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题目

中性粒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1)中性粒红细胞增多:在生理情况下,妊娠后期及分娩时,剧烈运动后,饱餐或沐浴后,高温或严寒等均可使其暂性升高。
病理性增多见于:
1.急性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球菌。
2.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严重外伤,较大手术后,大面积烧伤,急性心肌梗。
3.急性大出血。
4.急性中毒:代谢紊乱所致的代谢性中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和妊娠中毒症;急性化学药物中毒,如急性铅、汞中毒及安眠药中毒等;生物性中毒如昆虫毒、蛇毒、毒蕈中毒等。
5.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急性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特别是消化道恶性肿瘤,如肝癌、胃癌等可引起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多。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白细胞分类计数临床意义中,"病毒感染性疾病、某些杆菌感染;淋巴细胞恶性疾病;以及甲亢、婴儿佝偻病和营养不良等"等疾病中,患者血常规有

A.淋巴细胞增多

B.淋巴细胞减少

C.中性粒细胞增多

D.中性粒细胞减少

E.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参考答案:A

第2题:

试述中性粒细胞反应性增多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1)急性感染或炎症:是最常见的原因,以化脓性球菌引起的感染最为明显。如急性阑尾炎、化脓性扁桃体炎。
(2)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坏死:如严重的烧伤、较大手术后,心肌梗死等。
(3)急性溶血: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后的分解产物刺激骨髓贮备池中的粒细胞释放。
(4)急性出血:如消化道大出血、脾脏破裂或宫外孕输卵管破裂时,WBC常明显升高且出现于HB降低之前,可能与应激状态,一过性缺氧有关。
(5)急性中毒:如化学药物生物毒素(蛇毒)、代谢性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6)恶性肿瘤。

第3题: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常见的血细胞异常为

A、红细胞增多

B、淋巴细胞增多

C、中性粒细胞增多

D、中性粒细胞缺乏

E、中性粒细胞减少


参考答案:C

第4题: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1)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疹、食物过敏、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 病等。
(2)寄生虫病:血吸虫病、蛔虫病、钩虫病等。
(3)皮肤病:如湿疹、剥脱性皮炎、天疱疮、银屑病等。
(4)血液病:如慢粒、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
(5)某些恶性肿瘤:如上皮癌等。
(6)某些传染病:急性传染病可增多。
(7)其它:风湿性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症等。

第5题:

试述中性粒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1)急性感染;
(2)广泛组织损伤或坏死;
(3)急性大出血;
(4)急性溶血;
(5)急性中毒;
(6)恶性肿瘤。

第6题:

中性粒细胞在外周血中可分为哪两类?增多或减少有何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可分为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和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两类。
1)中性粒细胞增多常伴随白细胞总数的增多。在生理情况下,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一天内存在着变化,下午较早晨为高。妊娠后期及分娩时,剧烈运动或劳动后,饱餐或淋浴后,高温或严寒等均可使其暂时性升高。
病理性增多见于:
①急性感染;
②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
③急性大出血;
④急性中毒;
⑤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
2)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总数低于4×109/L。称为白细胞减少。当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109/L。称为粒细胞减少症,低于0.5×109/L时称为粒细胞缺乏症。
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原因有:
①感染;
②血液系统疾病;
③物理、化学因素损伤;
④单核一吞噬细胞功能亢进;
⑤自身免疫性疾病。

第7题:

试述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1)某些感染:见于某些革兰阴性杆菌(如伤寒、副伤寒杆菌)感染,如无并发症均可见白细胞减少。
(2)某些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非白血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病。
(3)慢性理化损伤:放射线、化学药物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肿瘤药等。
(4)自身免疫性疾病。
(5)脾功能亢进。

第8题:

白细胞分类计数临床意义中,"某些寄生虫疾病(可达10%或更多)、变态反应性疾病、某些皮肤病(如湿疹、剥脱性皮炎、银屑病等)和恶性肿瘤"疾病中,患者血常规有

A.淋巴细胞增多

B.淋巴细胞减少

C.中性粒细胞增多

D.中性粒细胞减少

E.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参考答案:E

第9题:

简述嗜中性粒细胞增多和减少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增多:急性感染、中毒、急性出血、恶性肿瘤、心肌梗塞等。减少:某些传染病(伤寒、流感、疟疾)、化学药物及放射损害、血液病、过敏性休克、脾亢、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第10题:

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及核右移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1)核左移:常见于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反应等。白血病和类白血病反应,也可出现核极度左移现象。
(2)核右移:主要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及造血功能衰退,也可见于应用抗代谢药物,如 阿糖胞苷或6-巯基嘌呤等。在炎症的恢复期,可出现一过性的核右移。如在疾病进展期突然出现核右移的变化,则表示预后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