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英国媒体称,根据一项针对地球深处地下物质的研究,地球上的生命或许源自深深的地下而非地表。 英国《每日邮报》12月9日报道指出,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在地下深达五千米处生活和繁殖的微生物,这为35亿年前地球上生命源自何处的问题提供了线索。这项研究表明,这些微生物可能已经在与地表隔绝的情况下生活了几十亿年。但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与世隔绝的生命形态______分布在不同大陆,______都创造出了拥有相似基因的个体。 研究人员发现,生活在北美和欧洲地下深处岩石缝隙中的微生物,与普林斯顿

题目

(三)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英国媒体称,根据一项针对地球深处地下物质的研究,地球上的生命或许源自深深的地下而非地表。 英国《每日邮报》12月9日报道指出,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在地下深达五千米处生活和繁殖的微生物,这为35亿年前地球上生命源自何处的问题提供了线索。这项研究表明,这些微生物可能已经在与地表隔绝的情况下生活了几十亿年。但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与世隔绝的生命形态______分布在不同大陆,______都创造出了拥有相似基因的个体。 研究人员发现,生活在北美和欧洲地下深处岩石缝隙中的微生物,与普林斯顿大学一个团队从约翰内斯堡地区一处矿井通道内地下深处岩石缝隙中获取的样本高度相似。其DNA序列也与在北美洲西北部海域和日本东北部海域岩石海床上发现的微生物相似。这表明,这些微生物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而这个祖先就生活在地球生命起源的时代。 密歇根州立大学的马特·施伦特说,现在还不清楚相似的微生物是如何散布到相距遥远的南非、北美和日本的.施伦特博士说:“两年前,我们还不太了解现在的地下微生物是怎样的,以及它们吃什么,自那以来进行的多项研究已经大幅扩充了这方面的数据。我们正在掌握的信息不仅包括在这些生态系统下发现的是什么种类的微生物,而且还包括在全球不同地点发现的微生物之间的某种一致性——目光所及之处,我们都看到了同样种类的微生物。” 报道指出,这些生命形态不是依靠太阳光为生,而是通过氢与甲烷获取能量,这些化学燃料可以通过高温高压下的某些种类的岩石获得.施伦特博士说:“人们容易理解为何远隔重洋的鸟类或鱼类有可能会相似,但想想在地下深处极度高温高压的坚硬岩石缝隙中,在相隔1.6万公里的不同地点,生活着几乎完全一样的微生物,这很挑战人的想象力。” 研究人员麦科洛姆说:“在某些很深的地方,例如深海热泉,那里环境变化剧烈,催生了多样化的生物群落。在其他一些地方,例如地下深处的缝隙,那里的生态系统是隔绝的,只有少数几种细菌能在那样严酷的条件下生存。” 报道指出,这一最新发现不同于以往的理论,即生命并非诞生于地表湖泊和海洋的“原生汤”中,而是诞生于地下岩石含水的微小缝隙内。 以往的理论认为,35.5亿至38亿年前,生命诞生于池塘或海洋中,起因是空气中的化学物质在某种形式能量的作用下生成氨基酸,而氨基酸可以构成蛋白质,然后再进化成地球上第一批生物种类.然而,这种假设存在一个问题,例如,当初地球表面存在强烈的紫外线辐射,它可以迅速摧毁暴露在阳光下的复杂生物分子, 科学家说,这些微生物有可能被用于医疗目的,因为他们发现这些微生物可以承受120℃的高温和比地面高出50倍的大气压。人们能够理解和描述这些现象,是得益于通过深碳观测计划对微生物学和地球化学数据的汇总与整合。根据原文,下面符合施伦特博士说法的是()

  • A、我们已经能够完全掌握地下微生物类型,并且发现微生物之间存在着一致性
  • B、在相隔遥远的高温高压坚硬岩石缝隙中,可能生活着几乎完全一样的微生物
  • C、生命诞生于海洋中,而不是诞生于地下深处极度高温高压的坚硬岩石缝隙中
  • D、地下深处缝隙是隔绝的,只有少数几种细菌能在这种严酷的条件下生存下来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火星的气候比现在的地球宜人得多,它上面很有可能产生生命

B.地球上的生命是由落到地球的火星陨石传播到地球的,因此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火星

