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混战的深刻原因是()、帝国主义采取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政策
第1题: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混战的深刻原因是()、帝国主义采取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政策
第2题:
简述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
(1)发动“二次革命:和组建中华革命党: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1913年7月,李烈钧、黄兴等宣布讨袁,南方部分地方响应。坚持两个月后失败。孙中山逃亡日本在东京正式成立中华革命党。
(2)发动护国战争。为反对袁世凯称帝,蔡锷1915年12月25日,蔡锷宣布云南独立,护国运动爆发。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取消帝制。
(3)发动护法运动:为恢复并保护中华民国和《临时约法》孙中山两次发动护法运动。1917年发动第一次护法运动。针对皖系军阀段祺瑞破坏《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1920年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针对直系军阀拒绝恢复民国和《临时约法》。两次护法战争均因军阀出卖而失败。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预示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将要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第3题:
北洋军阀统治有什么特点?
有自己的军队;占据一方地盘;封建性十足;都与列强的关系密切;不言而喻的野蛮性;都试图争夺中央权力。
第4题:
第一部《中华民国宪法》制定于北洋政府的( )。A.直系军阀统治时期B.皖系军阀统治时期C.袁世凯统治时期D.奉系军阀统治时期
第5题:
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局面的深刻原因是()。
A.由于中国主要是地方性的农业经济而没有形成统一的资本主义市场
B.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采取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
C.各派系军阀之间争夺中央政权
D.各派系军阀之间争夺地盘
第6题:
26年7月日开始的北伐战争的目标是推翻()。
A.北洋军阀统治
B.直系军阀统治
C.奉系军阀统治
D.蒋介石统治
第7题: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教育行政日趋完善的表现在哪里?
主要体现在地方教育行政机构的建设和发展上,大致到20年代,我国近代的教育行政体制建成了自中央教育部到省教育厅、县教育局这样一个完整的系统,标志着近代教育行政体制的建成。
第8题:
帝国主义对中国“分而治之”的政策在民国初年造成的后果是( )
A.加剧了中国近代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
B.列强在中国形成了各自的“势力范围”
C.列强在“势力范围”实行直接殖民统治
D.开始形成帝国主义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第9题: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原因。
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民族资本得到了长足发展,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空前绝后的繁荣时期。表现: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数量增加了,资本扩大了,设厂速度加快了,机械化程度提高了。从设厂总数和资本总额上看,在1912---1927年的16年中,历年所设创办资本额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总数为1984家。这超过了辛亥革命前几十年的一倍以上。从机器进口值看,1921年中国机械输入总值为5700万海关两,比1913年增加七倍多。从机器动力看,1918年中国资本工厂使用的蒸汽机动力达到88000匹马力,比1913年增加了一倍多。
(2)工业发展情况。发展最快的部门是纺织、面粉、卷烟等轻工业。棉纺织工业发展尤为突出,1912---1927年,中国本国纱厂资本在万元以上的共创建86家,占1890---1927年中国新设纱厂110家的78.2%,资本则占资本总额的88%。还有,荣宗敬、荣德生兄弟成为“面粉大王”,华侨商人简照南、简玉阶兄弟成为“烟草大王”。针织、缫丝、造纸、印刷等轻工业也有较快发展。重工业方面,民族资本虽然在水泥、采矿、炼铁等部门有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发展缓慢,企业较少。
原因:在北洋军阀的发动统治下,在极其动乱的年代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却获得如此快的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促进民族工商业发展的法令,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北洋政府为取得资产阶级的支持,也制定了一些鼓励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和法令法规。这些法律和法令,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刺激了民族资本家投资办厂的积极性。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西方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因忙于战争,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中国资本主义获得了比较广阔的市场。并且,一战结束后,西方许多企业一时还不能转到正常的民用生产上来,这对中国轻工产品的出口和轻工业的发展十分有利。
(3)中国人民不间断地抵制洋货提倡国货,为民族资本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第10题: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制定的学制是()。
A癸卯学制
B壬寅学制
C壬子学制
D壬戌学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