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通货膨胀成因。

题目

试分析通货膨胀成因。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理论是从()方面来分析通货膨胀成因的。

A:供给
B:需求
C:结构
D:预期

答案:A
解析: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理论是西方学者试图从供给方面说明为什么会发生一般价格水平上涨的一种理论。它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上涨。它包括工资成本推动、利润推动和其他成本推动三方面。

第2题:

试结合通货膨胀的成因理论分析2007年我国的通货膨胀现象。


正确答案: 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有:
1、需求拉动。
社会需求膨胀始终是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
(1)投资膨胀
(2)消费膨胀
2、成本推动。
成本推动来自两个方面:
(1)由于工资增长过快加大成本;
(2)价格开放后,一些重要原材料价格上涨,同时政府有计划提高部分商品价格,这都是成本上升。
3、结构失调。
结构失调的影响可以是多种情况:
(1)社会供给以需求结构错位。
(2)生产结构失调。

第3题:

试分析通货膨胀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正确答案:


第4题:

试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正确答案:(一)通货膨胀成因的理论观点:
(1)凯恩斯学派的通货膨胀理论为需求决定论,强调引发通货膨胀的是总需求,而不是货币量。
(2)后凯恩斯学派用“成本推进”来解释通货膨胀,认为主要是由于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导致产品成本上升,物价上涨。
(3)货币主义学派认为通货膨胀完全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数量的过度增长是通胀的唯一原因。
(4)马克思主义认为通货膨胀表现在流通领域,根源在于生产领域和分配领域。只有深入到生产领域和分配领域,才能找到产生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
(二)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践解释:
(1)银行信用膨胀;
(2)财政赤字;
(3)基本建设投资过度;
(4)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幅度;
(5)国际收支长期大量顺差;
(6)经济效益低下。
(三)通货膨胀的对策:
(1)控制需求:紧缩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紧缩性收入政策
(2)改善供给: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是稳定币值、消除通货膨胀的根本出路。政策主张:降低税率;实施适度融资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改善货币流通状况;发展对外贸易。
入指数化政策:是按物价变动状况自动调整收入的一种分配方案。

第5题:

依据通货膨胀成因理论,试析2010年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


正确答案: 我国2010年所发生的通货膨胀是典型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而深层次的原因是由于货币发行量过多所造成的。
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为使中国经济较快复苏及保持国内GDP的高速增长率,中央银行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其中2009、2010年商业银行先后发放贷款10万亿及8万亿,到2010年底中国名义货币存量M2已经达到72万亿。同时,国内的总产出增幅却并不大,因此大大推动了生产资料价格及消费品价格的上升,导致生产成本的上升,从而形成了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

第6题:

试分析西方发达国家报业垄断的成因。
西方发达国家报业垄断的成因一般认为来自两个方面:从经济上看,私人所有制和商业化经营,使报业也象其他产业一样,在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作用下,不可避免地由竞争、兼并走向垄断。列宁曾指出:“出版报纸是一种有利可图的资本主义大企业”,于是,在市场竞争中财力较强、业务兴旺的报纸必然要兼并财力较弱、陷于困境的报纸,以便扩大自己的规模和阵地,谋求更多的利润。这种兼并促进了财力物力的集中,使得设备更加充分地利用,业务活动更加集约化,成本得以降低,新技术便于推行,利润率随之提高。从政治上看,报业并不是一般的工商企业,而是同政治密切相关的行业。资本势力为了控制经济必然要求控制政治,要控制政治就要控制舆论工具,因为“传播媒介的权力是一种政治权力”。这样,垄断资本才能得心应手地为它的政治经济需要作宣传、造舆论,压制和排斥任何损害它的政治经济利益的言论和思想。

第7题:

从总供给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成因的通货膨胀类型是()

  • A、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 B、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 C、结构调整型通货膨胀
  • D、惯性通货膨胀

正确答案:B

第8题: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理论是从( )方面来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

A.供给
B.需求
C.结构
D.预期

答案:A
解析:
该理论主要从供给方面来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

第9题:

试分析晒黄烟、晒红烟的质量特点及其形成因素。


正确答案: 晒黄烟按叶色深浅分为淡色晒黄烟和深色晒黄烟。
调制方法有半晒半烤、折晒和架晒三种。总的来说,晒黄烟与烤烟比较接近,尤其是淡色晒黄烟。无论在外形、化学成分以及烟气、
吃味等均与烤烟近似。深色晒黄烟是介于淡色晒黄烟与晒红烟之间的类型,与淡色晒黄烟比较,叶色较深,
含氮物较多,含糖量较低。这些差异,除品种因素外,主要是因栽培条件和调制方法不同而产生的。
目前晒黄烟的主要产区有广东的南雄、湖北的黄冈、均县、吉林的的蛟河、江西的广丰、上饶等地。
晒红烟(国外称深色晒烟)
是指晒制后呈红褐色的烟叶。这种晒红烟又可以细分为老红、次红和黑褐色几种。晒红烟是制造混合型卷烟、旱烟丝和斗烟丝的原料。质量好的晒红烟还是制造雪茄烟芯叶和内包皮的原料。例如广东鹤山烟、四川索烟、贵州打宾烟等,就属于晒红烟。

第10题:

试分析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相应的治理对策。


正确答案: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也称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是一种侧重从供给或成本方面分析通货膨胀形成机理的假说。其成因可以归结为两个原因:一是工会力量对于提高工资的要求;二是垄断行业中企业为追求利润制定的垄断价格。
(1)工资推进通货膨胀论。这种理论是以存在强大的工会组织,从而存在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为假定前提的。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条件下,工资率取决于劳动的供求,而当工资是由工会和雇主集体议定时,这种工资则会高于竞争的工资。并且由于工资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企业就会因人力成本的加大而提高产品价格,以维持盈利水平。这就是从工资提高开始而引发的物价上涨。工资提高引起物价上涨,价格上涨又引起工资的提高,形成工资一价格螺旋上升。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货币工资率的提高有可能成为物价水平上涨的原因,但决不能由此认为,任何货币工资率的提高都会导致工资推进型通货膨胀。如果货币工资率的增长没有超过边际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那么,工资推进通货膨胀就不会发生。
而且,即使货币工资率的增长超过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如果这种结果并不是由于工会发挥作用,而是由于市场对劳动力的过度需求,那么,它也不是通货膨胀的推进原因,原因是需求的拉上。针对工资推进的成因,治理对策是紧缩性的收入政策。收入紧缩政策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确定工资一物价指导
线并据以控制每个部门的工资增长率;管制或冻结工资;按工资超额增长比率征收特别税等。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期,美国、西欧和日本都实行过类似的政策。
(2)利润推进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另一成因是利润的推进。其前提条件是存在着物品和服务销售的不完全竞争市场。大多数公用事业领域,包括煤气、电力、电话、铁路、通信等部门,都存在着垄断经营的情况。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商品价格由供求双方共同决定,没有哪一方能任意操纵价格。但在垄断存在的条件下,卖主就有可能操纵价格,使价格上涨速度超过成本支出的增加速度,以赚取垄断利润。如果这种行为的作用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利润推进型通货膨胀。对于这一类通货膨胀的治理,不少发达工业国家制定价格政策,包括制定反托拉斯法以限制垄断高价的基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