C.美国科学家在火星陨石上发现了磁铁矿颗粒,而磁铁矿里面很可能产生微生物,这是火星上可能产生生命的证据之一

D.由于研究者发现ALH84001火星陨石中有地球的污染物,这表明:即使陨石中有微生物存在,也并不能证明火星上曾经产生过生命


正确答案:D
[答案] D。解析:A项“火星的气候比现在的地球宜人得多”是在“地球上生命起源的时候”,并非指现在;B项原文第一段加了限定词“也许”,只不过是推测,并非确指;C项原文最后一段提到“磁铁矿里有可能产生微生物”,“但也可能不会”,不能以此作为火星上可能产生生命的证据之一。D项的推断合情合理。

第2题:

空气中的氧是地球上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近日,有科学家研究发现,火星地下咸水含有充足的分子氧,足以支持好氧微生物存活,这表明火星上的生物有可能存在于地下。
上述推论最可能基于的假设是:

A.火星地下咸水资源充足
B.火星地表不适合生命生存
C.氧是生物存在的必要条件
D.地球生物与火星生物构造不同

答案:C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假设”,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火星上的生物有可能存在于地下。
论据:火星地下咸水含有充足的分子氧,足以支持好氧微生物存活。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无关选项。火星地下咸水资源是否充足,与火星上是否有生物生存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B项:无关选项。选项指火星地表,题干中指的是火星地下咸水,论题不一致,排除。
C项:补充前提。使用“否定代入法”验证,如果氧不是生物存在的必要条件,那么就不能推出火星上的生物存于地下,即该项属于前提,具有加强作用。
D项:无关选项。地球生物与火星生物构造相同与否,不是“火星生物是否存在于地下”的前提,论题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第3题:

地球上的天然水源分为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三大类。()


答案:正确

第4题:

火星的甲烷标志不断变化,这可能是地下生物圈活动的结果。另外,这些标志的附近地 表有大量的硫酸盐黄钾铁矾,这是一种在地球温泉里发现的矿盐,尽管像温泉这样的环境不适 合生命存在,但科学家在这样的环境里已经发现了生命体。这段文字强调的是:

A.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体
B.温泉环境可能产生生命体
C.火星上的大气环境变化很大
D.火星的地表元素与地球上很近似

答案:A
解析:
文段通过两方面来说明火星可能存在生命体的事实:一,可能是地下生物圈的活动引发 了火星甲烷标志的变化;二,科学家已经在类似于温泉的环境里发现了生命体,而这种环境在火星同样存在。因 此本题选A。

第5题:

