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有关资本流通总公式的一组材料。 材料1:马克思说:&l

题目

下面是有关资本流通总公式的一组材料。 材料1:马克思说:“G-W-G’事实上是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资本的总公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77页)。 材料2:马克思指出,“剩余价值的形成,从而货币转化为资本,既不能用卖者高于商品价值出卖商品来说明,也不能用买者低于商品价值购买商品来说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83页)、“无论怎样颠来倒去,结果都是一样的。如果是等价物交换,不产生剩余价值;如果是非等价物交换,也不产生剩余价值,流通或商品交换不创造价值”(《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86页)。在现实生活中,即使某些商人善于投机钻营,做到既能贱买又能贵卖,但这种现象也不能说明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因为他所赚到的,正是别人所亏的,因而就整个社会来说,社会总商品的价值量并没有增加分文,只不过是原来既定价值量在资本家之间作了一次重新分配而已。 材料3:马克思指出,在资本流通过程中,“货币的所有者变成了资本家。他这个人,或不如说他的钱袋,是货币的出发点和复归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74页),而且,“货币羽化为资本的流通形式,和前面阐明的所有关于商品、价值、货币和流通本身的性质的规律相矛盾”(《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17页)。 说明资本流通的总公式与商品流通的总公式的不同之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指资本总公式在形式上与()存在的矛盾。


答案:价值规律

第2题:

资本总公式"G-W-G′"适用于()。

A.商业资本

B.产业资本

C.流通资本

D.借贷资本

E.可变资本


参考答案:A, B, D

第3题:

资本流通总公式是( )。


正确答案:
G-W-G′

第4题:

简述商品流通公式与资本流通公式的异同。


正确答案: (1)二者的共同点。它们都是买和卖两个阶段的统一。在流通的每一个阶段上都同样有商品和货币的对立,而在每一个流通过程中都同样有三个当事人,即买者、卖者和又买又卖者。
(2)二者的区别。首先从形式上看:买和卖的顺序不同;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流通中的媒介物不同。其次是内容和目的上的本质区别:商品流通是为买而卖,它的内容是不同使用价值的交换,流通的目的是获得一定的使用价值,即满足商品生产者对特定商品的需要;资本流通是为卖而买,流通的内容是一定量的货币能带来更多的货币,流通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价值增殖,即取得剩余价值。

第5题:

材料题
根据下面材料,回答题。
某商业银行有关资产负债情况如下:



该银行的核心资本为(  )万元。查看材料

A.290
B.260
C.150
D.210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核心资本的计算。核心资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未分配利润=150+60+50+30=290(万元)。

第6题:

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是剩余价值()。

A、不能从流通中产生

B、能从流通中产生

C、不能离开流通产生

D、不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而产生


参考答案:D

第7题:

材料损耗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100%。

A.材料损耗量/材料净用量
B.材料净用量/材料损耗量
C.材料损耗量/材料总用量
D.材料净用量/材料总用量

答案:A
解析:

第8题:

下面材料是有关真理检验标准的论述:

材料1: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的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毛泽东说:“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材料2:实用主义者詹姆斯说:“凡是有利于我们工作,并使我们得到效果的东西就是真理,这也是真理的唯一标准。”

请回答:(1)材料1和材料2的观点一致吗?为什么?

(2)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分析材料2的观点。


参考答案:(1)不一致,材料一强调的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实践才能说明人的思维是否有客观的真理性,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材料二强调的是有用即真理,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就看其是否能使我们得到效果。这时唯心主义的看法。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能用人们的主观意愿、是否符合人们的需要、是否对人有用作为标准。对人有用、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产生某种效果的理论、观点,并不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因而一定是真理。

第9题: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如何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的?


答案:
解析:
(1)资本总公式及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资本总公式即资本流通公式:货币一商品一货币(G-W-G’),其中G’=G+ΔG,即原预付货币 额加上一个增殖额,这个增殖额就是剩余价值。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是同价值规律相矛盾 的。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按照等价原则进行,因而交换的结果只会使价值的表现形式发生变 化,而价值量不会发生变化。但资本总公式表明,货币资本在流通过程中发生了增殖。在资本流 通过程中所出现的这种商品等价交换与价值增殖之间的矛盾,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2)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关键在于说明剩余价值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它的来源是什么,也 就是要阐明货币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是怎样转化为资本的。 ①解决资本总公式的条件:剩余价值不可能从流通领域中产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它必须以流 通过程为媒介。在商品流通中,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如果是 等价交换,显然只是价值形式的变换,一定量的价值体现在不同的商品上,但价值量既定,不会发 生改变。如果是不等价交换,由于商品生产者不断变换买者和卖者的身份,他作为买者或者卖者 多得的,当他作为卖者或买者时又会失掉。即使某些商品生产者在交换中始终能贱买贵卖,但流 通中的价值总量没有增加,并不能说明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如果离开流通过程,即货币所有者 把货币贮藏起来,不同其他商品所有者发生联系,价值和剩余价值既无从产生,也无法实现。 ②剩余价值的来源:首先,价值增殖不会发生在G-W阶段的货币上,因为此时货币作为购买手 段或支付手段只是实现商品的价格,其价值量没有增值。其次,价值增殖也不可能发生在W-G 阶段上,此时商品的价值是既定的,不会因商品的出卖而发生增值。最后,价值增殖必然发生在 G-W阶段的商品上。货币所有者必须购买到某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 通过对它的使用能创造比这种商品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种商品就是劳动力。 因而,劳动力成为商品并为资本家所雇佣,使货币转化为资本,价值在流通过程中发生了增值,资 本总公式的矛盾得到了解决。

第10题:

资本总公式"G-W-G′"适用于()。

  • A、商业资本
  • B、产业资本
  • C、流通资本
  • D、借贷资本
  • E、可变资本

正确答案:A,B,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