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训诂学和辞书编纂关系十分密切?

题目

为什么训诂学和辞书编纂关系十分密切?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训诂学和修辞学的关系。


正确答案:训诂学与修辞学联系也十分紧密,古代书面语言作品,总是在在表达准确的前提下运用多种修辞手段,使文章简约、含蓄、生动鲜明,以增强文章的说明力和感染力,训诂要讲明文意,必然要借助说明各种修辞手段来研究古书辞例。古书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很多,如互文、对文、倒文、变文等。训诂学家要通过词面的意义挖掘其中蕴含的文意。以互文为例,所谓互文就是两种事物在意境上或上下文中互相体现、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它是古书中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起到使语意含蓄精练,扩大词句内容的作用,汉儒解经已经注意到这种现象,郑玄称之为“互相备”、“互言”等。如《礼记•祭统》:王后蚕于北郊,以人纯服;夫人蚕于北郊,以共冕服。”郑玄注:纯服,亦冕服也,互言之尔。纯以见缯色,冕以着祭服。”纯服和冕服都是祭祀用的礼服,二者分开来说,是互文的关系,这句话的意思是:王后和诸夫人都要亲蚕于北郊,以供给祭祀用的礼服。

第2题:

招贴画和群众的关系十分密切,因而被称为街头美术。


正确答案:正确

第3题:

烹调方法的定义和划分与加热关系十分密切。(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从训诂学角度看,汉语辞书(以《汉语大词典》、《辞源》为例)编纂中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正确答案:1)词条或义项失收。
2)释义不确。
3)源流失考。

第5题:

应用训诂学和理论训诂学二者的关系是:理论探讨以()为目的,实际应用以()为指导


正确答案:实际应用;理论探讨

第6题:

国际关系学和国际关系史学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


正确答案:正确

第7题:

中国辞书发展史上标志着辞书编纂由古代字书阶段发展到现代词典阶段,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型综合性词典是()。

  • A、《中华大字典》
  • B、《康熙字典》
  • C、《辞源》
  • D、《辞海》

正确答案:C

第8题:

为什么说宗教民俗的关系十分密切?
(1)宗教对民俗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宗教的礼仪、道德规范、禁忌、节日等都对民族的心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产生重大影响。
(2)民俗对宗教也有十分强大的影响力。任何一个民族接受一种宗教,都必然要使这种宗教融合进自己本民族的一些民俗特点,形成自己特有的信仰方式。
(3)宗教与民俗的关系十分密切,许多民俗直接来源于宗教,同时宗教中的许多礼仪戒律、伦理等也可以在民俗的基础上产生。宗教影响着一个民族民俗的发展,而不同民族的民俗也会影响宗教在该地区的传播和发展。

第9题:

学习训诂学为什么必须懂音韵学?


正确答案:“可以说不懂音韵学是无法进行训诂。训诂是解释古代典籍中的语言的,它的内容是意义,它的形式是声音,语言的意义同源。词义的发展变化、词语的孽乳派生,文字的通用假借从本质上是依托于声音而不是依托于字形。”所以,解决音的问题,是求索词义的前提。但语音是因时因地而不断变化的。词语变化以后,派生词的语音可能发生相应的变化,同根词之间因此便不再同音。文字借用后,也可能因为声音的演变而使借字与本字不再同音,或因音变而产生同字异读异义的现象。这些音变都与探求语义有直接关系,可以称作训诂音变。训诂音变是有一定规律而不是杂乱无章的。通过声音探求词义时,必须不断总结训诂音变的规律,找到声音变化的轨迹,而是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借助音韵学的研究成果。”陆宗达、王宁先生在这里明确指出了音韵学对训诂学的重要辅助作用,因语音和语义的密切关系,使得我们可以根据声音来探求语义。但语音是发展变化的,古今语音差别较大,对于声义相通的字,应该按作品写作时代的声音来考察。因此,要掌握音韵学知识,要运用音韵学研究成果来训释古义。通过语音联系来破除假借字,探求本字。古书中的假借字,既是个文字和词汇的问题,也是个重要的语音问题,假借的条件是读音相同相近。假借现象在今天看来是不正常、不规范,好象写别字,但在上古却是允许的。所以先秦两汉的作品,假借现象便很普遍。
例如《诗经•魏风•硕鼠》一篇很简短,就有四三处假借:
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贯”清人认为是“宦”的借字,宦:侍奉,后来认为是“豢”的借字,卷:喂养。贯古属无部母平声。匣母元部去声,音近假借。女,通“汝”第二人称代词,“女”泥母,鱼部,上声,“汝”日母,鱼部,上声。“泥”“日”在上古同属鼻舌音,只是发音部位略有不同,二者古音十分相近,音近假借。
②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逝”通“誓”是发誓的意思。和它的本义“离去”或引申义“死亡”毫无关系,二者古音却是禅母,月部,入声,音同假借。
③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直”是“职”的借字,职,引申为“所”,《管子•版注释》“得春职”即“得其所”,《汉书•宣帝纪》“毋令失职”即“毋令失所’,因此“直”在这里与“所”同义。“直”、“职”古音都是章母,职部,入声,音同假借。
假借的条件是读音相同或相近,先秦两汉古书的假借自然是根据上古的读音,所以我们只有学点古音,才能识别假借字。音韵学给训诂的贡献除了上述所言的帮助我们认识文字通假以阐明词义,探寻同源词以沟通词义外,还可让我们了解古今语的传承关系。系联古今不同的用字。古今语的传承也是以声音为线索的。如《伐檀》:“河水清且涟猗。”《说文》:“澜,太波为之,涟,澜或从连.”段玉裁注:“古阑,涟同字,后人用乃别为异字异义同音。

第10题:

为什么说子囊菌和担子菌的亲缘关系密切?


正确答案: (1)两者均为高等真菌,有双核菌丝。(2)子囊菌的钩状体过程与担子菌的锁状连合过程相似。(3)担子是退化的生殖器官,很可能由子囊菌产生精囊、卵囊时简化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