关于地表水的来源,一些科学家认为是彗星或陨石撞击地球时带来的,也有科学家认为是从早期地球的内部慢慢渗透出来的。最新研究发现,地球内部可能存在着一个3倍于地表海洋总水量的“隐形海洋”,这也为后一种可能的模式提供了新的证据。
近日,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和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科学》杂志上撰文称,地球内部可能存在着一个3倍于地表海洋总水量的“隐形海洋”。这一“隐形海洋”位于地球内部410—660公里深处的上下地幔过渡带,其形态并不是我们熟悉的液态、气态和固态,而是以水分子的形式存在于一种名为林伍德的蓝色岩石中。
林伍德石是一种在高温高压环境下(介于525—660公里间的地幔)产生的矿物,能将水合物包含于其结构中。1969年,这种矿石首次在Temham陨石中被发现,且被认为很有可能大量存在于地球地幔中。
“我想我们最终找到了整个地球水循环的证据,这或许有助于解释地球地表大量液态水的存在。”在西北大学地球物理学家史蒂文·雅各布森看来,他们的发现提供了地表水来源的一个合理解释。
地下有“水”的猜想
据报道,研究人员利用遍布美国的2000多个地震仪分析了500多次地震的地震波,这些地震波会穿透包括地核在内的地球内部,研究人员据此分析地震波穿透的是什么类型的岩石。由于水的存在,地震波传播的速度会降低。结果表明,在美国地下660公里深处,岩石发生部分熔融,且从地震波传播速度减缓来看,这是可能有水存在的信号。
美国的研究人员还在实验室中合成上下地幔过渡带中存在的林伍德石,当模拟地下660公里深处的高温高压环境时,林伍德石发生部分熔融,就像“出汗”一样释放出水分子。
“上述研究推论的逻辑是,如果地下有水的形式存在——哪怕只有很少一部分,就会降低部分物质的熔点,它们在地幔过渡带高温高压的环境中产生部分熔融。溶液中的波速要比固体矿物中的波速低很多,加上水的存在,所以能够显著降低地震波的波速。当观测到这种情况,首先就会推测是不是有部分熔融的发生。”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张研究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研究结论是一项逻辑上比较合理的推断。
也就是说,如果这些地震波穿过地下660公里深处,恰好经过发生部分熔融的林伍德石,那么地震波传播速度降低的现象就容易理解了——由此也能够推测:正是由于水的存在,导致了林伍德石的部分熔融。
难以定论有“海洋”
然而,尽管此推论在逻辑上能够讲得通,但以这种“从现象分析物质成分”的方式得出的结论是否成立,还难以定论。
同样来自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林研究员认为,美国科学家用地下有水的可能性去解释地震波传播速度减缓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其结论还不宜“外延太多”,毕竟局部的现象不能代表整个地幔过渡带圈层均如此。
“地球物理的很多问题是有多解性的。”林研究员认为,地震仪测到的地震波波速的变化,也许有别的解释,他举例说,俯冲板块(通常情况下是指由洋壳组成的大洋板块)相对于地幔是一个“冷而干硬”的东西。它到底能冲到多深?有人认为它穿过了地幔过渡带,有人认为它停留在过渡带上面,“如果它穿过了过渡带,由于洋壳中有很多含水矿物,那么林伍德石含水就可能是一个局部的特例。”
究竟是不是特例?判断依据是什么?林研究员与他的博士生曾经在开展南极陨石冲击变质研究中,发现了大量林伍德石。通过进一步研究,他们发现林伍德石颗粒的Fa值(FeO的摩尔占比)与拉曼谱峰(可用于确定物质的成分)有很好的线性相关,从而建立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式,进而得到利用拉曼光谱测定林伍德石化学成分的新方法。
美国某学刊中有研究曾利用拉曼光谱的方法测出林伍德石FeO的摩尔含量在25%左右。林研究员认为,这意味着该项研究的林伍德石中铁榄榄石占25%左右,这比地幔中的平均高出8%左右。“这就给了一个信号,这个林伍德石代表性不强。”
“地震波速变化是不是一定因为水,即使是因为水,是不是全球性的,我认为都值得继续研究。”林研究员总结说。
地球物理学与比较行星学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科学家对林伍德石的猜想始于地幔过渡带,而对其着手研究则始于来自陨石中的此类矿石。这其中又有怎样的联系呢?
张研究员解答了记者的疑惑。原来,限于人们难以获得地下如此深度的矿石样本,对于地球深部结构和成分的研究,科学家们选择了一种间接的途径——比较行星学。
通俗地说,比较行星学是通过比较行星间特质的差异性来研究行星的学问。地球作为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对其他类地行星物质成分的研究,可以为地球内部的物理构成提供借鉴。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随着行星星际探测技术的发展和探测范围的扩大,比较行星学到了快速发展。
“地球深部研究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点,就好像‘瞎子摸象’一样。比如我们做实验和模拟计算的,摸到的是一条腿,做比较行星学摸到的是另外一条腿,不同学科有不同的角度和推测,但是大家都希望到最后能够得出大象的图景。”张研究员说,“地球物理学与比较行星可以相互佐证。”
而对于“地球深部是否存在隐形的海洋”这一问题,张研究员认为,找到地表水源头的研究意义重大,美国科学家的发现值得重视,不过对其结果可靠性及真实性的检验仍需要时日。

简述林研究员质疑美国研究人员“隐形海洋”结论的主要论点。
要求:紧密结合材料,提炼观点,不超过100字。


答案:
解析:
1.洋壳中有含水矿物,林伍德石含水可能是一个局部特例。2.美国实验中采用的林伍徳石,其铁橄榄石含量高于地幔平均水平,不具有代表性。3.地震波速变化,是不是一定因为水,即使是因为水,是不是全球性的。(95字)

第6题:

虽然普遍猜想地表以下深层的地方太热以致微生物不可能存活,一些科学家还是争辩说地表深处存在着与地表生物隔绝了数百万年的活的微生物群体。他们观点的根据是从1.74英里深的钻洞里取出的样本物质中发现了活着的微生物。 科学家的论述依据下面哪个假设?

