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长恨歌》的主旨,历来有不同认识。有人认为是讽刺荒淫,有人以为

题目

对《长恨歌》的主旨,历来有不同认识。有人认为是讽刺荒淫,有人以为是歌颂爱情,有人以为是双重主题。你的意见如何?理由是什么?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长恨歌》是双重主题,而且是互相矛盾的双重主题:首先,在这首长诗中,确有明显的讽喻内容,主要表现在诗的前部。
全诗起首第一句中,“汉皇”是“重色”的,整天思念“倾国”之貌的美女,可是“求”了多年仍不可得。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年年满天下搜寻民女,白居易在《上阳白发人》中活画了一个好色的君王,也暗喻了这种搜求会给人民特别是妇女带来多少灾难。第三句开始作者略去了玄宗看中了自己第十八个儿子寿王的妃子杨玉环,想方设法掠为己有的史实,只说是“杨家有女初长成”,“一朝选在君王侧”,这显然是“为尊者讳”。接下去,在描写杨妃种种“承欢”“承恩”的“侍宴”“侍夜”的娇艳媚态之时,将昏君沉于美色的形象不断地加以刻画。虽然笔墨淡淡,却入骨三分。皇帝早晨不上朝,整天是歌舞酒宴,夜夜专宠贵妃,还有什么时间理朝政?杨妃的姊妹兄弟都封了大官,连几千年的重男轻女之风都一时为改,像这样的描写不是讽喻是什么呢?
虽然这首诗讽喻的味道很浓,份量很重,但毕竟只是在诗的前半部分,只占全诗的四分之一。
占全诗四分之三的篇幅,则是“爱情”主题的表现。从“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商羽衣曲”开始,作者笔锋一转,故事情节发生了急剧变化。“宛转”突出了杨妃死前挣扎的情景,“花钿委地”是个细节描写,“掩面”和“回看”这两个连续动作是突出描写“汉皇”当时复杂的心情。作者从这里开始把对产生这个悲剧的原因的批判转为了对这个悲剧结局的同情,而且不仅是同情,接下去是长篇大段的对汉皇思念杨妃,派方士寻觅杨妃魂魄和杨妃之魂对方士所谈到的对汉皇的思念,真是字字血,声声泪,感人肺腑,动人心弦。作者采用了环境渲染、借景抒情、对比、反衬等各种手法来全力写两人相思之切,之真,之苦,真有催人泪下的功力。“爱情”主题得到了最充沛的表达。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诗中确有明显的讽喻之处,又更有大段的同情和歌颂爱情之处,尽管这两个主题表面似乎是不相容的,但单执讽喻或爱情一端都是不符合作品的实际内容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课文的选择上,历来存在不同看法。有人主张用传统的、已有定评的名家名篇为主;有人认为应编入大量的时文和实用文体类文章。这两种不同的选文观即在语文教材的编写中呈现出“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两种不同的风格。()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正确

第2题:

有人说,技术可以入股;也有人说,技术不能入股。请谈谈你对技术入股的认识。


正确答案: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有关文件的精神,具备条件的企业可以试行科技成果和技术专利作价折股,由科技发明者和贡献者持有。以科技成果入股的,科技成果作价金额一般不超过企业注册资本的20%.以高新技术成果入股的,高新技术成果的作价金额一般不超过企业注册资本的35%。

第3题:

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是讽刺统治者的荒淫误国。(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正确

第4题:

《长恨歌》因其批判唐明皇的荒淫误国,被白居易编入讽喻诗。


正确答案:错误

第5题:

有人认为《燕歌行》这首诗的主题是歌颂为主,有人认为是批判为主,请你谈谈你的认识。


正确答案:诗的主旨是谴责在皇帝鼓励下的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败,使广大兵士受到极大的痛苦和牺牲。诗人写的是边塞战争,但重点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广大兵士,讽刺和愤恨不恤兵士的将军。

第6题:

