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通考经籍志

题目

文献通考经籍志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通志》、《文献通考》,被合称为“三通”。


参考答案:《通典》

第2题:

为什么说《隋书经籍志》是古代文献目录学定型的标志?


正确答案: 《隋书·经籍志》,由唐初李延寿、敬播初修,魏征删定。《隋志》将甲乙丙丁四部名称径改称“经史子集”,道藏和佛藏作为两个附类,体例和分类吸收了《汉志》、《中经新簿》、《七志》、《七录》的优点,成为后来书目编撰的范本。《隋志》撰写了四十八篇书序,简要说明学术源流,继承了《七略》的传统。《隋志》不仅是史志书目的范本,也是古典文献目录学的里程碑式的著作。

第3题:

我们历史上最早的目录学著作是()

A. 《别录》

B. 《汉书艺文志》

C. 《文献通考》

D. 《金石录》


正确答案:A

第4题:

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属于()。


正确答案:典章制度史

第5题:

说明《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之间的异同。


正确答案: 同:体制上《隋书》继承了《汉》的传统,下有部序、目序、小注,在各部、类之中都仿照《汉》写序,简要说明诸家学术源流及其演变。
异:确立了“四部分类”法,细分小类,使四分法目录具有完整体系。它在小注中收录了粱代收藏而隋已散佚或残缺之书,使后世得以考见粱藏书及粱以来典籍的存亡。有“存令书、考亡佚”的双重作用,这是《隋》的一个创新,也是它胜过《汉》的地方。

第6题:

“三通”包括()

  • A、《通典》
  • B、《通志》
  • C、《文献通考》
  • D、《续通典》

正确答案:A,B,C

第7题:

《隋书·经籍志》


正确答案: 标志古代文献目录学定型的著作是《隋书·经籍志》,由唐初李延寿、敬播初修,魏征删定。《隋志》将甲乙丙丁四部名称径改称“经史子集”,道藏和佛藏作为两个附类,体例和分类吸收了《汉志》、《中经新簿》、《七志》、《七录》的优点,成为后来书目编撰的范本。《隋志》撰写了四十八篇书序,简要说明学术源流,继承了《七略》的传统。《隋志》不仅是史志书目的范本,也是古典文献目录学的里程碑式的著作。

第8题:

“三通”是指()

A、《资治通鉴》

B、《通典》

C、《文献通考》

D、《通志》


参考答案:BCD

第9题:

文献学上所谓“三通”是指()的《典通》、()的《通志》和()的《文献通考》。


正确答案:杜佑;郑樵;马端临

第10题:

《文献通考》


正确答案:为宋元时期的马端临所作。全书分24门,共348卷。由于马端临编写的《文献通考》的目的是为了弥补《通典》的不足,对《通典》的田赋、钱币、户口、职役、征榷、市籴、土贡、国用、选举、学校、职官、效社、宗庙、王、礼、乐、兵、刊、舆地、四裔19门加以补充,并对天宝以后到宋嘉定之末的制度进行了续写。另列经籍、帝系、封建、象纬、特异5门,为马端临的新创。对中唐以后史料的记述,最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