作品中,单纯是指在形式中见不到明显的差异和对立的因素,如单一的色调、简洁的形象等;齐一是一种整齐划一的美,即以特定的形态组成一个单元,再将这一单元形态按照一个统一规律进行反复、重复,这种重复性往往能够体现一定的节奏感、秩序感和条理感。
2.对称均衡:对称是形式美的核心。对称是指整体的各部分按照实际的或假想的对称轴或对称点两侧所形成的等形、等量的对应关系。对称具有稳定和统一的美感。
3.对比和谐:对比就是使对象的一些可比成分的对立特征更加明显、更加强烈。视觉的可比因素很多,如大小、曲直、明暗、色调、疏密、虚实等,都可以形成对比。和谐是各个部分或因素之间的相互协调,是可比因素之间存在的某种共性,也就是同一性、近似性或调和关系。
4.比例尺度:比例是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全体之间的数量关系,是精确详密的比率概念。节奏韵律:节奏本来是表示时间上有秩序地连续重现。在视觉设计中,它指一些形态要素在空间上有条理地反复、交替或排列,使人在视觉上感受到动态的连续性。
5.变化统一:变化和统一是一种使用相当普遍的基础法则,是形式美法则的高级形式,又称多样统一。事物本来就是丰富多彩而又富有变化的统一整体,变化统一体现了生活、自然界中对立统一的规律。“变化”或“多样”体现了各个事物的个性的千差万别,“统一”体现了各个事物的共性或整体联系。它也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多样统一要求设计师在综合设计时把多种相关的因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既不杂乱,又不不单调。多样统一使人感到既丰富又单纯,既活泼又有秩序。这一基本法则包含了对称、均衡、对比、调和、节奏、比例等因素。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是最简单的形式美,在单纯中见不到明显的差异和对立的因素。单纯能使人产生明净、纯洁的感受;同一在形式上呈现出一种整齐的美,给人以秩序美和节奏感。

A.形式美法则

B.共同法则

C.和谐法则

D.同一法则


参考答案:D

第2题:

广告的形式美法则:多样统一法则,主从法则,对比法则,同一法则,节韵法则,思维法。均衡法则,数比法则,空白与虚实法则,视觉传达法则。()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对

第3题:

形式美一方面从各个具体的美的形式中概括出来的共同法则;另一方面,形式美又总是渗透在各个具体的美的形式之中,通过它们体现出来。()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形式美的法则除了统一与变化外,还有()。

  • A、形式与内容
  • B、对称与均衡
  • C、对比与调和
  • D、节奏与韵律

正确答案:B,C,D

第5题:

简述形式美的各种表现形态及其作用。101-104形式美有哪些法则?


正确答案: 表现形态:①线条美:线条是构成景物外观的基本因素。用它可以表现起伏的地形线、曲折的道路线、婉转的河岸线、美丽的桥拱线等②图形美:图形由各种线条围合而成的平面形,一般分为规则式、自然式图形两类。规则式图形的特征是稳定、有序、有明显变化,不规则图形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向往。③体形美:由多种界面组成的实体,它给人以更深的印象。④光影色彩美:造型艺术的重要手段。⑤朦胧美:给游人留有圈套的虚幻空间和思维余地,给人朦胧的美感。

第6题:

(),是形式构成和结合的特点与规律,是美在设计中的表现形态。广告形式美法则是广告艺术表现的方法和规律的总称,是优秀广告作品的一些共同法则。

A.和谐法则

B.同一法则

C.共同法则

D.形式美法则


参考答案:D

第7题:

艺术形式美“变化与统一”精神的五组法则:(),(),(),(),()。
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对称与平衡;统觉与通感;含蓄与沉着

第8题:

谈形式美的法则在烹调中的应用。


参考答案:①均齐与渐次;②对称与均衡;③对比与调合;④比例与节奏;⑤多样与统一。

第9题:

下列描述中对形式法则的描述正确的有()。

  • A、它是从视觉所能观察到的物象中归纳出来的一种形式美的规律
  • B、形式美法则是具像的
  • C、形式美法则在创造视觉对象时可忽略
  • D、形式美法则不基于感觉的规律

正确答案:A

第10题:

清代碑学有哪些主要的理论著作?它们的特点和基本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清代碑学的主要理论著作有阮元著的《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包世臣著的《艺舟双楫》和康有为著的《广艺舟双楫》。它们和过去的书学理论不同,过去是先有了实践,然后才进行研究和总结,而清代碑学理论却改变了书学史上这种被动状况,第一次使理论走到了艺术实践的前头,成为实践的指导。当帖学的颓风弥漫整个书坛时,阮元首倡碑学,发表了《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二文,文中断然摒弃了千年陈说,主张为救帖学之弊,就非学习北朝碑版不可,为书法艺术展示了一个新领域。包世臣著《艺舟双楫》,为碑学进行大力鼓吹而天下景从,一时书风大变,使学碑成为社会俗尚。最后,康有为著《广艺舟双楫》对碑学进行了全面总结,这样,碑学就成为一个有高度艺术成就和有系统理论的书法流派。
阮元在《南北书派论》中,对书法演变的源流进行了详尽的探讨,他把南北朝不同风格的书法区分为“碑”和“帖”两派。又在《北碑南帖论》中指出:“短笺长卷,意态挥洒,帖擅其长。界格方严,法书深刻,则碑据其胜。”为纠正帖学晚期出现的软弱、僵化的流弊,他在二文中极力倡导写汉碑、北碑,为碑学进行了有力的鼓吹。
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认真品评了当代各家探求笔法的优劣,推出邓石如作为探索碑学成功的代表,公开了邓石如的新笔法。他追溯了古人书法的真谛,认为应“篆势、分韵、草情毕具”和“不失篆分遗意为上”。并以此为标准,尊魏卑唐,颂碑贬帖,使碑学在书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一书,共六卷二十七章,一、二卷主要谈书体的源流发展,三、四卷主要是评论碑品,五、六卷主要是谈用笔技巧、学书经验和各种书体的要求。他在书中以西方进化论为指导,以主“变”为宗旨,认为碑学中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他把六朝碑版的艺术特征概括为十大美,来作为新崛起的碑学的十项美学标准。全书广征博引,运用了当时金石考证学上的最新资料和掌握的书坛全部状况,虽在卑视唐书方面持论未免偏颇,但此书仍不失是中国书法史上最全面、最系统的一部史书性的著作。从阮元到包世臣再到康有为,他们的碑学理论是层层相因,逐步发展,直待《广艺舟双楫》出后,碑学理论才最后牢固地确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