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我国司法机关监督的主要内容。

题目

试述我国司法机关监督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我国司法机关是行使国家检察权和审判权的机关。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它所监督的范围是:
第一,通过法纪检察部门对严重破坏国家政策、法律、法令、政令统一实施、侵犯公民民主权利、贿赂以及检察部门认为需直接受理的案件行使检察权。
第二,通过经济检察部门对行政人员中的贪污、行贿受贿、假冒商标、滥伐盗伐森林等案件行使检察权。检察院在办案中发现的问题,将以司法建议书、司法建议通知书的方式,向发案单位及其主管部门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是通过审理与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有关的案件、处罚行政人员违法犯罪行为,实施对国家行政机关监督的。其工作方式主要有:
(1)通过审理刑事案件,追究违法、失职、犯罪的行政人员的责任。
(2)通过审理民事案件,追究在民事活动中违法、侵权的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的民事责任。
(3)通过审理行政纠纷案件,审查行政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追究行政人员违法、失职、侵权行为的行政责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我国刑法危害行为以及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危害行为,是由行为人的意识、意志支配的危害社会的身体动静。按照递进式犯罪构成体系理论,危害行为是构成要件的该当性或犯罪客观方面最核心的要素。
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犯罪行为分为作为与不作为两种基本形式。
作为
指犯罪人用积极的行为实施的刑法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即不当为而为之。作为是人的身体的积极动作。如果行为人违反刑法禁止性规范,即违反不当为的义务而实施某种行为的,就成为危害行为中的作为。
不作为
是指犯罪人有义务实施且可能实施某种积极的行为而未实施的行为,即当为而不为。构成刑法中的不作为,客观方面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义务。特定义务是法律上的义务,而不是普通的道德上的义务,其来源是法律明文规定的特定义务、职务上或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和先行行为产生的义务。
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实际可能性。行为人虽然具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但由于某种客观原因而不具备履行该项义务的实际可能性,则不构成犯罪的不作为。
行为人未履行特定义务。在不作为犯罪中,虽然行为人有时也实施某些积极的动作,但其未履行特定的义务。
作为和不作为在我国刑法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大多数犯罪只能由作为方式构成,有些犯罪只能由不作为方式构成,如刑法第261条的遗弃罪,即纯正不作为犯。另有一些犯罪既可以由作为方式构成,也可以由不作为方式构成,如故意杀人罪,即不纯正不作为犯。

第2题:

试述社会监督在我国监督体系中的地位。
1、社会监督是国家监督体系中最基础,最广泛监督,是公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反腐倡廉,防止权力滥用的可靠保证,也是人民民主权利的具体体现。
2、社会监督与人大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政党监督等有着密切联系。一方面,社会监督离不开其他监督,否则社会监督就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另一方面,政党监督,从大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等也离不开社会监督。因为,民主的实质就是人民对自已的国家权力有一种真正的控制力。没有自下而上的权力制约机制,公权力的运用必然会走向专断和独裁。
3、在现实政治和行政管理中,社会团体和公民通过组织的或者个体的方式参与政治管理,通过参与民主政治生活而对政治权力实现监督。

第3题:

试述我国国家监督法。


参考答案:

2006年8月27日,保障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监督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以高票获得通过,自2007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监督法》的政治性很强,涉及国家的政治制度和国家体制。《监督法》突出监督形式——主要是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突出监督内容——直接反映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普遍要求解决的问题,突出监督效果——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将调整范围确定为规范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监督对象为与各级人大常委会同级的“一府两院”,较为切合实际。
《监督法》在五个方面强化了人大常委会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1)人大常委会监督的重点紧紧抓住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2)人大常委会工作监督的主要形式是每年有计划地选择若干重大问题,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的专项工作报告。(3)专项工作报告的议题确定的六个途径。(4)“一府两院”要将对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的研究处理情况,向人大常委会提出书面报告。(5)要把人大的监督置于人大代表和全社会的监督之下。应当说,上述规定使这部《监督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部法律只规范了各级人大常委会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其他形式的监督并没有纳入。因而,可以说,这只是一部“小”的监督法。


第4题:

