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自我归因的应用。

题目

举例说明自我归因的应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失败时人们往往外归因,这属于一种( )。多选

A. 自我障碍
B. 自我价值保护倾向
C. 自我防卫
D. 动机性归因偏差

答案:B,C
解析:
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 /归因
影响归因的因素中有【自我价值保护】倾向,成功时,个体倾向于内归因,失败时,个体很少用个人特征来解释,而倾向于外归因。这是一种【自我防卫策略】。
在竞争条件下,个体倾向于把他人的成功外归因,从而减少他人的成功对自己带来的心理压力。如果他人失败了,则倾向于内归因,个体均有明显的使自己处于有利的位置,保护自我价值的倾向,这种倾向叫【动机性归因偏差】。自我价值保护倾向=自我防卫策略(归因自己的成败)+动机性归因偏差(归因别人的成败)

第2题:

贝姆在1972年提出了()

A自我知觉理论

B自我归因理论

C情绪归因理论

D相应推论理论


A

第3题:

失败时人们往往外归因,这属于一种( )。
(A)自我障碍 I (B)自我价值保护倾向
(C)自我防卫 (D)动机性归因偏差


答案:B,C,D
解析:
在失败时,倾向于外归因,是一种自我防卫策略,对自我价值进行保护,避 免焦虑,这种倾向叫动机性归因偏差。

第4题:

失败时人们往往外归因,这属于一种( )。

  • A、自我障碍
  • B、自我价值保护倾向
  • C、自我防卫
  • D、动机性归因偏差

正确答案:B,C,D

第5题:

什么是自我障碍?举例说明自我障碍现象。


正确答案:自我障碍是个体为保护自尊而欲使他人注意存在着可能导致行动失败的外在原因所采取的一种归因策略。例如一个学生偶然考的了高分,在第二次的考试中考得不好,但是他故意让人家以为自己是因为身体不舒服才考差的,这样就可能被人家不会归因于他本人的能力。

第6题:

简述自我知觉中归因偏见的启示。
行动者和观察者的归因偏差以及功与过的归因偏差,对我们至少有三点启发:
1、行动者与观察者的归因偏差启示我们要辩证地、历史地看待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和做出推论;
2、功与过的归因偏差告诫我们切不可犯主观主义的错误,把功劳归于自己,把错误推给人家或环境条件;
3、这两方面的归因偏差,并非是一种普遍现象,不能把它们绝对化。

第7题:

试结合实际,举例说明凯利的因果归因模型。
凯利提出了对人们行为进行归因的体系。他提出了三个基本维度。
(1)第一个维度称为实体的特异性,是指某个人对不同的刺激或不同的事件作出相同反应的程度。如果某个人对范围广泛的刺激都作同样的反应,那么,实体的特异性就是低的。相反,如果只对某个刺激作出特定的反应,而对于其他许多刺激都没有作出类似的反应,那么,实体的特异性就是高的。例如一个学生对画画很感兴趣,对跳舞不感兴趣,说明对画画的特异性是高的。
(2)第二个维度是一致性反应,是指其他人对这个实体都这样反应的程度,即反应是否是一个一致性的反应。如果只有这个人对这个实体作出了这样的反应,而其他人没有这样做,那么一致性程度是低的。相反,如果该人对这个实体作出了这样的反应,而其他人也这么做,那么,一致性程度就是高的。就是这个班的同学都喜欢画画,那么就存在高的一致性了。
(3)第三个维度是一贯性是指个体对于这种刺激在其他的时间和其他的场合下以同样方式反应的程度。如果该个体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下都作幽这样的反应,那么一贯性程度就是高的。相反,在不同的时间内,或有不同的场合下对同一刺激做出了不同的反应,那么,一贯性就是低的。例如这个学生无时无刻不喜欢画画,在学校也画画在家也画画,说明对画画的一贯性是高的。
(4)在凯利的因果归因模型中,提出了协变原则。他认为人们在归因中三个维度在协同变化。凯利的模型认为,在实体的特异性和一致性低,而一贯性高这种条件下,我们更可能把一个人的行为归于内在原因。相反,在实体的特异性、一致性、一贯性都高的情况下,我们更可能把一个人的行为归于外在原因。而在一致性高,实体的特异性低,一贯性低的情况下,我们往往把行为的原因归于偶然的环境或情景因素。
举个例子来说,在一次重要的商务会谈中,一方拿出了一个提案。另一方的领导看了提案以后,大发脾气,愤怒地吼叫这个提案毫无道理,走出会场,使谈判中断。为什么发生这种情况呢?是领导内在的原因,还是外在的原因,是领导本身脾气坏,还是这种提案确实不行?按照凯利的归因模型,可以从三个维度来分析。假如其他的谈判者对这个提案没有发脾气,即一致性是低的;人们曾经看到过这位领导在其他不是谈判的场合下也发过脾气,即一贯性是高的;人们也看到过这位领导在其他谈判桌上也发过脾气,即实体特异性是低的。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得出结论,这位领导发脾气是因为他内在的原因。但是,如果几位谈判者对这个提案也很不满,即一致性是高的;人们看到过这位领导在接受同样类型的提案时也发过脾气,即一贯性是高的;人们没有看到过这位领导在其他场合下发过脾气,即实体的特异性是高的。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把这种行为归于外在原因,即这个提案确实不合理。

第8题:

失败时人们往往外归因,这属于一种()。

A.自我障碍
B.自我价值保护倾向
C.动机性归因偏差
D.自我防卫

答案:B,D
解析:
失败时,个体很少用个人特征来解释,而倾向于外归因。这是一种自我防卫策略。个体在归因过程中,对自我卷入的事情的解释,往往带有明显的自我价值保护倾向,即归因向有利于自我价值确立的方向倾斜。因此本题选BD。

第9题:

()是归因治疗的一个基础。

  • A、凯利的归因模型
  • B、自我障碍模型
  • C、习得无望模型
  • D、自我服务模型

正确答案:C

第10题:

如果把自己的行为倾向做外归因,属于自我防御的归因。


正确答案:正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