春节是否继续燃放烟花爆竹,已成为人们“纠结”的问题。有人认为,燃放烟花爆竹会造成意外事故和空气污染;也有人认为,没有鞭炮声,年味会变淡了。出现这些不同认识是因为()。 ①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是客观的 ②不同主体对同一事物总是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③认识主体的立场不同导致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不同 ④价值观对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具有制约和导向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①不符合题意,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是不同的。②不符合题意,不同主体对同一事物不一定总是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③符合题意,材料中“有人认为,燃放烟花爆竹会造成意外事故和空气污染;也有人认为,没有鞭炮声,年味会变淡了”可体现。④符合题意,材料中“有人认为,燃放烟花爆竹会造成意外事故和空气污染;也有人认为,没有鞭炮声,年味会变淡了”可体现。因此保留③④,选择D。分析:考点1: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7题:

对《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有不同认识,有人认为是讽刺荒淫,有人认为是歌颂爱情,有人认为讽刺与爱情的双重主题。你的意见如何?理由是什么?(理解本诗的双重主题及其侧重点。)这首诗有两个主题,一是爱情,二是讽刺。


正确答案: 1)诗中对李、杨以前的耽乐误国,有所讽刺,如诗中写到“汉皇重色思倾国”、“从此君王不早朝”、“姊妹弟兄皆列土”、“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等,但这大都在第一段中,并不是最主要的。
2)文中第二、第三、第四段以更多的笔墨精心描绘李、杨的生死离别,在天人阻隔之后,依然苦苦相思的那份真爱与深情。以“长恨”为中心,生动地描绘了唐玄宗、杨贵妃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及悲剧结局,白居易曾自言“一篇长恨有风情”,这说明作者是为歌“风情”而作此诗,因此全诗的主旨是对李、杨悲剧的同情和对两人真心相爱的歌颂。

第8题:

下列观点在理论上是成立的有( )

A.直接占有人可以为自己创设间接占有

B.直接占有人不能为自己创设间接占有

C.直接占有人可以为他人创设间接占有

D.直接占有人不可以为他人创设间接占有


正确答案:AC
本题考查对直接占有和间接占有的理解和创设。
直接占有,是指占有人事实上占有标的物。间接占有,是指基于一定的法律关系,对直接占有人有返还请求权。,直接占有人可以为自己创设间接占有。比如,张某把一头牛质押(完成了交付)给李某,就是为自己创设了间接占有,为李某创设了直接占有。A当选。直接占有人也可以为他人创设间接占有。比如王某把一头牛卖给黄某,同时又约定借用10天。这样就为黄某创设了间接占有,黄某对这头牛有返还请求权。王某因借用而直接占有。C当选。

第9题:

对《长恨歌》的主题思想,有认为是歌颂李阳爱情的,有认为是讽刺唐玄宗荒淫误国的...谈谈你的理解.


正确答案: 1、讽喻说,目的在于讽刺和暴露他们的荒淫生活
2、爱情说,歌颂他们真挚感人的爱情
3、双重主题说,认为长诗兼具讽喻和爱情的意味

第10题:

不同对项目的认识不一样,有人说项目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体系,有人认为是一套工作流程,有人认为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工作氛围,甚至有人认为项目管理没有理论基础,不能看作是一门学科,你是怎么看待项目管理的?


正确答案: 把项目管理看作是一种管理方法体系。问题并非是管理方法体系的那些思想和点子有问题,也并不是因为管理方法体系的内容太多了。问题在于管理方法体系内在的理论和运用之间的不恰当结合让我们接受起来有困难,因为没有哪种管理方法体系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它是需要在实际项目中不断调整才能适应不同客户和团队的需要,所以永不会有一套适用的管理方法体系。
把项目管理看作是完整的一套工作流程(立项、计划编制、执行、控制和结束收尾),个人觉得这种看法过于俗套。
把项目管理看作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创建的工作氛围,这个看法看似缺乏了理论的支撑。
我这么看待项目管理,就是项目的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地管理。即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项目管理不仅仅是一种只是谈兵的理论,他更注重实际操作。他把很多技术和方法用于计划、评估、控制工作活动,以按时、按预算、依据规范达到理想的最终效果。他有很多的属性,包括一次性、独特性、目标确定性、活动的整体性、组织的临时性和开放性、成果的不可挽回性。那么如何才能做好一个项目呢?要重目标、重计划、重反馈、重总结,这样才能把一个项目做好。项目成功的关键是抓住主线,适时应变!

更多相关问题