A.这些取出来的微生物与先前科学家所熟知的物种有联系。

B.地表以下钻的洞没有再比1.74英里深的。

C.这些微生物并不是来自钻机接触到的地表土壤。

D.所钻洞的底部温度并不比地表温度高多少。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根据从地表以下1.74英里深的地方取得的样品中存在活着的微生物,得出了在地层深处存在活着的微生物的结论。要想使本题的结论成立,就必须寻找一个原因来解释或加强样品确实取自地层深处,即排除他因。由此分析可知C项为D项是较易误选的选项,从表面上看它似乎能对普遍猜想构成反对,从而对本题的结论构成支持。但是要知道,地表以下温度太高是一个既定的事实,那些科学家的实验只是为了证实地层深处存在微生物的可能性,而不是要证实微生物一定要在和地面表层温度相一致的温度区间内才能存活,因此D项为错误选项。

第7题:

已经有证据显示在地球的地表之下存在着数量惊人的生物量,它们生活在地壳和海洋沉积物中,它们的数量甚至有可能超过生活在地面上的植物和动物的数量总和。我们对深层岩石中的微生物很感兴趣,而研究它们的最好去处便是所谓的深海烟囱。那里温暖的海水带来了丰富的养分和能量, 这正是这些微生物所需要的。
下列说法与这段文字相符的是( )。
A.科学家在地表之下发现了种类繁多的生物
B.哪里有温暖的海水,哪里就有微生物
C. “深海烟肉”可能存在大量的微生物
D.地壳和海洋沉积物中的生物数量可能超过地面上的生物


答案:C
解析:
文段说的是“数量惊人”,并不代表这些生物的种类多,A项不正确。根据文段“温暖的海水带来了丰富的养分和能量”,可知微生物需要的是海水中的“养分和能量”,不能仅免“温暖的海水” 就断定微生物存在,B项不正确。研究深层岩石中的微生物的“最好去处便是所谓的深海烟囱”,说明“深海烟囱”可能存在大量微生物,C项正确。文段中提到的是“可能超过生活在地面上的植物和动物的数量总和”,并不是“生物的数量”,D项偷换概念,排除。本题选C。

第8题:

下列对“内力地质作用”这一概念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地幔重熔形成的热能和放射性元素蜕变释放的热能被积压在深深的地下,携着膨胀的巨大欲望发生的作用

B.地幔重熔形成的热能、放射性元素蜕变释放的热能和地球自转等能量在地球深处产生的动力,对地球内部及地表所起的作用

C.地幔重熔形成的热能和放射性元素蜕变释放的热能被积压在深深的地下,携着膨胀的巨大欲望发生的对地球内部和地表所起的作用

D.地幔重熔形成的热能和放射性元素的蜕变等能量在地壳深处产生的动力,对地球表面所起的作用


正确答案:B
24.B[解析]A项遗漏了地球自转的能量, 且没有说明对什么发生了作用;c项遗漏了地球自转的能量;D项遗漏了地球自转的能量,且没有说明其对地球内部发生的作用。

第9题:

