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体活动中个体作出努力一般都会比单独完成时偏多。

题目

在群体活动中个体作出努力一般都会比单独完成时偏多。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错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人们在群体中的行为远比个人单独活动的总和要复杂

B、人们在群体中的行为就是个人单独活动的总和

C、人们在群体中的行为和个人单独活动没有关系

D、人们在群体中的行为远比个人单独活动的总和要单一


参考答案:BCD

第2题:

个体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少的现象被称作()。

A.社会惰化

B.社会干扰

C.社会助长

D.群体行为


正确答案:A

第3题:

个体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的倾向,是因为存在()。

A社会惰化

B群体规范

C群体压力

D群体角色

E参照群体


参考答案:A

第4题:

在群体活动时,个体的侵犯性一般会()。(2008-05)

A:减少
B:保持稳定
C:增加
D:受到抑制

答案:C
解析:
侵犯行为的影响因素有:一是情绪唤起水平,恶劣心境、性的唤起会增加侵犯的可能性;二是道德发展水平越高,越难发生侵犯行为;三是自我控制能力下降时,易发生侵犯行为;四是在群体活动时,容忍会增加社会角色的侵犯行为;五是大众传媒的影响,反面的暴力和色情的内容,会增加公众,尤其是儿童的侵犯性。去个性化状态使人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自我观察和评价的意识,使侵犯行为增加。

第5题:

一般来说,在群体活动时,个体的侵犯性倾向于()。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不确定

答案:B
解析:
影响侵犯的因素有:1)情绪唤起水平,高的非特异性的情绪唤起水平(比如恶劣的心境),会直接导致个体的侵犯行为的增加,而特异性情绪的唤起水平(如性唤起),也可能增加人们侵犯的可能性(侵犯性);2)道德发展水平,个体的道德发展水平越高,可以造成他人痛苦的侵犯行为就越难以发生;3)自我控制能力,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水平下降时,侵犯行为就比较容易发生:4)社会角色与群体,如果社会对一种社会角色较为容忍,那么拥有这种社会角色的个体的侵犯性就会明显增加,另外,群体活动是去个性化最常见的情境,此时,个体在去个性化状态下行为的责任意识明显丧失,会做出一些通常不会做的行为,因此在群体活动时,个体的侵犯性也倾向于增加;5)大众传媒的影响,电影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大众传媒的暴力和色情内其是儿童的侵犯性。

第6题:

群体中的个体在单独工作情况下的绩效,构成了群体的()

A、潜在绩效

B、个体绩效

C、群体绩效

D、个体产出


参考答案:A

第7题:

在群体活动时,个体的侵犯性一般会( )。

(A)减少

(B)保持稳定

(C)增加

(D)受到抑制


正确答案:C

第8题:

当群体在一起完成一项任务时,群体成员每人付出的努力会比个体在单独情况下完成任务时偏少的现象称为【 】

A.社会助长

B.社会惰化

C.群体极化

D.去个体化


正确答案:B
【考点点击】 本题在2008年10月考季第15题考查过,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群体对成员的影响。
【要点透析】此题属于识记内容,要求考生理解记忆。

第9题:

一般来说,在群体活动时,个体的侵犯性倾向于()。(2008-05)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不确定

答案:B
解析:

第10题:

在群体活动时,个体的侵犯性一般会( )。

A. 减少
B. 保持稳定
C. 增加
D. 受到抑制

答案:C
解析:
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 /社会动机
社会角色和群体会影响个体的侵犯性。(社会对某种社会角色比较容忍,侵犯行为就比较容易发生;群体活动时,个体侵犯性倾向于增加)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