试述我国目前慢性甲基汞中毒诊断标准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我国目前慢性甲基汞中毒诊断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头发中总汞值超过10μg/g,其中甲基汞值超过5μg/g者,即可认为有甲基汞吸收。在汞吸收的基础上,具有下列三项体征者,可诊断为慢性甲基汞中毒:
(1)四肢周围型(手套、袜套型)感觉减退。
(2)向心性视野缩小15~30度,或有颞侧月牙状缺损到30度者。
(3)高频部感音神经性听力减退11-30dB。当具有上述三项体征,但发汞低于10μg/g以下时,可做驱汞试验,驱汞后尿中总汞值超过20μg/L,其中甲基汞超过10μg/L者,可予以诊断。

第5题:

试述党支部保证监督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1)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上级党委的决议和行政决策在本企业的贯彻执行。
(2)保证车间生产经营和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3)维护职工民主权利。
(4)支持车间行政负责人正确行使职权,监督党员干部和其他工作入员严格遵守党现党纪、国法政纪。行政负责人对车间的生产经营和工作任务的完成起着关键作用,党支部应积极支持行政负责人依法行使职权、坚持和完善好行政领导人负责制。

第6题:

我国教育执法的监督体制包括()

A党的监督

B教师监督

C学校监督

D司法机关监督

E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


A,D,E

第7题:

试述我国计划免疫工作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我国的计划免疫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四苗防六病",即对7周岁及其以下儿童进行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糖丸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和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以及以后适时的加强免疫,使儿童获得对结核、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和麻疹的免疫。目前乙型肝炎疫苗为卫生部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的疫苗,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A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多糖疫苗、风疹疫苗、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等为各省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的疫苗。

第8题:

试述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


参考答案:

所谓宪法监督,是指为保障宪法实施而进行监督的制度与活动的总称。
(1)宪法在序言中庄严宣布本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又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监督宪法的实施,从而保证了最高国家权利机关经常性地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
(3)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在最高国家权利机关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过程中发挥具体的作用。
(4)地方各级国家权利机关都必须在本行政区内保证宪法的实施。
(5)宪法作出一系列具体规定,使我国形成了一个严密的社会主义法制监督体系,有助于保证宪法的统一实施。党的领导是我国宪法得以贯彻实施的根本保证。


第9题:

试述我国目前的法律监督体系。


正确答案: 法律监督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狭义的法律监督,是有关国家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立法、司法和执法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的监督。广义的法律监督,是有关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察、督促。根据监督主体性质的不同,我国目前的监督体系分为两大类:
(1)国家监督。
国家监督,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监督、行政机关监督和司法机关的监督。
国家权力机关监督,有法律上的监督和工作上的监督。法律上的监督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对法律实施的监督,工作上的监督是对政府、司法机关工作的监督。
行政机关的监督,是行政系统内部上下级之间的监督,以及系统内设立的专门机关的内部监督。
司法机关监督,包括检察机关监督和审判机关监督。检察机关监督是对国家机关执法、司法活动的合法性及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的犯罪和其他犯罪行为进行的监替。审判机关监替主要体现在人民法院系统内的监督、人民法院对检察机关的监督和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的监督。
(2)社会监督。
社会监督,是各政党、各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对各种法律活动进行的监督。其共同特点是它不是以国家的名义进行的监督。

第10题:

试述我国国际收支申报制度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从1996年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制度,首先推出的是国际收支间接申报制度,1997年初又推出了国际收支四项直接申报制度,即直接投资统计申报制度。即我国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分为间接申报和直接申报。国际收支申报制度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的国际收支统计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间接申报。间接申报是指中国居民通过各类金融机构向外汇管理部门申报其与非中国居民通过金融机构所进行的全部交易。对应不同的交易性质,间接申报分五种类型,分别为两种收入申报和三种支出申报。收入为对公涉外收入申报、对私(个人)涉外收入申报;支出为贸易进口付汇申报、非贸易(含资本)对外付款申报(对公)、对私(个人)对外付款申报。间接申报的具体形式为申报人根据所进行的交易填写相应的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单,向国际收支统计部门报告其所进行的交易内容。
(2)直接申报。直接申报是指交易主体直接定期或逐笔向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局申报其交易内容。直接申报分为企业直接投资申报、金融机构对外资产负债及损益申报、证券投资统计申报和汇兑业务统计申报。
总之,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实行交易主体申报的原则,采取间接申报与直接申报、逐笔申报与定期申报相结合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