关于地表水的来源,一些科学家认为是彗星或陨石撞击地球时带来的,也有科学家认为是从早期地球的内部慢慢渗透出来的。最新研究发现,地球内部可能存在着一个3倍于地表海洋总水量的“隐形海洋”,这也为后一种可能的模式提供了新的证据。
近日,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和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科学》杂志上撰文称,地球内部可能存在着一个3倍于地表海洋总水量的“隐形海洋”。这一“隐形海洋”位于地球内部410—660公里深处的上下地幔过渡带,其形态并不是我们熟悉的液态、气态和固态,而是以水分子的形式存在于一种名为林伍德的蓝色岩石中。
林伍德石是一种在高温高压环境下(介于525—660公里间的地幔)产生的矿物,能将水合物包含于其结构中。1969年,这种矿石首次在Temham陨石中被发现,且被认为很有可能大量存在于地球地幔中。
“我想我们最终找到了整个地球水循环的证据,这或许有助于解释地球地表大量液态水的存在。”在西北大学地球物理学家史蒂文·雅各布森看来,他们的发现提供了地表水来源的一个合理解释。
地下有“水”的猜想
据报道,研究人员利用遍布美国的2000多个地震仪分析了500多次地震的地震波,这些地震波会穿透包括地核在内的地球内部,研究人员据此分析地震波穿透的是什么类型的岩石。由于水的存在,地震波传播的速度会降低。结果表明,在美国地下660公里深处,岩石发生部分熔融,且从地震波传播速度减缓来看,这是可能有水存在的信号。
美国的研究人员还在实验室中合成上下地幔过渡带中存在的林伍德石,当模拟地下660公里深处的高温高压环境时,林伍德石发生部分熔融,就像“出汗”一样释放出水分子。
“上述研究推论的逻辑是,如果地下有水的形式存在——哪怕只有很少一部分,就会降低部分物质的熔点,它们在地幔过渡带高温高压的环境中产生部分熔融。溶液中的波速要比固体矿物中的波速低很多,加上水的存在,所以能够显著降低地震波的波速。当观测到这种情况,首先就会推测是不是有部分熔融的发生。”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张研究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研究结论是一项逻辑上比较合理的推断。
也就是说,如果这些地震波穿过地下660公里深处,恰好经过发生部分熔融的林伍德石,那么地震波传播速度降低的现象就容易理解了——由此也能够推测:正是由于水的存在,导致了林伍德石的部分熔融。
难以定论有“海洋”
然而,尽管此推论在逻辑上能够讲得通,但以这种“从现象分析物质成分”的方式得出的结论是否成立,还难以定论。
同样来自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林研究员认为,美国科学家用地下有水的可能性去解释地震波传播速度减缓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其结论还不宜“外延太多”,毕竟局部的现象不能代表整个地幔过渡带圈层均如此。
“地球物理的很多问题是有多解性的。”林研究员认为,地震仪测到的地震波波速的变化,也许有别的解释,他举例说,俯冲板块(通常情况下是指由洋壳组成的大洋板块)相对于地幔是一个“冷而干硬”的东西。它到底能冲到多深?有人认为它穿过了地幔过渡带,有人认为它停留在过渡带上面,“如果它穿过了过渡带,由于洋壳中有很多含水矿物,那么林伍德石含水就可能是一个局部的特例。”
究竟是不是特例?判断依据是什么?林研究员与他的博士生曾经在开展南极陨石冲击变质研究中,发现了大量林伍德石。通过进一步研究,他们发现林伍德石颗粒的Fa值(FeO的摩尔占比)与拉曼谱峰(可用于确定物质的成分)有很好的线性相关,从而建立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式,进而得到利用拉曼光谱测定林伍德石化学成分的新方法。
美国某学刊中有研究曾利用拉曼光谱的方法测出林伍德石FeO的摩尔含量在25%左右。林研究员认为,这意味着该项研究的林伍德石中铁榄榄石占25%左右,这比地幔中的平均高出8%左右。“这就给了一个信号,这个林伍德石代表性不强。”
“地震波速变化是不是一定因为水,即使是因为水,是不是全球性的,我认为都值得继续研究。”林研究员总结说。
地球物理学与比较行星学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科学家对林伍德石的猜想始于地幔过渡带,而对其着手研究则始于来自陨石中的此类矿石。这其中又有怎样的联系呢?
张研究员解答了记者的疑惑。原来,限于人们难以获得地下如此深度的矿石样本,对于地球深部结构和成分的研究,科学家们选择了一种间接的途径——比较行星学。
通俗地说,比较行星学是通过比较行星间特质的差异性来研究行星的学问。地球作为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对其他类地行星物质成分的研究,可以为地球内部的物理构成提供借鉴。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随着行星星际探测技术的发展和探测范围的扩大,比较行星学到了快速发展。
“地球深部研究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点,就好像‘瞎子摸象’一样。比如我们做实验和模拟计算的,摸到的是一条腿,做比较行星学摸到的是另外一条腿,不同学科有不同的角度和推测,但是大家都希望到最后能够得出大象的图景。”张研究员说,“地球物理学与比较行星可以相互佐证。”
而对于“地球深部是否存在隐形的海洋”这一问题,张研究员认为,找到地表水源头的研究意义重大,美国科学家的发现值得重视,不过对其结果可靠性及真实性的检验仍需要时日。

请给本文写—篇内容摘要。
要求:概括准确,条理清楚,文字简洁,不超过250字。


答案:
解析:
摘要:本文主要围绕地表水的来源及其争议展开论述。美国科学家发现,地球内部可能存在着“隐形海洋”。它以水分子的形式存在于一种名为林伍德石的蓝色岩石中。研究人员发现,通过实验室合成的林伍德石模拟地下高温高压环境时,会发生部分熔融,释放出水分子。但有专家提出质疑,认为局部现象不能代表整个地幔过渡圈带层,林伍德石中铁橄榄石含量代表性不强,同时地震波速变化是否一定因为水,值得考究。科学家通过比较行星学进一步研究,可以与地球物理学相互佐证。最后得出结论,对其结果的检验、可靠性及真实性仍需要假以时日。(246字)

第10题:

(三)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英国媒体称,根据一项针对地球深处地下物质的研究,地球上的生命或许源自深深的地下而非地表。 英国《每日邮报》12月9日报道指出,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在地下深达五千米处生活和繁殖的微生物,这为35亿年前地球上生命源自何处的问题提供了线索。这项研究表明,这些微生物可能已经在与地表隔绝的情况下生活了几十亿年。但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与世隔绝的生命形态______分布在不同大陆,______都创造出了拥有相似基因的个体。 研究人员发现,生活在北美和欧洲地下深处岩石缝隙中的微生物,与普林斯顿大学一个团队从约翰内斯堡地区一处矿井通道内地下深处岩石缝隙中获取的样本高度相似。其DNA序列也与在北美洲西北部海域和日本东北部海域岩石海床上发现的微生物相似。这表明,这些微生物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而这个祖先就生活在地球生命起源的时代。 密歇根州立大学的马特·施伦特说,现在还不清楚相似的微生物是如何散布到相距遥远的南非、北美和日本的.施伦特博士说:“两年前,我们还不太了解现在的地下微生物是怎样的,以及它们吃什么,自那以来进行的多项研究已经大幅扩充了这方面的数据。我们正在掌握的信息不仅包括在这些生态系统下发现的是什么种类的微生物,而且还包括在全球不同地点发现的微生物之间的某种一致性——目光所及之处,我们都看到了同样种类的微生物。” 报道指出,这些生命形态不是依靠太阳光为生,而是通过氢与甲烷获取能量,这些化学燃料可以通过高温高压下的某些种类的岩石获得.施伦特博士说:“人们容易理解为何远隔重洋的鸟类或鱼类有可能会相似,但想想在地下深处极度高温高压的坚硬岩石缝隙中,在相隔1.6万公里的不同地点,生活着几乎完全一样的微生物,这很挑战人的想象力。” 研究人员麦科洛姆说:“在某些很深的地方,例如深海热泉,那里环境变化剧烈,催生了多样化的生物群落。在其他一些地方,例如地下深处的缝隙,那里的生态系统是隔绝的,只有少数几种细菌能在那样严酷的条件下生存。” 报道指出,这一最新发现不同于以往的理论,即生命并非诞生于地表湖泊和海洋的“原生汤”中,而是诞生于地下岩石含水的微小缝隙内。 以往的理论认为,35.5亿至38亿年前,生命诞生于池塘或海洋中,起因是空气中的化学物质在某种形式能量的作用下生成氨基酸,而氨基酸可以构成蛋白质,然后再进化成地球上第一批生物种类.然而,这种假设存在一个问题,例如,当初地球表面存在强烈的紫外线辐射,它可以迅速摧毁暴露在阳光下的复杂生物分子, 科学家说,这些微生物有可能被用于医疗目的,因为他们发现这些微生物可以承受120℃的高温和比地面高出50倍的大气压。人们能够理解和描述这些现象,是得益于通过深碳观测计划对微生物学和地球化学数据的汇总与整合。根据原文,下面符合施伦特博士说法的是()

A我们已经能够完全掌握地下微生物类型,并且发现微生物之间存在着一致性

B在相隔遥远的高温高压坚硬岩石缝隙中,可能生活着几乎完全一样的微生物

C生命诞生于海洋中,而不是诞生于地下深处极度高温高压的坚硬岩石缝隙中

D地下深处缝隙是隔绝的,只有少数几种细菌能在这种严酷的条件下生存下来


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